地温变化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
2020-01-08王连生
王连生
(安阳县农业农村局,河南 安阳 455000)
农作物生长过程中会受到温度、湿度以及地理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地温变化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不仅会直接关系到农作的生长情况,而且会关系到后期的产量。一定范围内,温度相对越高,更助于土壤中的水分流动,对于农作物根系的发育能够起到更好的促进作用。因此,农作物生产过程中,如何做好地温变化监控工作,成为当前需要直接面对的问题。
1 地温变化对农作物芽期生理结构的影响
1.1 地温是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环境因素
植物生长过程中,植物蒸腾作用、养分传输以及二氧化碳的吸收等,主要生理变化都与温度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因此,对于植物生长而言,地温变化情况直接决定了农作物的生长、发育情况。
1.2 地温过高能够直接改变农作物根系生长、呼吸作用以及养分的吸收状况
温度相对越高对于植物的生长越有利,但是这个过程中也需要保持温度的合理性。如农作物发芽或者芽期生长过程中过高的地表温度,同样会影响到农作物根系生长、正常呼吸以及养分的正常吸收,从而导致出现农作物发芽率低或者发芽不良等情况。
1.3 地温相对较低加上高湿环境则容易滋生各类病原体
地温变化较大,能够打破农作物根系吸收以及芽耗水之间的平衡,引发芽可吸收的水分缺失,严重影响芽期正常生长。而当地温过高时,农作物的呼吸作用也会随之加强,会消耗大量的光合作用产物,并且不利于碳水化合物的累积,对于农作物生长会产生不良影响。
1.4 植物根系生长过程中对于地温变化较为敏感
植物根系生长过程中,需要适宜的温度来促进其健康发育,这样根系生长过程中,无论是分生、养分吸收以及水吸收等方面,都能达到最佳状态。通过当前植物生长的实际情况来看,适宜的地温更有助于促进植物萌芽,即温度及外界环境越适宜,种子萌芽速度则相对越快。
2 地温对农作物根系生长情况影响
(1)农作物在生长过程中,如果土壤中的温度与最佳生长温度存在差异时,那么根系的结构也会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其生长、发育速度也会相对减缓。一定程度而言,每种植物在生长过程中都具有最佳温度,当外界温度超过或者低于这一温度时,那么农作物的生长情况也会随之变化。因此,通过植物生长的这一原理来断定植物根系的生长情况,是一种相对较为科学的手段。
(2)一定程度而言,农作物在生长过程中,其需要的最佳温度是18~25℃,而对于水分吸收要求的最佳温度为0~30℃。这意味着当外界的温度越适中,植物的养分吸收相对越好,则发育情况也相对越良好。而当外界温度高于或者低于这一温度时,那么根系的生长情况则会受到外界因素的抑制,其对营养的吸收能力也会随之减弱,则不利于其正常生长。
(3)经过相关研究资料发现,当耕层温度低于10℃时,根系对于营养的吸收能力则会减弱,这也是小麦成为弱苗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在一些温度相对较冷的地区适量地增施磷、钾肥料尤为重要。
(4)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温度越高则农作物生长发育相对越好,更能促进根系生长发育。当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温度越低农作物根系吸收营养及水分的能力也会相对减弱,往往会导致农作物根系处于缺水状态,当温度过低时,植物的部分根系则会被冻害,而温度所降低的程度,则关系着根部的损害程度。
(5)土壤中的水分越高,水分子的移动也相对较快,那么也意味着土壤中水分的含量也就越高。当土壤中水分的含量越低,那么土壤中水的移动也就越慢,当温度到达零度甚至更低时,那么液态水则会转变为固态水。一定程度而言,农作物在生长过程中,都具有一定的发育期,这个阶段如果土壤中的供水量不足,那么则会对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带来严重的影响。
3 地温对于土壤性质产生的影响
3.1 地温对于土壤有机物积累的影响
一定程度而言,土壤有机物的转化率与地温关系密切,一些热带地区由于温度相对较高,那么有机物的分解速度也相对较快,而寒温带地区由于温度较低,有机质的分解速度也相对较缓慢。因此,根据温度变化来进行合理施肥,是提升农作物有机物生产的一个重要依据。
3.2 地温对于土壤K素容量以及强度关系的影响
温度是影响土壤中K素容量的一个重要指标,究其主要原因是地温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到土壤中K素的释放,并且也会直接影响到农作物的吸收。温度对于土壤中K素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温度升高不仅会增加K素的活跃度。因此,温度变化是影响土壤中K素含量以及活跃度的重要因素,在实际农作物生产过程中不能被忽视。
3.3 地温对土壤水分状况的影响
地温对于土壤中水分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当温度升高时,土壤中水的渗透系数会随之增加,特别在25℃时,土壤水分渗透能力达到最良好的状态。同时,土壤水分的自由能也与地温有着密切的联系,在等吸力的情况下,温度越高,那么其具有的含水量越低。
3.4 地温对于土壤电导性所产生的影响
地温对于土壤中介质的性质影响较大,特别是对于土壤中的电导所产生的影响更为明显,当土壤中的温度越高,那么电导率也会随之增大。同时,土壤中导电性也会随着土壤介质的不同而发生变化,其主要顺序为:滨海岩土>黄棕壤>可变电荷土壤。不同土壤中电导温度变率的主要顺序为:滨海土壤>苏打岩土>黄棕壤。因此,在实际农作物种植过程中,要根据不同的土壤合理地选择施肥方式以及合理的灌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