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生态环境保护的论述
2020-01-08天水市生态环境局监控中心郭红霞
天水市生态环境局监控中心 郭红霞
1 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
1.1 垃圾污染问题
首先,我国在城镇化的进程中,很多城镇的污水处理系统都不完善,居民所排放的污水没有经过处理直接排放进河流与湖泊中,这样就导致当地的土质、水质、农田被严重污染,居民所种植的农作物成活率下降,产量越来越少。其次,很多城镇的垃圾处理系统无法满足新型城镇垃圾处理的要求,对所有垃圾仅仅是简单的堆放在某一个地方,没有进行垃圾分类和无公害化处理,这样就导致生态环境受到多次污染,进而对当地居民的生活与身体健康造成危害。最后,因为居民在农业种植时对化肥以及农药的不合理使用以及处理,再加上养殖业的发展,导致城镇的生态环境污染问题更加严重,最终难以保证城镇化建设的长远发展以及生态环境与人类的和谐发展。
1.2 城镇绿地不足
随着城镇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居民数量越来越多,人口密度也越来越大,这样随着出现的问题就是绿地严重缺乏,人与绿植的生物量比例严重失调。在城镇人工化系统建设中,最重要的一个部分就是园林绿地,特别是在当前城镇化规模越来越大、城市工程越来越完善的情况下,园林绿地的作用就显得越来越重要。它既是城市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者,也是城市生态平衡的调控者。园林绿植不仅是城市的面貌与景观,更是降低城市环境污染的有效方法。绿植可以将空气中有害气体、有毒气体吸收掉,减少粉尘、细菌,并降低城市噪音、改善气候环境,保持空气中氧气与二氧化碳的平衡。但是因为城镇化进程对经济发展过于重视,忽视了城市绿化,进而导致城镇严重缺乏绿地面积。
2 我国城镇化进程中保护生态环境的措施
2.1 提高公众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城镇化建设的主要目的就是给人们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居住环境,并且人作为城镇化生态环境的建设者,具有主体作用,因此,提高社会公众的生态环保意识是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一个有效方法。具体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提高城镇居民的生活水平与物质条件,居民只有生活条件好了才会将精力放在环保方面;另一方面,政府要将自身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加大宣传生态环境保护的力度,让人们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2.2 科学规划城镇
在对城镇进行规划的时候,必须要按照国家环保要求进行,明确绿化标准,对产业结构、工业布局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一方面,在规划和建设城镇的时候不能“随大流”,要根据当地的资源情况以及环境容量规划城镇发展布局,合理安排工业企业和产业结构。在市区当中,要禁止污染项目、二次产业的发展,定期对污染企业进行检查与治理,如果检查与治理结果不合格,那么要责令其关闭。如果产业项目会造成较大的污染,那么其必须是在郊区或者人烟稀少的地区开展。另一方面,在规划工业布局的时候,要在经济效益与环境保护“双赢”的基础上进行。工厂全部都要集中在所规划的工业园中,工业企业不可以在城市的政治中心、商业中心以及居住中心建设[1]。在规划工业园的时候要注意,不可以将位置选定在旅游区、风景区、城市上风区以及环境脆弱地带。另外,居民区和工业区之间要建立大面积的绿化隔离带。
2.3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我国传统经济模式的发展存在大量问题,导致城市生态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这就需要及时转变城市经济发展方式,政府要在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作用尊重市场规律的基础上减少对市场经济的干预,提高对社会管理以及公共服务的重视度。政府要改变传统产业模式,加快产业结构的转型速度,构建现代化产业结构,并且在促进工业与信息技术融合的同时促进新兴绿色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另外,政府还要加大扶持环保产业发展的力度,在社会各个行业中加入环保产业,实现各个行业的绿色发展,从而构建出一个环保型城镇,促进城镇化建设的深入推进。
2.4 构建生态环境管控体系
在城镇化建设中,想要实现生态环境的良好保护,必须要加大制度的建设,因此,政府要构建一套完整的生态环境管理控制体系,以此对城镇生态环境进行管理与保护。首先,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在城镇化建设中根据相关法律条例进行管理。另外,在管理生态环境的同时还要评估环境质量,掌握城镇化建设对生态环境所造成的影响。针对水源、生态区、自然环境区进行重点监测,降低高污染产业对其造成的影响[2]。其次,提高市场准入门槛,对于高污染、环保系统不完善的企业禁止进入市场,从而有效减少产业对环境的污染。
综上所述,在现代化发展中,城镇化建设是必然的发展趋势,也是提高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而在城镇化建设中还存在较多环境问题,因此,我们要深入分析这些问题,并找到促进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