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探析
2020-01-08盘锦职业技术学院杨艳春张慧
盘锦职业技术学院 杨艳春 张慧
信息技术的应用将农业发展推进了新的发展阶段,农业的国民经济发展支柱地位不断得以强化,农业生产不断现代化。毫无疑问的是,信息化的农业发展方向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大势所趋,农业机械化与农业信息化融合是农业领域的一个热点,相关者应提高对信息技术及农业机械化的关注度,善用信息技术推动农业机械化良性发展。
1 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中的信息技术应用现状
从宏观角度来看,当前阶段政府方面比较重视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相关研究,农业机械化生产获得了良好的发展空间,农业技术水平得到了有效提高。然而从微观角度来看,农业信息技术水平的发展与时代发展要求之间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我国的农业机械化信息技术与西方发达国家之间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大部分区域的农业生产还是传统农业生产模式,农业机械化、农业信息化发展局限较强[1]。毋庸置疑,机械化、信息化的农业是农业发展的整体趋势,政府部门以及相关人员应加大对农业机械化信息化的研究力度,要从政策扶持、技术扶持等角度推动信息技术与农业机械化融合,进一步推动我国农业发展。
1.1 技术人员相对较少
在农业机械化以及农业信息化过程中,科技人员发挥着桥梁作用,是联系农业生产以及科学信息技术的重要媒介。然而就现阶段的实际情况而言,我国优秀的农业科技人员十分稀缺。与此同时,本科学历的农业技术人员大多拥有非常专业的农业知识,然而这部分人员缺乏丰富的农业生产经验,加之农业知识呈现出单一化特征,很难有效连接农业知识以及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技术,不能充分发挥媒介作用并将先进的高科技农业设备技术科学、准确地传授给广大农民群体,这无疑会影响农业机械化和信息化发展。除此之外,现有的农业技术人员整体素质相对较低,这也是我国农业科技化机械化发展的一大制约因素,全面提高农业技术人员的整体素质,加大农业市场开发力度重要且紧迫。
1.2 农业机械化存在问题
我国地大物博,土地资源非常丰富,想要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必须确保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有效地推广和应用相关的科学技术,这对农业生产工作者的数量以及素质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然而,我国缺乏农业生产优秀工作者是客观现实,想要在短期之内提高相关人员的科技水平难度较大。正因为此,信息技术和农业自动化生产结合难以快速推进,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难以提高,农业生产相关技术的普及也举步维艰[2]。
2 信息技术在农业机械化中的应用及效果
2.1 应用
信息技术在农业机械化中的应用非常广泛,现论述几种比较常见的应用方式:(1)农作物生产应用。玉米是北方地区大规模种植的农作物,玉米的播种、收割等均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在传统的农业生产过程中,繁杂的生产过程需要依赖人力完成,这使得玉米生产成本不断提高,玉米种植的生产效益难以保证。信息技术应用后,玉米播种、收割等均依靠机械化设备,生产效率不断提高,农民群体的体力劳动量大幅度降低,生产成本得以控制,农业经济效益不断提高。(2)总线通信应用。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推动农业机械设备通用化和标准化,相关者可在机械驾驶平台内接入智能终端显示设备,根据相应的机械类型确定终端设备型号,搭建通信线路并利用总线通信技术搭建串行结构和设置标准接口。如此一来,农业生产的相关信息就可以在不同平台和装置之间相互传输,农业生产的相关信息传递更加科学准确,更利于农业生产的自动化操作。(3)电子装备应用。在农业机械内部安装电子装备,能够帮助人们实现在机械内部监控并自动化控制系统的目标。例如,将农业生产的拖拉机设备与信息技术融合,能够有效地提高拖拉机设备的智能化和机械化水平。而为了促成上述目标实现,相关人员需要完善应用分布控制技术和网络技术,借助智能化落实自动化控制,用网络通信协议与设计标准对接,进而提高机械设备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4)人机接口。在农业机械化生产中应用信息技术需要有人体控制与之相配合,仪表盘被电子监视仪替代,设计智能化显示终端能够显示相关的信息数据,进而有效地提高人机交互界面的科学性。人机良好互动需要有人机接口技术作为技术支撑,而就现阶段的实际情况而言,人机接口技术的发展趋势是应用智能化终端显示设备,借助计算机设备控制农业机械[3]。
2.2 效果
信息技术在农业机械化中的应用降低了农业生产对人力的依赖性,农业生产的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种植不断科学化,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不断提高,既实现了土地保护目标,也提高了粮食生产的质量和总量。与此同时,农业技术不断向经营生产渗透,有效地降低了农民生产劳动的成本,缓解了农村经济发展的成本压力,有利于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帮助广大农民脱贫致富,并促进我国经济整体发展。
3 借助信息技术提高农业机械化生产水平的策略
信息技术加持的农业机械化生产促进了农业领域生产的全方位变革,有效地提高了农业生产的实效,控制了农业生产的成本。加快信息技术与农业机械化生产的融合、打造新型的农业生产模式是现阶段农业生产、发展的关键任务,想要保证上述工作高质量完成,必须保证相应的信息技术手段科学合理应用,相关者需关注如下几点:首先,应该健全当前的农业服务机制,将农业生产的关注点转向健全农业服务体系,确保能够为广大农民群体提供全方位覆盖的新型农业服务,优化各类农业资源配置。其次,加大农业生产的成本投入,为信息技术与农业机械化生产融合提供相应的软硬件设施,政府部门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帮助广大人民群众及时进行思想转型,要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能够正确认识农业机械化、信息化对自身经济提高的意义,要使之认同有信息技术加持的农业机械化生产工作,能够在相关工作开展过程中予以支持和帮助[4]。最后,积极引入新型的农业技术,对现有的农业机械进行适当的改造,确保各类自动化监控模块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能够在网络控制、人机接口运用等方面发挥自身优势。
4 结语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提高了农业机械化水平,农业生产因此获益。然而从客观角度来看,在农业机械化生产中应用信息技术还存在一些问题。为了促使信息技术最大程度发挥自身作用,相关者应加大信息技术应用研究,从实际应用角度出发总结信息技术应用经验,优化信息技术应用,尽可能地减少农业机械化发展阻力,以推动农业生产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