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战略视野下的农村职业教育问题与对策

2020-01-08刘应科

湖北农机化 2020年2期
关键词:农民职业培训

刘应科

(贵州职业技术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0)

1 农村职业教育的作用

1.1 农村职业教育推动农村教育发展

近些年,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职业教育发展日新月异,以前职业教育是低端学历的代名词,现在职业教育已经有了教育部批复的本科职业院校。随着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当前全国的中职中专、高职高专在校生人数突飞猛进,其中绝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尽管职业教育中农林牧副渔专业的学生人数很少,但是可以在通识教育里增加农村职业教育内容,让所有的学生接受农村职业教育的洗礼,帮助回到农村的学生扎根基层、发展生产。

1.2 农村职业教育推进精准扶贫

农村职业教育把“扶智”与“扶志”紧密结合起来,从而更好地改造农村群众,让农村群众拥有致富的动力。职业教育一方面可以解决农村群众思想贫困的问题,激发其奋发图强的志气,另一方面农村职业教育可以武装农村群众头脑,提高产业发展的专业技术水平,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智力支持、人才支撑。农村生活的贫困是暂时的,经过农村职业教育培养的贫困群众,一定能更有能力、更有信心创造美好生活。

1.3 农业职业教育推动产业兴旺

农村职业教育就是要培养农民善思、善学的精神,让农民开始主动思考、彼此探讨更好的产业发展之路。比如当前在蓬勃发展的都市农业、乡村旅游业等,既要依靠新一代的农民进行创造,又要依靠一部分非农对象进行经营,农村职业教育成为农民分化为职业农民、手工业工人、小经营者的重要推手,新型的职业农民同样可以像美国的职业农民那样创造更高的单位产出,部分思维活跃的农民也会成为小企业家,农村产业彼此之间互相带动、互相成就,推动农村产业真正兴旺起来。

1.4 农业职业教育推动乡风文明

长期以来,大家对农村文化有了偏见,认为农村文化很多都是落后的、封建的,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就可以帮助修正农村这些陈规陋习。农村职业教育不仅能让农民的腰包鼓起来,更可以让农民的脑袋聪明起来,经过在乡风文明方面的长期努力,农村文明一样可以并肩城市文明。

2 乡村振兴战略视野下农村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2.1 农村职业教育地位不高

在人们的传统观念里,职业院校都是成绩差的学生才会去就读的学校,推而广之,整个社会都理所当然地认为职业学校“低人一等”,进而导致很多农民都看不起职业学校,更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去就读。政府对职业教育的经费投入有限,职业学校发展十分困难,无法招到更加优秀的教师,加之每年入学的几乎都是成绩差的学生,教育质量下滑严重。在就业市场端,企业对职业学校的学生普遍不看好,多数学生到了职业学校后自暴自弃,放弃学习,职业学校和职业教育发展陷入恶性循环。

2.2 职业教学模式滞后

中等职业学校在招生上以无法就读普通高中的学生为主,无法吸引更多优质生源。以贵州省为例,中等职业学校一般在每个县城都有分布,地级市原则上有一所高职院校,但是这些学校几乎都表示招生成为学校的难题。此外,很多中职、高职院校近几年不断转型,农林牧副渔专业不断演变和流失,转而变成更具现代性的装备制造、轨道交通、计算机科学等,农村职业教育发展困境重重。

2.3 师资力量与现实需求存在差距

2017年全国中职专任教师83.9万人,高职(专科)院校却专任教师66.95万人,其中“双师型”教师数量比例很低,部分“双师型”教师还是兼职教师,学校在职业实用教育上存在很多不足。而且,职业学校的教师大部分直接由硕士或者本科毕业后担任,没有针对职业教育的特殊性找到并探索自己的教学方法,依然延续了普通教育的教学模式,没有很好地兼顾到职业学校学生的学习特点,学生依然感觉学而无用,有时候在职业学校课堂放眼望去,一片“睡倒”,认真学习的寥寥无几。

2.4 教学设计比较落后

从教学实训方面来看,由于国家对职业学校学生实习就业没有严格规定,一些企业或工厂没有接纳职业学生就业的动力,学生也很难联系到专业对口的用人单位就业。同时,一些中职、高职学校起步时间晚,没有搭建起专门的产学结合平台,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专业实训能力等方面得不到有效提高,有些学生自己到社会谋求就业,一般会脱离原来所学的专业,表现在农林牧副渔专业上尤为明显。很多中职、高职学生毕业后被迫成为服务员、销售员,专业能力无从谈起。在教学内容上,由于农林牧副渔专业的主要实践场地在农村,所以教师在教学上主要还是知识理论教学,并没有到课外场地教学。

2.5 农村职业教育培训滞后

尽管面对农村地区的农民职业教育培训有政府相应的支持,但是农民参训的积极性不高,多数农民为了每天的教学误工补助而来,并不是真心实意想学到真正的实用知识。农民工培训虽然可以教会农民相应的技能,并发放相应的证书推荐就业,但是参加培训的农民多数看不上政府协调的就业企业的薪资水平,他们会主动要求去市场找合适的工作,通常又脱离了最初培训的工种,导致其职业技能无法提高甚至荒废。从新型农民培训方面来看,多数农民认为自己会种地、会养殖,根本不需要职业教育的培训,参训农民学到真实种养本领的不多。

3 乡村振兴战略视野下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相关策略

3.1 提升思想认识

农村职业教育可以为农村输入大量的人才,只有农村人才队伍的壮大,才能真正推动乡村振兴战略高效落地,所以政府部门要转变农村职业教育发展观念,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对农村职业教育予以倾斜。首先,持续探索本科职业教育,抓实“双元”育人机制,推动学生成为就业市场的“香饽饽”,逐步改变社会上对职业学生不好的看法。其次,要加大经费投入,改善农村职业教育办学条件,引入优秀的“双师型”教师,培养好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双向能力。再次,中职作为职业学校的主体部分,要承担起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桥头堡作用,在农村职业教育上持续发力,转变原有的办法思路,把学生培养成知识扎实、技能专业、社会认可的后备人才。最后,政府部门可以出台相应的措施,鼓励用人单位吸纳农村职业教育学生,按照实习或者就业的学生数量,对相应的用人单位予以税收补贴。

3.2 促进产学融合

职业学校要根据本地区农村发展实际需要,制定相应的培养计划,重点培育相应的特色优势专业,为地区农业产业和农业经济服务。首先,2020年全国脱贫攻坚就进入尾声,各职业学校应提前谋划乡村振兴战略的人才支撑,在农村实用专业上进一步发力,保障乡村振兴的人才需要。其次,政府部门应鼓励职业学校和企业之间搭建起产学平台,互相加强合作,在学生培养上更加注重实用操作能力培训,确保学生毕业可用、入职能用、成长有用。再次,职业学校之间也可以互相合作,职业教育弱校可以与强校结盟,学习强校的强大之处,然后不断调整、充实并提升自己的办学特色。最后,针对农民的培训也应该同步开展和谋划,这部分群体是近期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人才主力,所以职业培训分类对接农民的培训需求,一部分农民想培训专业技能在城市立足,一部分农民想培训实用农业技术在农村发展,人社部门在制定培训计划时要考虑详细,在对职业学校的师资筛选上要重视其职业能力。

3.3 提高工资待遇

工资待遇是吸引人才永恒不变的话题,如果想办优质教育,必须在人才上给予支持。首先,政府要主动作为,规划职业学校创建“双师型”队伍比例,大力引进在农业农村方面的专业人才,解决职业学校专任教师数量过低的问题。对于学校现有的教师队伍,要鼓励有条件的教师在职业技能教育上用力,完善学校的“双师型”队伍建设。其次,职业学校要加强对教师的继续教育,通过持续不断强化再教育,保障教师的知识更新、观念更新、技能更新,只有优秀的教师才能教育出优秀的人才。最后,要强化教师教学评价,对教师知识传授、技能传授方面要予以考核,保持教师“居安思危”的意识,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

3.4 改革教学体系

农村职业教育与时代发展不相适应的地方必须予以改革,只有充分发动“双师型”教师的引导作用,才能保证教学改革的成果。首先,农村职业教育要坚持走出课堂、走进田野,教师现场演示和教学,学生现场学习,一个学生划定一块责任地,期末由学生互相之间予以打分测评。对于学生种植的果实、养殖的水产或动物等,可以引入到学校食堂,让全校学生共同享受到农林牧副渔专业学生的实践成果,让农业专业成为学生羡慕的专业。同时,职业教育学生考核评价体系要发生改变,不能再以“唯分数”论,而是要建立起对学生的多元化评价标准和体系,推动学生成长成才。

4 小结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背景下的农村职业教育,就是要培养源源不断的农业人才为“三农”服务。当前全国脱贫攻坚战如火如荼,2020年即将进入尾声,为做好与乡村振兴战略的衔接,农村职业教育必须做出变革。对于农村人才的培训,不仅包括全日制职业教育,还包括对农民的再教育、再培训,职业教育必须强化“双师型”队伍建设,确保农村职业教育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人才基础。

猜你喜欢

农民职业培训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