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区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沉思——家庭教育典型案例

2020-01-08赖婷妹

科学咨询 2020年17期
关键词:小江爸爸家长

赖婷妹

(广东省英德市第五小学 广东清远 513000)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是孩子接触知识的第一课堂,因此,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它具有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忽视家庭教育会引起孩子受教育的不平衡。

在我任教的班级里,有五分之一的学生是留守儿童(都是进城务工人员的子弟),这些留守儿童自幼离开父母,缺乏亲情的关爱,往往易产生焦虑、烦躁、悲观、疑虑等一系列的消极情绪;在性格方面较为突出的是柔弱内向、自卑孤僻;学习方面因缺乏家庭的辅导,导致困难重重;行为方面缺乏父母的管教,在监护人不敢管也管不了的情况下,“留守儿童”厌学、逃学,沉迷于游戏厅、网吧等娱乐场所,严重者夜不归宿,甚至有可能误入歧途走上犯罪的道路。

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缺失不利于班级的管理,它已不是单纯的教育问题,而是已经发展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他们给老师、家长、学校、社会提出了许许多多的难题。下面是我班一个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典型案例。

一、案例背景

小江是五年级的一名男生,他喜欢体育运动,是个聪明机灵,上课规规矩矩的孩子。而学生告诉我:他平时特别调皮,下课疯狂打闹,经常不完成家庭作业,读四年级曾经离家出走。慢慢的,我发现这孩子身上问题很多:爱玩游戏,性格暴躁孤僻,倔强固执;知识掌握不牢,上课从未举手发言,最不愿动手写作业;与人相处办事,不计后果,缺乏自制力,责任感淡薄;处事情绪化,易冲动,常常与同学发生摩擦;有依赖和惰性心理,有时爱拿同学的钱物。

他的行为和修养引起了我的注意,他这种行为必须告诉家长,让家校共同教育,否则以后会更加恶劣,后果不堪设想。于是,我拨通了家长的电话,可接电话的人竟然称是他的姑姑,从他姑姑的话语里,我了解到了小江特殊的家庭背景:母亲在他出生三个月时就离家出走至今未归,从小就跟着奶奶和姑姑一起生活。他父亲长期在外打工,去年身患重病做过手术,已经失去了体力劳动能力(现在小江是广东省国家精准扶贫对象)。但为了挣钱养家,他爸爸不得不仍在外地打工,只有过年过节才回家看儿子,和儿子在一起的机会太少了,对孩子的关心也是少之又少。小江就靠奶奶和姑姑来抚养,最主要的是由于父亲常年外出打工,对儿子疏于管教,儿子缺少母亲的关爱,父亲的呵护。

后来,他姑姑的女儿生小孩,奶奶和姑姑都去照顾坐月子的表姐,只有他一个人跟姑父生活。有一天,小江又没来上学。我立刻打电话联系家长,他爸爸告诉我,小江又重蹈覆辙,已经三天三夜没回家了,家里正着急找他。后来,我放学时在校门口看见他,在我苦口婆心的劝说下,他才愿意跟爸爸回家的,并叮嘱他爸爸好好跟儿子沟通。第二天我找他谈心,他向我诉说:爸爸对他学习要求高,考试没达到多少分就打他,有时接到老师的投诉也不分青红皂白打他,有时答应他的要求,又无法满足他……总之,小江的每一句话里都充满了对爸爸的怨恨和缺少对他的关爱。我教育他:“不管发生什么事,都要回家跟姑父或爸爸沟通,想办法解决……”他用劲地点了点头,流着眼泪走出办公室。希望这次谈话能让他改过自新。我还发现小江离家出走的规律:只要他爸爸不在家,一到周末他就不回家,与外面的朋友在外游荡、闲逛。这都是家庭教育的缺失造成的。

二、案例分析

通过小江的故事,不得不引起我们老师对山区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沉思:缺乏家庭的关爱是导致孩子不愿回家的罪魁祸首。“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的语言、生活习惯、行为等首先是从家庭中习得。家庭教育是孩子通向社会的第一座桥梁,对孩子的个性、品质和健康成长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小江的家庭教育中存在许多问题,严重影响着他的身心健康,不利于他全面素质的提高,因此山区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主要表现如下。

(一)家庭教育能力欠缺,家长文化水平低

他的爸爸及奶奶等来自农村,受教育水平低,只有小学文化程度,面对教育孩子的重任,他们也是一片茫然,不知所措。他们的家庭教育知识缺乏,平时又不加强文化知识的学习,缺少必要的文化素质和教育知识,不懂得如何正确教育孩子。对于孩子作业中的一些难题等,表现得束手无策,自己不能够给予孩子更多的辅导。平时对孩子的学习不闻不问,看到孩子成绩不佳,不是大发雷霆,棍棒相对,就是灰心丧气,听之任之。在这种情况下,孩子的身心往往会因过度紧张或自由散漫,不断地扭曲变形。而当孩子表现出心理疾病、沉迷于游戏、网络时就显得束手无策了,既没有相关的理论基础,又没有好的技巧方法。

(二)家庭教育方式简单粗暴,打骂成了教育孩子的唯一方法

他的爸爸长期在外工作,很少回家,对孩子的期望很高,要求也高,但又不懂得怎样去教育儿子,只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孩子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无法正确引导孩子处理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对孩子的教育,他存留封建家长的思想,家长至尊,不顾孩子的自尊,经常要求孩子无条件地服从自己不理解的规则。甚至认为“棍棒下面出孝子”“不打不成才”,信奉棍棒教育,觉得孩子是打出来的,父母打孩子天经地义,对孩子动辄打骂、训斥、体罚等,全然不顾自己的行为会给孩子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孩子甚至已经被打习惯了,这个打对他们来讲已经无所谓了,对他们没有任何震慑,长此以往,孩子变得胆小、退缩、冷漠,或以攻击和敌意对待他人。他爸爸还告诉我,如果儿子能考试多少分,他就给儿子买台电脑奖励。家长的这种教育方式,缺少对孩子正确的思想教育引导,较多注重物质方面的鼓励,而较少注重孩子精神上的鼓励,使孩子在价值观取向上,较多偏向了物质,从而形成孩子这种“得过且过”消极的学习想法。

(三)父子之间缺乏沟通交流,影响教育

父母与孩子心灵的沟通是实施良好家庭教育的基础。而他爸爸却认为,他的任是务挣钱提供孩子吃穿,学习教育是学校和老师的事情。他认为孩子在父母面前所需要的是服从,根本没有与孩子沟通的意愿,致使他不了解孩子,孩子也不愿意跟他沟通交流。他不知道:要教育好孩子,首先就要了解孩子。了解孩子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学会与孩子沟通。孩子需要的是指导和帮助,而不是指责和惩罚,甚至是打骂。不知道与孩子沟通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成长。也许一个充满爱心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就能让小江感到家的温暖和父亲对他的关心,从而点燃他心头的希望。可是孩子毕竟是孩子,在许多方面都不成熟,尤其是在心理上更需要家长们的帮助和开导,需要家长在精神上的鼓励和安慰。父亲和孩子的沟通不但可以增进相互之间的感情,还有助于孩子释放压力,调整心态,平和情绪。通过父与子的沟通和交流,家长可以及时掌握孩子的情况,采取相应的对策,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四)隔代教育,监管出现“代沟”

父母不在身边,年迈的奶奶或其姑姑文化水平不高,奶奶对孙子的管教疏松,也不知如何管教,随着孙子的渐渐长大,或没有教育的精力,或缺乏教育的艺术,或在监管上有诸多不便,形成小江教育管理的盲区,一些坏习惯也越来越多,其奶奶也感觉对孙子无所适从,导致他从小就出现了许多问题:学习缺乏自觉性,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能拖则拖,多一点也不想做。由于根基打得不牢,使学习成绩不断滑落;做了错事,不乐意接受批评,不让人家说,表现出较强的虚荣心和反抗心理,甚至厌学、逃课、外出打电子游戏、上网,有的甚至与社会上的“混混”聚在一起等社会恶习。

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仅靠家庭教育肯定不行。学校教育的影响也不容忽视。我结合孩子的实际情况,采取适当的教育措施,平时利用多种方式与科任老师交流沟通。为了弥补他家庭教育的缺失,我在学校多给予他关爱。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时常与他沟通交流,让他不断地发现自己的不足,寻找自己的优势。轮到我们班值周,我选他当值日生,让他参与学校值日生的管理工作,增强他的荣誉感和自信心;学校开校运会,为了发挥他的特长,我叫他报名参加100米和800米跑步比赛,虽然没有获得名次,但让他体会到他在集体的位置;学校组织秋游,我给他爸爸做思想工作,让他参加集体活动,感受集体的温暖……

“一个母亲,能胜过100个教师;一个父亲,能胜过100个校长。”这句国际基础教育界的名言,充分道出了家庭教育在基础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学校的关爱,怎么也代替不了父母的慈爱,真正的家庭教育才能影响孩子的一生。家庭教育是学校、社会教育的基础。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让孩子在温馨和睦的家庭环境中感受生活的美好,促进孩子身心健康成长。关心下一代的健康成长是每一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让社会各界都来关心留守孩子的健康成长吧!

猜你喜欢

小江爸爸家长
劝 告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我和爸爸
爸爸
家长请吃药Ⅱ
爸爸冷不冷
可怜的爸爸
近8成家长不认同只要学习好就行 健康最重重
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