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读者留言东莞图书馆”成为东莞公共文化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
2020-01-08李国新
李国新
专题前言
一个人,一座馆,一座城,在今年端午节期间“热”到了全国,也“热”到了海外。吴桂春先生,是东莞图书馆的优秀读者;东莞图书馆,是公共文化的行业标兵;东莞市,是岭南的创新热土。这一切的连接点,是书,是全民阅读,是现代公共文化服务。“读者留言东莞图书馆”故事温暖着所有人。在各界的关怀和支持下,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策划、《图书馆论坛》编辑部编辑出版“信·念——‘读者留言东莞图书馆’笔谈”专题,邀约图书馆业界、学界专家学者等探讨“读者留言东莞图书馆”故事,分期进行发表。“信”者,代表信念,对知识的追求;代表社会对图书馆的信任;代表读者的来信和留言。“念”者,代表读者的万般不舍;代表图书馆人与读者之间的牵挂;代表读者到图书馆念书;代表读者心心念着图书馆……
“读者留言东莞图书馆”是东莞图书馆服务践行以人为本、普遍均等、优质高效思想的生动体现,是近20年来我国持续大力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的标志性成果,也是体现东莞市委、市政府长期以来高度重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一个典型案例。到2020年底,我国基本建成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阶段性任务即将完成,下一步面临着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新任务。东莞是我国第一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总体水平走在全国前列。“读者留言东莞图书馆”引爆媒体、感动中国,让东莞公共图书馆服务美誉传遍大江南北,极大地提升了东莞的城市形象。在此背景下,东莞宣传文化主管部门广邀专家学者,以“一位读者的留言与一座城市的形象”为主题,围绕城市形象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优化等重大问题座谈研讨、建言献策,体现出东莞厚德务实、不断创新的城市精神,也体现出东莞把“读者留言东莞图书馆”故事化为新起点、新动力,推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现新跨越的自觉和担当。
“十四五”时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总基调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具体说,就是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扩大覆盖面,增强实效性,健全人民文化权益保障制度体系。对东莞来说,外来务工者对图书馆“万般不舍”“余生不忘”,反映出东莞公共文化服务已经有了良好的基础、令公众满意的现状,而要进一步朝高质量发展迈进,并且持续发挥引领示范全国的作用,未来的工作着力点应放在强化公共文化服务的精细化、品质化和创新性、引领性上来。对党中央、国务院推动改革发展的重大部署、重要政策,东莞要率先落实结合当地实际的公共文化服务举措,为全国作出示范;对全国普遍存在的短板,东莞要率先创新实践,为全国作出引领。以下几个方面的深入探索、创新突破是东莞推进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所需,也是东莞持续发挥对全国的引领示范作用所需。
1 研究制定高水平的“东莞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目录(2021-2025)”
中央和省、地、县级政府制定并公布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标准/实施标准/目录是《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的规定,是各级政府的法定责任。目前各地都在谋划新一轮标准/目录的研究制定。东莞应结合“十四五”规划的谋划,率先推出一个高水平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目录。所谓高水平,就是目录的内容要体现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当前需要重点回答以下几个问题:一是结合当地实际落实《关于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的指导意见》[1],让服务项目、支付类别、服务对象、质量标准、支出责任等实质性内容在标准目录中落地,真正体现出以标准化促进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的思想。二是结合当地实际落实《公共文化领域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方案》[2],以改革的思维理解和认识政府的公共文化事权责任,以改革的思路落实本级政府在公共文化方面的支出责任,让公共文化财政保障走上法治、规范、可持续的道路。三是体现地方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和活动的具体化、指标化,四是建立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实施情况的监测和评价体系。
2 研究制定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常态化建设行动方案
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催生了一批公共文化建设先行区、改革创新实践区,成效显著,但目前需要防止“牌子到手,工作停步”的现象出现。东莞是我国第一批国家公共文化示范区,当前,结合“十四五”规划谋划公共文化示范区中长期发展规划,同时结合短期改革发展重点工作形成行动方案,是引领公共文化示范区建设常态化的重要抓手。上文所说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目录,主要解决“基本”范畴内的高质量发展问题,示范区常态化建设,重点应放在创新突破上。比如,广东4个国家公共文化示范区都地处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京津冀的国家公共文化示范区都已建立某种形式的合作协作机制,包括东莞在内的广东国家公共文化示范区也应谋划一些办法,创造一些机制和方式,形成以4个国家公共文化示范区为龙头、联手推动大湾区公共文化服务一体化建设和发展的格局。
3 探索公共文化服务机构融合发展的路径和机制
公共文化机构融合发展是指作为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主力军的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美术馆、乡镇社区文化站等政府举办的骨干性公共文化机构,打破行业部门壁垒,拆掉相互隔绝的篱笆墙,实现功能和服务融合,提高综合服务效能。比如,图文博美等各类公共文化机构怎样合力推动全民阅读、全民艺术普及、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等,怎样形成打通图文博美等公共文化机构的政策、机制。公共文化机构融合发展是公共文化高质量发展的重点任务,但目前全国缺少切实有效的政策、机制、路径和办法,亟需探索、创新、突破。
4 探索公共文化服务和旅游公共服务融合发展的有效实现方式
文旅融合是“十四五”大文化建设的重点任务,公共文化服务和旅游公共服务的融合发展是文旅融合中的难点,既需要解决公共文化服务和旅游公共服务融合什么、怎么融合的问题,又需要防止融合过程中公共文化设施和服务偏离基本属性的“旅游化”,亟需创新的思路和有效的实现方式。
5 在工业园区、外来务工者聚居地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上作出示范
外来务工者相对集中是东莞人口构成的一大特点,给东莞图书馆留言的读者就是外来务工者,恰好折射了这一特点,也体现出东莞把外来务工者纳入当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走在了全国前列。在推动公共文化高质量发展进程中,需要进一步完善、提升的主要任务,一是体现高质量发展的设施布局、空间建设、资源配置的模式,以及常态化服务机制的建立;二是工业园区、外来务工者聚居地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机制创新,重点是政府和企业、社会力量怎样形成合力,政府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建设的多样化政策与方式;三是打造具有全国影响的特色亮点,类似于塘厦镇的打工歌曲创作基地,以及由基地建设延伸的一系列特色活动。
6 加快文化馆基础性常态化服务项目建设
不少公众反映,平时走进文化馆,往往发现无事可干。这是一个全国文化馆普遍存在的问题,反映的是文化馆缺少基础性、常态化的服务项目。文化馆承担全民艺术普及的功能,全民艺术普及首先应该是欣赏普及,文化馆应该成为古今中外艺术普及类资源的收藏中心、欣赏阵地和流通中心,面向老百姓免费提供古今中外经典艺术作品欣赏服务,应该成为文化馆的常态化、基础性服务项目。建议东莞文化馆开辟场地、添置设备和资源、建设高品质的古今中外艺术作品欣赏空间,构建馆藏多载体艺术普及资源体系,研究文化馆馆藏艺术资源面向公众流通的机制和办法,创造出一个文化馆的基础性、常态化服务项目,为全国文化馆弥补服务短板、扩大服务覆盖面树立典范。
7 公共图书馆服务迈向彻底的“零门槛”
从全国看,公共图书馆服务尚存的“门槛”主要有二:一是办理借书证的押金制度,二是允许外借的图书数量较少(东莞图书馆目前一次允许外借10~20册算比较多的了)。从公共图书馆服务的国际惯例来看,是否实行押金制度,各国做法不尽相同;允许外借图书的数量,发达国家一般数量较大,一次外借三四十册、五六十册很常见,有的甚至不限量外借。从我国公共图书馆服务发展的整体水平看,至少在经济发达地区已经到了全面取消押金、大幅度放宽外借数量的时候了。有些公共图书馆已经这样做了,证明对提高服务覆盖面、提升资源利用率有不小的影响。建议在东莞实行全地域公共图书馆办证免押金和“足量外借”措施。与取消押金制度相配合,研究建立将公共图书馆借还书信用程度纳入政府主导的地方性公民诚信体系中,目前全国这方面的探索实践还十分有限。与“足量外借”相配合,建议东莞有条件的公共图书馆建设“不停车借还书通道”,以方便汽车时代公众“足量外借”的需要,同时还扩大了无接触的图书馆服务,在国内同样具有引领示范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