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德育教育中学生心理管理探究
2020-01-08刘文忠
刘文忠
(广东省惠州市惠城区矮陂中学 广东惠州 516251)
德育教育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根本任务,学校是人才培养的主阵地,要切实抓好德育。“德育教育”任务的落实,需要德育教育工作者的不懈努力。教师要在教学中将道德信念、人文素养、思想品质等德育元素融入到德育教学中,“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为培养和造就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探索有益的途径。德育教育是一种学习和品德相结合的方法,体察学生心理,培养初中生的思想道德和学习能力,可以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
一、认识思维的独立
初中生需要锻炼出一种德育思维能力,做到认识思维的独立。进入新时代,院校教育首先要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将德育教育运用于课堂教学之中,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德育逻辑思维,提高课堂效率,为初中生未来的学习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例如,教师要经常使用多媒体教学,通过PPT在屏幕上展示德育教育,引导学生理解。教师让学生自学,独立看书,在小组内交流讨论,使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形成独立的思维能力。班主任应该以平等的态度和较为良好的心态来与学生进行日常的交流与沟通,这样,学生与班主任之间的感情自然会得到升华。教师引导学生回答问题以及教师进一步总结说明的好处,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独立思维。初中生的心理发展是影响德育实效性的重要因素,为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学校德育要立足于初中生的心理发展特点,采取抽象和具体相结合、角色扮演、创设困难情境以及树立正确榜样等措施,提高道德认识、激起道德情感、磨炼道德意志和引导道德行为。也可以借助课本,小组讨论一起试着找到答案。尽管学生有时计算失误或者思维错误,教师也要鼓励学生要愈挫愈勇,生活中也是这样,会遇到很多问题,可是不能逃避。教师利用难懂的德育主题让同学明白知难而上,独立解决问题,不怕困难,勇于面对困难的道理[1]。
二、自我意志的坚定
教师教育学生:努力做到自我意志的坚定。把德育教育融入教学,可以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帮助学员了解自己的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复兴的历程,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坚定“四个自信”,将知识体系变得更加清晰,这样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教师要经常开导学生,德育教育的运用也要有一些构建策略,不能简单地使用,一定要加入一些教师自己的想法,这样才能因地制宜。设计的知识点过多,否则不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所以,德育教育要适当而行,使学生在小小的成功中获得肯定与支持,增加学生自信心,使他们的自我意识更加坚定。本文针对德育课程的特点,积极探索思想政治教育融入高等德育课程的教学案例,以提高学生的深度学习能力,促使高等德育教育教学与时俱进、与思想政治教育同行,实现“德育教育”。
例如,教师课前导入课堂目标,鼓励学生展示自己准备的资料,提出问题。这是相辅相成的,学习也是这样,学习刻苦了,成绩自然就上去了,希望同学们从德育中学到一些道理,只有自我意识的坚定才能不怕苦,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这样的教学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基础知识,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将自己放在与学生平等的位置上,将自身的教育教学角色重新定位,成为学生日常学习与生活中的引导者、同伴。这样一来学生才能够在日常的学习与生活中,与教师进行高效率的心理沟通[2]。
三、榜样行为的引导
德育教育是讲究策略的。德育教育需要榜样行为的引导。教师在德育教育过程中,鼓励优秀的学生,在班里表扬他们的思维独立和意志坚定,这样树立榜样有利于教师更好地进行德育教育。教师应体察学生的内心,努力了解他们的想法,大家交流互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高等德育教学中,教师要将心理管理教育融入德育概念教学,强调德育知识的应用和德育思想的养成,强化育人理念,把价值引领有机融入课堂教学全过程,充分发挥育人功能,不断提高课程育人质量。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德育教育,一定要有针对性,教师展示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
例如,教师说出实际生活中统计的事例,初中生成长到该年龄阶段,由于自身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意识能力及行为能力,因此在日常的言行举止以及对事物的判断过程中,并不完全依附于成年人来进行相应思维观念的激发以及行为理念的形成。但如果教师不对此时学生的心理活动以及心理状态进行干预,甚至在学生已经遇到生活和学习当中的困境,并且及时对教师求助时,仍旧采取漠不关心的状态来漠视学生的心灵诉求。那么学生在困境与疑惑中无法找到继续与人生前行的正确方式,很可能会产生十分消极负面的心理情绪。教师要在班里树立学习标兵,鼓励学生向他学习,讲述古今中外的名人事迹,鼓励初中生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树立榜样精神。教师要使学生明白: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师应针对德育课程的特点,积极探索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德育课程的教学案例,提高学生的深度学习能力,使德育和教育教学与时俱进[3]。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师在教学中应巧用德育教育引导学生认识思维的独立、坚定自我意志,以及通过榜样行为的引导,突破教学重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精简课堂内容,突出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现新课程教学改革的目标,做好初中生德育教育的心理管理工作[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