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生态学视角下军校大学英语生态课堂的构建探讨
2020-01-08焦云彬严盛文
焦云彬 严盛文
(空军工程大学 陕西·西安 710051)
1 军校大学英语生态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背景
1.1 研究背景
课堂生态研究归属教育生态学范畴,教育生态学是在生态学基本原理基础上于20世纪80年代建构兴起的新学科。美国教育家、历史学家劳伦斯·亚瑟·克雷明 (Lawrence Archur Cremin)于1976年在其专著《公共教育》(Pubic Education)中首次提出“教育生态学(Educational Ecology)”概念。他运用生态学方法研究教育与人的发展规律,其范畴包括各种社会教育现象及其形成原因、教育与其周围的生态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关系的规律和机理。生态学理论的关键在于系统中各要素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时都必须找到其合适的生态位。
20世纪80年代以来,研究者们逐渐将教育生态学引入课程研究或者课堂教学策略。陈春燕和陈坚林分别于2011年和2006年提出“生态化大学英语课程课堂系统改革理应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重要部分”。他们认为,教育生态学的核心问题之一在于教育的平衡,认为通过把握教育生态平衡的基本规律,可以从根本上揭示教育方面问题的实质,推进教育发展。例如,当我们用教育生态学视角审视军校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时,就会综合考虑教员、学员、课堂环境等因子,使各因子找到其合适的生态位,从而令我们的课堂趋向交际化、合理化、自然化。总的来说,在课堂教学中采用生态化教学将会对我们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产生积极影响。陈春燕研究者提出“以生态学视角来审视外语教学”的思想,这对于理顺信息化教学环境下各教学要素之间的关系、实现有效课堂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1.2 生态课堂
所谓“生态课堂”是指“由教员、学员、课堂自然环境、课堂人文环境四个要素组成的动态平衡、开放有序的微观生态系统”,是“用生态学的原理去审视课堂,以生态的眼光、态度和方法去思考、分析和解释复杂的课堂教学问题,并以生态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生态课堂是指尊重教育教学规律和学员身心发展特点,符合学员认知发展规律,体现学员个性需求、生命活力和全面发展需求的课堂;生态课堂的构建要求摒弃机械论的教学观,树立“以生为本”的生命观,打造充满人文关怀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动态课堂,实现教员、学员、环境三种因子交互作用,体现师与生、教与学、人与环境的整体联动。
总的来说,构建生态课堂,可以激发学员情感,唤起学员学习动机,培养学员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师生共同形成活泼和谐、平等互动的教学氛围。然而,国内学者对生态教育的微观层面,即对课堂教学生态化的具体运作机制和效果研究以及运用教育生态理论开展课堂教学互动的专项研究还不多。因此,本文以教育生态学理论为切入点,就如何构建军校大学英语生态课堂进行探讨,以推动军校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向生态化方向健康发展。
2 军校大学英语生态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与地方大学生不同,军校学员具有学生和军人双重身份。军校学员除了文化课的学习,还要履行许多军人的特殊责任和义务。目前,军校教学课堂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军校学员特殊身份对学习带来一定的影响。军校学员除了学习外,还有军事体能技能训练、政治思想教育和公差勤务工作,生活节奏紧凑紧张,部分学员无法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训练以及其他勤务,导致课堂上精力不足,无法集中精力学习,出现打瞌睡、走神现象。而且,军校相对封闭的教育环境,给英语学习带来诸多的不便,再加上毕业之后没有找工作的压力,许多学员对英语学习重视不够,积极性不高。
第二,部分学员对英语学习的理念还有偏差。他们认为,英语学习的主要责任人是教员,学习成绩的好坏与教员教授的内容直接挂钩,而忽视了教学的主体其实是学员本身,教学只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因素是学员的兴趣、注意力,以及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一些学员对大学英语课堂期望过高,一方面希望课堂生动有趣,多听英语歌、多看英文电影,希望教员通过课堂的讲授使学员掌握课内课外全部考试知识。另一方面课下又无暇做预习,无暇背诵、记忆新阶段急速扩充的词汇,导致对教员课堂上课文的讲解茫然失措。
第三,大班上课与学员英语基础差异性的矛盾始终存在。英语教学最大的问题是学员英语基础的差异性,虽然有些学校进行了分级分班教学,但差异性的存在不可避免。例如英语基础起点低的学员听不懂、张不开嘴、对英语学习缺乏自信。教员如果选取简单的内容讲解,基础较好的学员又会觉得授课内容枯燥乏味,缺乏挑战性。所以,如果控制不好教学难易度,课堂教学效果就会差强人意。
上面分析了军校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那么针对军校这个特殊群体,如何构建大学英语生态课堂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3 大学英语生态课堂构建策略
3.1 营造绿色课堂生态环境
绿色课堂生态环境,是指营造一种师生和谐共生,互相促进的良性生态化的师生关系,从而调动学员的英语学习积极性。生态课堂中的主体因子是教员与学员,师生双方只有在指定的、约束双方的制度和规则下,相互尊重、平等交流,才能构建良性课堂生态环境。一方面,教员应具有民主性与平等性,平等对待每个生命,不只看分数或关系,接受学员差异,并关注学员个性化优势,努力助其成长。教员要有意识地纠正学员对英语学习的理念偏差,让学员认识到。“外语是学会的,不是教会的”。语言学家科恩(Cohen)曾指出“语言学习的成功取决于学习者本人,取决于学习者自身的因素及充分利用学习机会的各种能力。”学员有了正确的理念,就会具备学习动力,会主动去学习,这样,在教员的指导和帮助下,学员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学习上就会有很大的飞跃。另一方面,教员要教学员怎么学,尤其是针对大一的新学员,要多在学习策略上做指导,要尽快使学员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和模式。
对于班级学员英语基础的差异,教员要鼓励各个层次的学员,不可厚此薄彼,应针对不同层次的学员布置不同的任务,设置不同的目标,做到无论哪个层次的学员,都能在这片“阳光充足、雨水丰沛”的环境内,通过自己的努力,茁壮成长。
3.2 创造性地解读教材
教材是生态课堂中的又一生态因子,教员使用教材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员的学习和成长。教学过程中教员如果不从学员视角去关注教材,忽视学员感知、理解、解读教材的过程,就会在实际教育教学中产生各种不和谐的问题。为构建良好的生态课堂,教员应把握好用教材的度,创新地看待教材。教员在实际课堂中应把观察学员和研究教材相结合,要基于学员视角,立足于学员的经验,发现教材主体中的“学员中心”,并认真研究教材内容、知识体系,分析阐释教材。要把“教教材”转变为“用教材教”,把教材当成教育教学资源之一而不是唯一。要做到创造性地解读教材,一方面,教员应根据教材目标,遵循学员学习知识的规律,从学员实际出发,制定学员学习的阶段性目标。教材的内容是以学科知识体系编排的,教员可以根据学员的认知心理和水平进行教学。另一方面,教员应深入高效地使用教材,深入地多角度解读教材中的文章,选取最有价值的角度作为侧重点,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教员通过研读教材,做到胸有成竹,内化升华教材知识,反思教学过程,形成自己独一无二的教学方式。这样,学员便成为教材的主人,能感知到学习的无限乐趣。生态课堂中的三个生态因子:教员、学员、教材,便能和谐共存。同时,也促进了学员的心灵成长。
3.3 恰切地使用教学媒体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提出,高校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以计算机与课堂为基础的英语教学模式,对传统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教学予以改进。基于此,我国高校都引进了计算机、多媒体等先进教学设备,从而加速了大学英语教学的信息化、网络化、科学化建设进程。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教员应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整合课程资源,丰富教学内容,使课内课外的资源能够互相融合,为学员听、说、读、写、译能力的全面提升提供更为丰富的途径与资源,培养学员的综合运用能力。课内资源主要指教材、课堂英语活动及教员教学经验等,而课外资源则包括了网络资源和社会资源。在课堂中,教员可以加大师生互动,利用学员感兴趣、熟悉的话题引导学员开展辩论、对话、情景剧等形式的交流,构建开放性的课堂。在课外资源的运用上,教员可以利用网络构造一个开放性的隐性课堂,如每周看一部英语原声电影,并要求学员用英文对电影进行讨论,这样同时锻炼了学员的听与说的能力;教员也可布置给学员每天阅读一篇英语短文,学员通过网络传送给教员进行指导,并与其他学员进行交流,从而提升阅读能力;或者要求学员坚持每天通过网络提交一篇英文作文,并在教员和其他学员的帮助下进行修改与完善,不断提升自己的英语写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学员通过这些资源不断强化所学知识,自然而然地提升听说读写译等能力,这样便促进了学员这一生态主体的健康成长,并为日后的成才扎下牢固的根基。
3.4 注重教学过程的互动
在生态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学过程的互动可使学员、教员这两个生态因素相互促进、和谐共生。教员可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或综合运用任务驱动式、产出导向式、发现式、探究式、讨论式、小组合作式等教学方式。教员应根据学员的实际学习情况、特点,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式,使教员、学员及教学内容三者之间通过教学互动形成相互适应和相互促进的状态,使学员的英语知识结构、认知能力、学习能力发生相应的变化。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是通过班级辩论、采访、小演讲、情景对话等语言任务让学员使用英语交流思想,进行信息互动,让学员在“做”中学,在“用”中学,使学员主动建构探究、实践、思考、运用、解决高智慧的学习体系;文秋芳教授提出的“产出导向式”教学法挑战了目前国内外流行的“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强调课堂教学的一切活动都要服务于有效学习的发生,产出导向式教学法能大幅提高学员的思辨能力和课堂效率;发现式教学方式使教员与学员在英语知识获得及英语思维产生的过程中获得共同的体验,学员的英语思维能够真正地与英语知识相融合;探究式教学使学员在教员引导下完成对英语问题、英语知识内部规律的探究;讨论式教学使学员通过讨论完成对英语知识点或者问题点的多角度多层次思考而开阔思路,积极创新。恰当地运用这些各具特色的教学方式便能使英语课堂成为英语知识和英语交际能力培养相互促进的良好生态课堂。
4 结语
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瓦·阿·苏霍姆林斯基曾说:“理想的教育是培养真正的人,让每个人都能幸福度过一生”。这种自然健康、充满活力的生态教育是我们应该追求的目标。军校大学英语课堂是英语教员与学员生命共同的一个场景,是教员与学员生命成长过程中一个特定的“生态圈”。在这个“生态圈”里,那一个个具体又各具特色的生态因子之间相互尊重,相互促进,不断交流、竞争、平衡,教员与每位学员为之贡献的同时又从中汲取营养,完成个人成长,生命得到滋养,共同感受幸福。一个健康和谐、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绿色“大学英语生态课堂”构建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