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职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2020-01-08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工程学院田松文王邦军程志
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工程学院 田松文 王邦军 程志
引言
由于国家总体战略政策的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迅速。从2014年开始,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产销量持续增长,截至2019年上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已经达到61.7万辆,比2018年同期增长49.6%。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逐渐扩大,对新能源汽车市场相关人才的需求也逐渐增大。研究调查发现,如今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人才质量还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长此以往,势必会影响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1 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1.1 缺乏科学的课程体系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还不具备较为完善的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更不能围绕新能源汽车技术设置典型的任务工单来进行实际授课,甚至有些高职院校名义上开设了新能源汽车相关课程,其实质只是在原有传统汽车课程的基础上增加几门与新能源汽车相关的专业基础课程。这些均不利于学生对新能源汽车技术新知识的理解和消化。就目前形势来看,高职院校对于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方向仍较狭窄,不能按照新能源汽车企业的实际需求进行培养。
1.2 缺乏有效的校企合作机制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而企业拥有充足的资金,同时对市场需求的人才类型把握精准,为了培养能够满足市场需求的人才,学校和企业之间应该开展广泛而深入的校企合作。就目前形势来看,校企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均不够,特别是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学校和企业之间不能实现真正的双赢。当前,校企合作主要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高职院校办学实力较弱,对企业的吸引力不足;另一方面对于企业来说,与学校共同培养人才所花费的成本和时间周期太长,企业不愿意在长远的合作教育上有过多的投入,并且在共同培养人才的过程中,高职院校希望企业能够共建校内外实习基地、提供相应的实习岗位和实习设备等等,导致当前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有名无实。
1.3 缺乏有效的人才培养机制
由于新能源汽车是近些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国内外对新能源汽车方面人才培养的研究也不够成熟。新能源汽车技术又涉及机械、机电、智能化等多学科,学校的知识更新跟不上时代变化的步伐,导致培养出的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人才满足不了企业岗位的实际要求,同时企业对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工作也比较注重短期回报,缺乏长期的培养投入,从而使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与企业整体发展现状脱节。总体上,新能源汽车领域不仅缺乏既掌握技术又懂管理的综合性经营管理人才,而且还缺乏知识结构交叉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1.4 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不到位
由于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开设较晚,有些高职院校都是盲目跟风仓促开设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由于新能源汽车生产厂家众多、实训设备价格昂贵、实训场地面积大等各种因素,导致一些高职院校特别是新开设该专业的院校被办学规模、专业学生数量和资金短缺等问题困扰,使得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实训教学基地的建设与人才培养目标严重脱节。
1.5 师资力量薄弱
开设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的院校普遍集中在高职院校,而真正是新能源汽车专业科班出身的专业教师却屈指可数。当前已经开设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的高职院校中,专业教师普遍是从传统汽车专业转型而来的。然而新能源汽车与传统汽车不管是从结构上还是从工作原理上来看都有着天壤之别,从而导致教师的教学经验不足,学生学习吃力的现象出现。
2 总结
如今新能源汽车行业在国家总体战略政策的推动下发展迅猛,高职院校在培养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人才的过程中还存在一定问题,本文主要针对高职院校对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展开分析和探究,并建议从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建立有效的校企合作机制、建立有效的人才培养机制、建设完的善实践教学基地、加强师资力量五个方面完善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人才培养途径。希望本文能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为高职院校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提供一定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