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会计专业课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实施路径研究
2020-01-08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周阳
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 周阳
引言
高职院校作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摇篮,是高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目前的高职院校对学生的培养普遍呈现重专业知识技能,轻职业道德、职业精神的现象。高校思政课教学内容单调、形式单一,学生学习兴趣不足、学习效率低下。由此有可能导致向社会输送的人才出现文化素养、道德品质、政治觉悟皆不高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高职院校应该贯彻习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充分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在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技能教育的同时注重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1 课程思政的内涵
在习总书记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讲话精神的引领下,各高校在做好思政课程教学的同时,正逐步推进专业课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综合学界各方有关“课程思政”概念的研究,其实课程思政不是在原有的高校各专业课程体系中新增一门“课程思政课”,也不是思想政治课程的泛化。首先,课程思政应该是一种课程观。这种课程观认为思政教育应当能够通过课程化的形式呈现出来,达到思政融于、隐于课程,课程承载、体现思政的目标。其次,课程思政也应该是高校思政工作的新理念、新模式。这种理念、模式肯定了各门课程作为专业学科发展的基本元素,认为能够做到从育人角度充分挖掘和发挥各种课程中的思政教育资源,从而达到学生文化素养、思想水平、道德品质以及政治觉悟显著提升的目标。最后,思政课程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虽然高校开设的各门课程在知识教育领域是分门别类的,但是通过高校新的思政工作模式,能够将思想政治课所要传授的内容辐射到其它各门课程中,实现所有课程在育人问题上的同向发力、同向同行。
2 高职会计专业课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伴随人工智能和区块链技术在会计领域中的广泛运用,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发展对高职院校培养的会计专业人才在“量”和“质”上面都有了深刻的改变。而在目前的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课课堂上却普遍还存在着“重财务核算、轻营运管理”“重专业技能灌输、轻职业道德培养”的现象。在这样的培养理念和模式下是难以培养出社会所需的技能和素养融合型的会计专业人才的。
2.1 专业课教师对思政教育重要性认识不足
在高职院校,广大专业课教师的工作任务主要是上好学校安排的每门课程,除此之外,为了实现教师的自我提升和专业建设,还需要完成一定业务量的教研、科研工作。然而近几年,随着高校教师职称评比的条件越来越严苛,为了在职称评比的材料进行量化打分时取得理想的成绩,很多专业课教师就将工作从教书育人、踏踏实实上好每门课转向了多获得教研分和科研分上面。有了这样的工作目标以后,一方面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少了探究如何提高专业教学效率效果的精神;另一方面教师在上课过程中也容易暴露出备课不充分,甚至出现了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和把握还比不上“百度百科”或“百度知道”的现象。这类问题的出现其实本身也反应了高职院校内部功利主义教育观念的存在。教师如果连自己的专业教学都做不好,怎么能够向课堂上的学生传递爱岗敬业的重要性?学生又怎么会树立专业自豪感和神圣感呢?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课堂上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人格、价值观的塑造都会产生重大影响。专业课教师应该认识到,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绝不是思想政治教师或者是辅导员的独立任务,而应该从自我做起,从自己上的每一门专业课中,从每一个章节中挖掘适合进行思政课程的元素。这样就不会出现因教师对思政教育重要性的忽视而导致“重智育和实践,轻德育和素养”现象的出现。
2.2 专业课教学内容与思政教育割裂
目前高职会计课堂普遍存在“重智轻德”的问题。专业课教学与思想政治课教学“两张皮”的局面可能一时之间还难以扭转。在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除了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标集中在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其他的基础素养课、专业课或者是实践课设定的教学目标都集中在完成本课程知识或者技能的教学上。比如《基础会计》和《财务会计》课程,开设的目的就是教会学生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对经济业务事项进行账务处理;《税收实务》课程,开设的目的则是让学生清楚现行的税收制度和规定,准确进行税费计算和申报;《成本会计》课程,开设的目的就是核算清楚企业为生产产品发生的料、工、费;《财务管理》课程,开设的目的则是让学生在理解货币时间价值和风险的基础上对企业的投融资进行合理安排进而为企业实现价值最大化提供解决方案。因此,就目前的教学情况看,专业知识的教授和思政教育的落实完全是两条平行线,这会导致学生注重专业技能而轻视职业素质和人文素养。
2.3 学生对思政教育内容缺乏学习兴趣
目前高职院校的授课对象都是身心处于全面发展时期的“97后”。他们是在物质条件较为丰富以及互联网技术普及的时代成长起来的,普遍个性突出,自我表现欲望比较强烈。在大学里,相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他们对于专业课普遍还是比较感兴趣的。因为,在老师以及家长的影响下,学生知道专业知识和技能是他们以后走出校园踏上社会求生的本领。而思政课程相对于专业课则显得没那么重要,思政课程成绩不佳也不影响会计专业同学职业证书的获得或者是工作职位的谋取。因此,对于这类“副科”,学生的“到课率”或“抬头率”都很难达到任课老师的期待数值。
3 高职会计专业课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实施路径
对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课进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不仅仅是在贯彻习总书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讲话的精神,更是在当前这个经济社会因人工智能和区块链技术的出现而对会计专业人才提出新要求背景下,对社会、企业输出符合要求的员工的必然选择。如何对高职会计专业课进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可以从如下三方面进行研究。
3.1 提高专业课教师的课程思政认知和能力
作为教师,除了要具备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还应该具有任、爱、礼、信等道德素质。随着目前专业课在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步伐的推进,会计专业教师应该认识到课程思政在育人工作上的重要性。当然如何体现出这种重要性,有了认知,关键还在于教学实施上。然而要想对诸如基础会计、财务会计和财务管理等课程进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任课教师还得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只有有了一定的人文素养,才能做到将思政教育融入于专业课程,达到如盐化水、润物无声的境界。要培养人文素养、提高自身的课程思政能力,会计专业任课教师可以在课余时间多了解一些社会学、中国传统哲学方面的知识,此外还应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自信”。此外,高职院校如果能够出台校本教师育德培训计划,将教师的育德能力融入教师评价激励机制,在绩效考核、评优评先和职称评聘等方面嵌入相关指标,相信以这类外在倒逼的模式能够使专业课教师的课程思政能力有更大的提升。
3.2 选择适宜的课程思政试点课程
会计专业可能在管理大类的各学科中相对偏理。会计专业的大部分专业主干课程不是要求学生按照既定的准则、制度对客观事实进行描述,就是要对数据进行核算、分析以及处理,较少涉及主观判断。因此对会计专业课课程思政教学的改革不是说要就每门课程的每一个知识点进行课程思政,而是要挖掘合适的专业课课程思政元素,进行加工和拓展。
比如不少高职院校会在学生大一入学初开设《会计导论》课程,主要向学生介绍我国会计发展的历史、著名的会计从业者、当前会计工作的主要内容以及未来的就业方向等,有的学校还会在课时内带领学生参观校企合作实训基地。这门课程就可以作为会计专业课课程思政的试点课程。因为从课程思政方面考量,它比较适合教师进行学科史、人物史的拓展,进而对听课学生在职业素养养成和工匠精神的培养方面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任课教师可以讲解我国古代四脚账的记账方式,旨在提升学生爱国主义情怀,树立学生民族文化自信心;通过讲解我国会计行业的一些名人轶事告诉学生要以他们为榜样,培养敬业精神和诚信意识;对人工智能、区块链和财务共享中心的介绍可以拓宽学生的专业视野,了解行业最新动态,“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建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3.3 创新课程思政的教学方法
会计专业教师应该立足专业课堂本身,结合课程思政的特点,依据课程内容选取如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达到在潜移默化中对本专业学生进行思政教育的目的。
案例教学法的运用旨在通过对专业课案例的分析将思政教学内容融入专业教育之中。在专业课堂上简单进行模式化的思政说教学生容易反感,以专业案例为背景,更容易让学生产生共鸣。例如,教师在《商业法律与道德》课程中讲到提供虚假财务报告的违法性时,就可以提及万福生科、平安证券等公司因提供虚假财务报告而遭受处罚的事实,告诫学生,会计人员应当坚持准则,讲诚信,树立高尚的职业道德目标。再如,对于《税收实务》课程的教学,可以列举名人明星偷逃税款的案例,告诫学生税收对于国家、社会的重要性,要求学生树立纳税意识,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错误的价值观念,不为利益所诱惑。
4 结语
教师扎实的专业学识是推进专业课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基础,教师坚定的理想信念是进行专业课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有利保障,教师崇高的职业道德则是课程思政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