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民湖”

2020-01-08舒海荣

中国医学人文 2020年9期
关键词:湖面湖水病房

文/舒海荣

我院病房大楼后,有一湾美丽的湖水。

古人云:凡大泽蓄水,南方名曰湖。那个湖,也为蓄水之用,正好也在医院的南面,是医院老一辈创业者们开辟的医院消防水池。

湖狭长,略呈S形,大概50米长,20米宽。湖中间横跨一座曲折的石桥,桥中间坐落着一座美丽的凉亭。

春天的清晨,雀鸟的啼鸣声响起的时候,会有很多患友坐在湖边草地的石凳上,沐浴着煦暖的阳光。这时候的湖水清澈见底,衬着湛蓝的天空,像镶嵌在医院里的一块晶莹剔透的宝石。

三月的风儿,特别有劲,吹落了湖边的红桃和白杏,花瓣飘洒在湖中,春风吹皱了平静的湖面,荡起层层涟漪,一个个花瓣仿佛是彩色的风帆遨游湖中。

湖的西边,有一座木质拱桥,拱桥右下方,有一池睡莲。暮春时分,她们都纷纷举出淡黄色的花苞,散发出整整幽香。湖的四周柳树低垂,松柏耸立,郁郁葱葱的草木连成一片,像是一个小型的公园。

初夏,没有一丝风,湖面平静得像一块明晃晃的镜子,柳树倒映在碧绿的湖面。建院初期。这样美丽的风景,吸引了很多附近的居民来观赏和纳凉。

八月底,湖水越发油绿了,像极了一块无瑕的裴翠,几只燕子掠过湖面,激起一圈波纹,像是玉器上的水韵。

仲夏的午后,知了在树梢欢快地歌唱,鱼儿在石砌堤岸的青苔边结伴嬉闹。似乎是七年前,医院工会组织了湖中垂钓比赛。唐代高适的《渔父歌》写到“曲岸深潭一山叟,驻眼看钩不移手。世人欲得知姓名,良久问他不开口” 。这首诗,正好是那时候的画面。一个个老同志非常专注地盯着浮漂,就像他们开诊那会干事业时的认真样子。

金秋,丹桂飘香,秋风送爽,那是一个沿湖散步的好季节。

湖的北面岸边,有排木栈道。原木的色泽厚重朴实,铆钉充满了特有的手工质感。行走其上,人们能感受到木纤维聚的弹性和自然的粗朴。

我院第一届医师节的时候,医务处的同事们,聚在湖边,热烈讨论活动方案和现场布置要求,不知不觉,医师节都经有举办了三届。

湖中的石桥,弯曲连绵,独特的造型,是患友们的亲水平台,也是一道靓丽风景线。慢慢地,这里就演变成了同事们拍摄科室集体照的打卡景点。

2018年,医院为了患友和员工的安全,沿着湖边,建造了坚固的金属护栏。

每到冬天,周遭树木的叶子都枯黄凋零,湖边空空荡荡的,湖中精光萧瑟。

但在早晨,湖面总会泛出一层青色似的薄雾,“如海市蜃楼,烟云吞吐”,好似要为整个医院注入一天的生气和活力。

中午的暖阳里面,同事们三三两两坐在湖中曲桥的石凳上,有的在那儿取景拍摄,有的在那里闲聊,还有的在闭目养神。

沿着湖上的石桥,往南走十来米,便来到凉亭前,亭子的最下面有3个台阶,全部用70厘米长的条石铺成。为了防滑,条石上均匀的雕琢出斜线。亭子的中央,那里有一张石桌和四把石凳,亭下便是淡绿色的湖水。

当日光开始斜漏进在凉亭碧瓦飞檐的时候,同事们便开始陆续回到病房,结束了一天中难得的午后小憩。

回望那座凉亭,亭尖深沉的枣红,亭柱古老的墨绿,石桌石椅虚幻的灰白,组成一副美丽的图画。亭旁绿树掩映,流水潺潺,蜂歌蝶舞,犹如走进仙境一般。暖风拂面,患友和他的家属在亭中四目相对,彼此鼓励,互诉衷肠,脸上有战胜疾病的信心,也有对康复后生活的憧憬。

湖中的亭,没有陶然亭的光洁清怡,没有醉翁亭的幽深宁静,没有沧浪亭的高旷轩敞,但却高朗规整,古朴壮丽,独具湖光桥影,为患友遮风挡雨,蔽日送凉。为此,新一届医院领导班子从院训“崇仁维新,精术济民”出发,为这个亭台赋予了“济民亭”的雅号。

今年初,新冠疫情突如其来,影响了医院的各方面工作。

为了防控疫情,整个正月,医院领导带领几个主要职能部门,每一天都守在医院。虽然,我们的工作都是按部就班地开展,办公室外面湖边的樱花却每日不同。我想,援鄂的同事们一定没有闲暇去武汉大学赏樱,这里只能遥祝他们平安归来。

傍晚,吃过盒饭,我站在湖的东头向西望去,夕阳散落在湖面,风吹过来,金光跳跃不定,像似一个个放学回家的孩子在欢快地奔跑。此时,湖北的孩子们脸上,是否也有快乐的笑靥?

暮色渐浓,远望病房大楼,“台州市中心医院”几个大字在寒风中绽放出热烈的红光,倒映在冰冷的湖水中,影影绰绰,但又异常坚定,没有丝毫变形。

归家了,医院和医院的湖越来越远。

北京大学有一个著名的未名湖,台州市中心医院里面也有一湾未曾命名的美丽湖水。

医院的创业者当初留下一句话“带着感情下病房,想着患友开处方”。现在,医院的价值观是“以人为本,患友至上,开放包容,精益求精”,这些都体现人性的关怀和文化的沉淀。

那么,我暂且就将医院里那一湾美丽的湖水,唤作“为民湖”吧!

猜你喜欢

湖面湖水病房
傍晚的湖面
湖水
鄱湖水文之歌
整建制接管改造COVID-19重症监护病房的实践与探讨
湖面上的“绿宝石”
翠湖水乡
湖面(外一首)
翠湖水乡
便宜的病房
纸船湖面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