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科学实验课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2020-01-08张霞
张 霞
(重庆市万州区鸡公岭小学 重庆万州 404000)
探究是科学学习的主要形式,而探究的灵魂则是科学思维。因此,培养学生科学思维是科学学习的重中之重。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呢?科学课的课型主要有观察课、制作课和实验课。本文主要讨论科学实验课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一、制定严密的实验计划,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思维
实验是一个严谨而细致的过程[2],如对比实验中变量的选取和不变量的控制、必要的重复实验和严格的实验操作流程都需要严密的科学思维。因此,思维的严密性是实验活动的基础和保障。但是,由于学生知识经验和能力有限,他们思考问题时会缺乏周密性,制定活动计划时会很片面,提出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往往会比较粗糙。因此,在一系列实验活动之前,老师应引导孩子完善试验计划,以此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思维。
比如,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播撒希望的种子”中种子萌发条件的实验。
1.学生大胆猜想种子萌发需要什么条件?
生:可能需要温度、水分……
2.需要什么实验材料?
生:做试验时要准备的材料有种子、水、培养皿、记录本等。
3.设置变量与不变量。
(1)种子种类的选择。
师:选择一种还是多种?
生:用同一种种子。因为不同的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肯定不同。
(2)种子萌发的环境
师:怎样创建?
生:用两个培养皿。一个培养皿空着,一个培养皿装点水。
师:水的多少会不会影响种子萌发?
生:可能会。我们再找一个培养皿,一个装很多水,一个装少一点。
师:有水分干燥、湿润、充足的三种环境了。
(3)种子萌发温度条件的创设。
师:解决了种子萌发需要水的这种猜想。温度呢?怎样创设条件?
生:放在同样的环境下。
生:再准备三组同样的材料。第一组材料放在很冷的环境中;第二组放在温暖的环境中;第三组放在很热的环境中。
由此可见,在一次次方案讨论与设计中,学生明白了实验中种子的品种应该为不变量,并要多用几组器材进行对比实验、反复实验,才能获得更加准确的结果。这个过程不仅促进了学生思考,而且培养了学生科学思维的严谨性。
二、多次实验获得可靠数据,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思维
科学思维是一种实证思维。它是讲求证据的。结论必须建立在大量的事实基础上。因此,反复试验,获得实验现象或者数据,才有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思维。
如六年级下册“月有阴晴圆缺”中月相成因的探讨。
实验一:
1.质疑。
师:通过以前的学习,我们知道月球是个不发光的球体,我们看到的月光是它反射的太阳光,月相是我们见到的月球被阳光照射的部分在我们眼中形成的图像。既然这样,为什么我们在每个月内见到的月相各有不同?引起月相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生猜想:地球遮挡了太阳照在月球上的光线,月球绕地球转时,地球也在绕太阳转,太阳照射在月球上的光线可能被地球遮挡。
2.实验,解释现象。
师:我们来验证一下。(拿黑色原形卡纸当地球,对满月进行遮挡)看到过这种被咬了一口的月亮吗?(再多遮一点)月相还有这种凸月,能遮挡出来吗?显然,这种猜想不成立。
实验二:娥眉月的形成
1.学生再次猜想:可能是月球绕着地球转,我们在地球上看月亮的角度不同。
2.师生继续实验,解释现象:娥眉月的形成。
老师在教室中间画个圆圈当作地球,黑板及黑板这面墙是太阳,把黑白球当做月球,黑的一面是没有被阳光照射的部分,白的一面是被太阳照射的部分。老师将黑白球白的一面对着太阳,围绕着教室中间的地球转动,在一个位置停下。
师:你们看到的是哪种月亮的形成过程?
生:娥眉月的形成。
师:当我们看到娥眉月时,月球被阳光照射的部分减小了吗?
生:没有。
师:我们从地球的角度看,只能看到亮的这一部分。
得出结论:娥眉月是月亮绕着地球转时,从地球上看月球的位置改变而形成的。
实验三:上弦月的形成
师:上弦月是怎样形成的呢?(学生可以自己研究。黑板还是太阳,其他的孩子留在教室中间的地球上,一个孩子拿着黑白球绕着地球转,停在一个点上。)
生:上弦月的形成是由于月球绕着地球转时,人们站在地球上观察月球的角度改变而造成的。
实验四:凸月、满月的形成
师:凸月、满月会不会也是由这个原因造成的呢?(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按以上方法反复研究。)
小组研究并得出结论:凸月、满月也是月球绕着地球转时,人们站在地球上观察月球的角度改变而造成的。在月相变化的探究中,学生用实验验证了自己的猜想,在反复实验与探索中明白了月相的形成原因之一,这就是对学生科学思维的培养。
综上所述,严谨的科学思维是科学学习的灵魂,对小学生的科学素养形成和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小学科学教师有责任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除了让学生多去感受,多去体验,还要让学生学会从多角度观察、思考,养成严谨的科学思维习惯,掌握更多的科学技能,形成更好的科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