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智能农机 助力丘陵山区农业现代化
2020-01-08王玮举郑荣华
王玮举 李 华 郑荣华
(十堰市农机推广中心,湖北 十堰 442000)
1 丘陵山区对智能农机有迫切的内在需求
1.1 丘陵山区多样性特点带来的迫切需求
智能农机装备能在动态环境下,将农业技术与先进的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定位技术等相结合,利用计算机系统将传感器接收到的信息进行逻辑运算,然后发出指令来控制农机精确完成各种动作,从而实现农机作业与管理的智能化。所以在丘陵山区作物间种、套种、混种等种植模式,以及田块较小且不规则等复杂的土地环境下,智能农机能够充分凸显作业的柔性,自动调整作业参数,按照土地条件进行作业规划,满足丘陵山区对于农机适地能力强、一机多用的现实需求。
1.2 丘陵山区劳动力结构性矛盾带来的需求
丘陵山区面临的劳动力流失问题尤其严重,今后这样的趋势虽然会随着乡村振兴的步伐而放缓,但是不会就此停止,山区适龄劳动力的流失依然严重;同时人工成本过高,用工难以及山区农村老龄化的问题严重制约着农业的现代化发展,山区未来面临着严峻的“无人种地”的问题。因此,发展智能农机便显得十分必要,适宜山区的智能化农机由于使用人工智能等方面的先进技术,再加上未来两三年5G通信技术的普及,以及北斗导航系统的充分应用,智能农机的操作将变得十分轻简便捷,这将进一步降低农机装备的操作门槛,能够更好地与目前丘陵山区劳动力的现状匹配,大幅度降低操作的复杂程度和劳动强度,通过智能化智慧化农机充分发挥从事山区农业劳动力的作用,同时吸引更多年轻的力量投身山区农业的现代化建设。因此,发展适宜山区的智能化智慧化农机是解决劳动力结构性矛盾的应有之策。
1.3 丘陵山区农机供给侧改革的必然要求
由于存在复杂的客观上的地理环境因素和市场因素,山区使用的农机化装备先进性总体较粮食主产区地区较低,不少农机装备的设计理念、制造工艺以及品质水平依然存在相对差距,再加上使用机具者不具备有较强的操控素质,使用较为低端的机具所导致的安全问题频发,所以供给侧与需求侧不对接是客观存在且不容忽视的问题。但是农机智能化技术的发展,将助推农机生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生产出智能化高新技术的农机解决丘陵山区复杂条件下的作业难题,提升农机在坡地作业的机身自调平衡性,充分发挥无人驾驶和自主作业的能力,也使得新型农机具备较高的质量水平,这将有效提高丘陵山区农机作业的安全性。智能农机的生产制造推进供给侧与需求侧对接,让山区有机可用、有机能用,提高山区农业生产效率,助力农业现代化。
1.4 推进乡村振兴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
从事农业尤其是从事丘陵山区农业,面朝黄土背朝天式的艰辛劳作是许多人挥之不去的深刻印象,所以满足乡村农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就需要将他们从这种高强度艰难的劳动当中解放出来,共享现代科技发展的成果。而发展丘陵山区智能农机就是向着这一目标而挺进,最终实现山区农民也能通过指尖的滑动实现自主化田间管理作业。因此发展适宜丘陵山区智能农机是推进乡村振兴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内在要求。
2 发展丘陵山区智能农机存在的阻碍因素
2.1 丘陵山区新型基础设施较为薄弱
智能农机与技术是将现代信息通信技术、互联网技术、卫星导航技术、检测技术、计算机技术、电控技术和人工智能等装备与技术与传统农机装备集成而形成的新型农机装备与技术,因此必然对较高质量的通信、电力、5G网络等新型基础设施有前提性要求,丘陵山区相较于平原等粮食主产区在信息化和无线网络基础方面存在明显差距,这对于智能农机在丘陵山区的发展应用构成不容小觑的制约。
2.2 科研机构及企业针对山区研发的意愿有待提升
目前智能农机装备研发的人力、物力、财力、技术等资源,都集中于科研院所、大型企业,但它们大多地处城市,远离广大山区。这种时空上的限制,对于充分开展技术的实地试验示范并不十分便利。同时,由于存在客观的地理复杂性,丘陵山区对于农机装备的需求也存在多样性,相比较而言同种类型的机具在丘陵山区的作业面积较小,发挥出的价值相对较小,那么产生的经济效益也相对较小,因而面对相同甚至更大的技术研发力度与成本,科研院所和各类相关企业更愿意在平地平原地区进行研发投入。所以在市场化条件下,仍需要有政策性的激励提升创新研发主体对于丘陵山区智能化农机装备研发投入的意愿。
2.3 丘陵山区农机农艺融合发展水平较低
农机与农艺相融合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但是机艺相融合是农机化作业的基础,对于智能农机开展作业来说更是基础性的要求。受到传统种植习惯的影响,丘陵山区的农业生产仍然是粗放式的,种植经营者对于农机农艺相融合的重视程度不够,这当中也存在一个重要原因是农业技术推广及农机技术推广未做到融合,农业技术部门知农艺甚少涉及农机,农机技术部门知农机甚少涉及农艺,所以发展智能农机更要重视农机与农艺相融合,更需要农业技术与农机技术相融合。
2.4 丘陵山区支撑发展的经济基础薄弱
智能农机制造是各种现代高新技术与制造业高度融合的新型装备,使用了大量较为昂贵的新型技术,智能农机的成本必然水涨船高。但是,相对来说丘陵山区农业经济基础较低,农户以及农业经营主体对成本的敏感度极高,价格较为昂贵的新型装备在山区的推广使用必然受到影响,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会阻碍丘陵山区智能农机装备的发展,对此应该采取有效的政策措施来加大推广应用。
3 发展丘陵山区智能农机装备的建议
3.1 重视丘陵山区智能农机装备研发
受各种客观和主观因素的影响,丘陵山区传统型农机装备无论是发展水平、先进程度还是质量水平都大幅落后于平地平原粮食主产区,这在很大程度成为山区农业发展较为滞后的重要因素之一。但是随着农机化发展进入智能时代,我们必须抓住机遇,高度重视应用于丘陵山区智能农机装备研发,努力研发各型能适宜于山区的智能化农机装备,努力补齐丘陵山区在生产装备方面长期存在的短板,这就要求有关科研机构、企业以及山区农业经营主体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同时积极投身于发展创新实践,在丘陵山区广阔的领域不甘落后,奋起直追。
3.2 同步推进传统基础设施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丘陵山区农业基础设施较为落后是制约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无论是继续推进传统农机化作业还是使用智能农机进行作业,都需要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为前提,所以需要进一步加大山区农机作业机耕道路、农田的适机化建设改造,不断推进丘陵山区传统基础设施的建设。但是,智能农机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制造业的结合体,在丘陵山区应用,必然需要以新型基础设施为支撑,所以在推进新基建的当下,也必须加大以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卫星互联网为代表的通信网络等新型基础设施,以及支撑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产品研制的具有公益属性的基础设施,如科研基础设施、科教基础设施、产业技术创新基础设施等创新基础设施。
3.3 加强政策性激励提升创新研发主体的积极性
提到政策性的引导与激励,就需要充分认识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主体地位,能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能增强科技、经济、社会的发展活力。习近平总书记也指出,市场起决定性作用,是从总体上讲的,不能盲目绝对讲市场起决定性作用,而是既要使市场在配置资源中起决定性作用,又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所以,通过发展丘陵山区农业高新技术,推进山区农业现代化同样需要遵循这个规律,既要行业企业、科研机构在市场因素驱动下实现技术创新与经济利益最大化,也需要政府部门发挥作用,通过出台相关激励性政策予以引导使得部分科技力量向广大丘陵山区倾斜,提升其创新研发的积极性。对此需要加强调研,找到关键作用点,提高政策出台的针对性,真正推进以智能农机为代表的高新农业技术在丘陵山区的发展,推动丘陵山区在新一轮的高新技术革命中实现农业现代化。
3.4 加强智能农机装备研发制造与应用推广
推进适宜丘陵山区智能农机装备研发制造与应用推广需要农业企业、科研机构、从业人员付诸于行动,研发出适宜丘陵山区农作物种植生产的农机智能化装备,从产业急需、农民急用的角度出发,用智能化技术解决传统机械技术难以解决的难题,将智能化改造与全智能化研发制造相结合,逐步推动智能农机的研发应用。同时对于智能农机的推广应用,需要进一步加强示范建设,做好农机农艺的融合示范、智能农机应用示范,加大宣传,加强售后维护完善的保障体系建设,通过示范让丘陵山区农业经营者感受到高新农业技术对于农业生产的赋能,助力山区机械作业理念和模式转变,促进山区农业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