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高校资源开展社区教育的思考
2020-01-08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郑天恩
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 郑天恩
1 开展社区宣传教育的重要性
社区是我国社会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群体在生活上相互联系的集体。社区的概念涉及两个核心要素:一是地域相邻;二是文化价值认同。因此,社区在本质上应是具有文化价值认同的人群组成的邻里关系组织[1]。社区承担着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等功能,社区功能运行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社区以自我管理为基础,管理的水平决定社区的发展方向,建立一支优秀的社区管理团队,有利于社区的长治久安,有利于人民群众的生活,有利于进行高效的服务。服务的质量一直是管理者与群众的主要矛盾,群众的问题与矛盾得不到及时妥善的解决,往往会激化社会矛盾,产生不好的社会影响,影响社会安定和人民群众的团结。自我教育作为提升社区服务水平的重要途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 高校资源在社区教育中的优势
高校拥有丰富的教育资源,教师拥有良好的素质能力,长期的一线教育教学活动,部分教师有长期的企业工作经历,使他们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经验。对于没有企业工作经历人员,学校会安排这些教师定期下企业进行锻炼和交流,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帮助他们提升了教育能力。另外高校教师多是高学历人员,不仅具有扎实的基础教育能力,更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会在教育活动中形成自己独特的方法。
高校能够最快的接受到新的思想,对于政策的学习和把握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同时能借助多种手段对国家的政策进行宣传,让师生能够有效地进行学习,掌握时代发展的方向。高校拥有丰富的图书资源,拥有自己的图书资源,并且会不断补充和更新,满足不同人群学习的需要。很多学校同时建立了电子图书阅读库,学习可以选择线上和线下两种途径,满足了不同的学习需求,同时学校会对书籍进行定期更新,涉及的范围和种类是其他地方无法比拟的。高校的学生组织是一群活跃的群体,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日常工作,学生可以发挥最大的自主性,无论是学校内的各种活动,还是服务社会的各类活动,学生都是活动组织的中坚力量。
3 高校资源在社区教育中的运用
3.1 利用高校资源开展社区宣传活动
利用高校丰富的图书资源,把群众需要的书籍和刊物引入社区,建设社区流动图书馆和电子阅览室。流动图书馆采用固定地点与流动展示相结合的方式,定期在社区里的小区进行流动,书籍和刊物以政策宣传和群众实际需要为基础,既能帮助人们掌握国家最新政策,也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例如国家对于安全、婚姻、诈骗等方面的法律法规,群众对于宠物、养殖、家居等方面的学习,都可以采用书籍和期刊宣传的方式。
在社区内进行爱国主义、感动人物、传统节日等主题宣传,由高校师生与社区工作人员一起进行设计,包含海报、横幅、展板、广播等内容。充分利用合适的时间节点有针对性地开展主题宣传,例如在雷锋纪念日开展学雷锋宣传教育活动,利用本社区的好人好事作为宣传主体,结合新时代有代表性的人和事作为补充,以宣传展板、现场讲述等形式深入社区进行宣传。同时发动师生与社区人员一起深入社区开展学雷锋实践活动,可以帮助社区一起解决平时遇到的难题,把学雷锋宣传与实践活动有机结合,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3.2 利用高校资源开展社区特色活动
社区的活动往往因为客观原因局限在一定范围内,棋牌、广场舞等成为社区的主要活动项目。利用高校资源结合社区特点开展一些特色活动,可以帮助社区群众树立更好的生活观,丰富他们的业余生活,让生活变得更加多彩。广场舞正在成为全国喜闻乐见的娱乐及健身项目,利用广场舞的特点,高校和社区共同组织广场舞培训及比赛,采用多种形式的活动增强广场舞的娱乐性和实用性。举办广场舞联欢晚会,高校和社区各自派代表队参加,可以采用单人、多人、集体等多种形式,对便于推广的获胜作品进行完善,加强宣传与推广力度,争取在群众中扩大影响力。
邀请高校体育及舞蹈老师开讲座,指导社区人员进行科学的锻炼,讲解小区中常见健身器材的使用,做到不仅要建设好社区器材,更要学会科学规范的使用,真正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还有一点就是要让有专业知识的社区民众参与课程的开发制作与讲解。这些具有专业知识的社区民众作为教师向其他居民讲述和传播文化知识,尤其是一些涉及地域文化、民宿文化课程的开发制作,可以产生令人满意的效果[2]。形成高校教师和社区专业人员共同参与的专家团队,团队建设形成规模化,定期对专家团队进行补充和培训,对于社区教育形成良性循环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更加有利于高校和社区的资源互补,发挥高校和社区的各自优势。
3.3 利用高校资源开展社区帮扶活动
社区里需要帮扶的群体一般包括父母离异家庭、因病致贫家庭、老人独居家庭等几种类型,社区工作人员要主动深入每个家庭了解情况,掌握每个家庭的动态,针对不同情况制定帮扶计划,设定帮扶目标,利用高校资源对于特定群体进行及时帮扶。高校有专业的心理教育咨询教师,利用心理教师的优势,对于社区里遭遇家庭变故的群体进行一对一的心理疏导,及时开展心理咨询和辅导工作,有利于他们更快的走出困境,对于一般的心理问题可以给予尽快解决,解决不了的要及时备案,跟踪人员情况,寻找解决办法。对于贫困家庭和无收入群体,高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他们进行岗位培训和物质帮扶,帮助他们获得一技之长,让他们能自食其力,对于没有工作能力的特殊人员,建立长期帮扶方案,保证他们的日常生活。
3.4 建立高校与社区交流合作的长效机制
社区教育在提升社区居民整体素质和生活品质,推动社区治理模式创新,促进社区建设与发展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3]。高校与社区合作不能局限在某个活动,更要建立长期合作机制,把相互合作作为一项重要的日常工作,双方要配备专门负责对接的工作人员,进行工作上的沟通与交流。高校依托政策和资源,积极开展社区工作人员及社区内群众的学历提升,面向社会招收全日制学生的计划正好满足了这方面的需要,社会人员可以根据自身实际选择所学专业和学习方式,提升学历和能力。同时高校可以有计划地对社区里的人员进行各类培训,制定年度培训方案,包含专业技能、人际关系、业余生活等方面,充分利用高校资源,实现服务社会的职能。社区也可以提供实践岗位,师生进入社区进行实践活动,形成社区与高校的良性互动,促进相互之间长效合作机制的形成,从而提升高校和社区的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