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百万扩招人才培养教学方法与变革策略
2020-01-08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李瑞张军强张沛强
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 李瑞 张军强 张沛强
引言
国务院政府在2019 年的工作报告中指出,高职院校要制定一百万人才的扩招计划。一百万人才扩招的部署,不属于教育改革板块,而是隶属于有关稳定与扩大社会就业的板块中。2019 年5 月,教育部颁布了《高职扩招工作实施方案》,基于全国高职院校关于扩招工作的报名、录取、生源配置等问题做出了说明。怎样保持高职院校实施扩招后教育教学工作质量的水平,如何针对差异化生源构成展开科学合理的多样化教育,是高职院校面临的较大挑战。
1 高职院校实行人才扩招的主要动因
高职院校实行扩招受国家政策支持与推动,是国家与社会对高职院校教育发展的现实性要求,以实现高职院校在教育发展道路上能够得到有效的改革。目前,高职院校为实现与区域经济的有效衔接,将工作重点放在教育质量提升与人才扩招上,逐渐将高职专业的优势在各领域进行充分发挥。
优势与作用主要有三部分。首先,高职院校专业教育在服务乡村振兴中具备特有的优势。据统计,至2018 年底,全国256 所高职院校设立了超过1000 个涉农教育专业,这些专业可直接对接农业现代化发展和有关新农村的建设,每年为农村输出约4 万名专业人才;其次,高职院校专业教育在解决教育脱贫、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等问题上有独特优势。高职院校的生源构成中县域及农村的学生占比80%左右,且这一比例还可能进一步上升[1]。高职院校扩大县域及农村的招生规模,能够有效发挥教育的公平效用;最后,高职院校专业教育在推动区域经济均衡发展上有着重要作用。高职院校正逐步形成每个地级市中至少存在一所高职院校的战略布局,尤其是中西部地区,更要重视高职院校人才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关键性力量,不仅能够推动当地经济的科学发展,还能缩小与先进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
2 高职院校实行人才扩招的实质性问题
2.1 传统生源无法满足扩招需求
当处于人口老龄化加剧、生育高峰渐过的时代背景下,学生基数随之减少,这使得院校的扩招计划受到生源限制,尤其是高职院校在冷门专业上的扩招计划受到影响。教育部数据统计表示,2018 年普通高校的招生人数在790 万左右,其中386 万学生进入的是高职院校,高等教育的入学率在48.7%。基于现实发展情况,国务院在修订2020 年高等院校入学率的指标为50%。关于高等教育入学率指标的界定与实现,主要原因在于适龄入学人口基数的下降。2018 年的高考录取率显示,近一半省份有超过90%的学生录取率。但是在部分省份诸多教育院校依然存在招生困难的问题,主要是高职院校与新建院校。2018 年,《中国教育报》对全国40多个高职院校开展了抽样调查,调查显示,学校在发出录取通知后,有15%~20%的学生不去报道,甚至有的高职院校中存在报到率低于70%的情况。基于上述情况可知,院校实行扩招,生源是主要的问题所在[2]。
2.2 以社会生源为扩招主要来源
2019 年,教育部颁布的《高职扩招工作实施方案》中明确规定了扩招工作中报名与招考的实际办法,鼓励退役军人、下岗职工以及农民工等社会群体积极参考,在招录方式中参照各群体的特征、文化水平、岗位技能来制定差异化的招生方案。首先,退役军人。尽管国家对各地级政府提出了优先安置退役军人的要求,但是各个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存在较大差异,部分地区依旧难以实现向退役军人安置合适岗位的要求。为解决这一问题,国家设立了退役军人服务部。退役军人服务部自2018 年4 月成立至今,已妥善安置了约3500 名复原干部、1000 名退休士官、8 万名军转干部以及40 多万退役士兵;其次,下岗工人。处于国家对供给侧结构改革不断加大的进程中,产业的转型升级将会使部分行业、企业的工作人员被迫下岗。相关数据表示,最近五年内,我国城镇失业率约在4.2%。鼓励下岗职工通过高职院校实现再教育,能够提高他们在新型行业中的竞争力,帮助下岗职工再就业;最后,农民工。目前,农民工人数虽然较多,但是他们的专业性并不强,不符合社会经济现代化发展结构的要求。珠三角及长三角地区的农民工人数开始逐渐减少,相较2017 年,环比减少了65 万及58 万,人数下降的幅度不到1%[3]。之所以产生农民工人数减少的现象,主要是此地区的制造业正在逐步向高端现代化转型,高端现代化的转型目的向工作人员的技能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3 高职院校办学模式亟需转型
高职院校实行百万人才扩招计划同时意味着招生规模将在已有的基础上增加约30%。大幅提升的招生要求使高职院校具备较大的教学容量及承载能力。近年来,在开展优质及骨干类高职院校的评估活动中,部分学校的软硬件标准较低,甚至有的学校设施达标率不到50%,尤其是涉农类高职院校较为明显[4]。与此同时,高职院校在教育体系建设方面依然存在较多问题,实施教育教学的供需结构方面存在欠平衡的问题,首先,高职院校目前依旧是以学科为核心的教学理念,导致高职院校中有关专业课程的建设、设施配置以及社会经济发展需求都相对欠缺平衡,与现代化的人才培养模式相脱节;其次,教育内容与学习需求之间缺乏一定的交互性与对应性,大部分课程的教学目标不符合现实工作岗位的需求,使学生难以对接真实的办公环境,尤其体现在实践性课程的缺乏上,这直接影响了教学任务与岗位需求的一致性;最后,目前高职院校中,缺少综合能力较强的教师,教师在实践经验上的匮乏会直接的影响学生对未来工作的认知与预判。在高职院校软硬件资源都相对欠缺的情况下,实行百万人才的扩招,将在一定程度上促进高职院校在教学模式与办学定位方面的变革。
3 高职院校实行人才扩招的应对策略
3.1 完善办学模式
高职院校实行百万人才扩招正推动着高职院校办学方针由封闭向开放转变,以完成扩招任务。单纯依靠政府政策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需以开放包容的特点吸引相关人员参与到高职院校的办学模式中,实现专业教育开放化、多元化的办学理念,向高职院校的发展提供内在驱动力。
首先,应促进办学主体的多元化发展。一方面,政府应主导与国计民生相关、影响地区经济发展的产业,对社会上亟需的技能专业进行填补。另一方面,政府也需要加大其他行业及专业在政策机制方面的供给,利用民间资本,对高职院校、社会企业进行辅助培养,形成规模化、标准化、高质量发展的办学主体,以政府为主导,创建多元化办学模式;其次,将办学制度体系展开进一步完善,使其具备开放化、多元化的办学特征。通过完善《民办教育促进法》《职业教育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来明确高职教育的法律主体地位[5]。明晰民间资本引进高职教育的优惠政策,保证投资教育具有完备的制度保障,努力加快高职院校混合所有制的改革进程;最后,应建立多元化、包容性强的办学治理模式。高职院校在实施校园治理时,需参照开放合作的原则办事,以政府为主导的模式下,创建多元化共同治理的模式,建立健全民间行业、企业参与高职院校治理机制,推动校企合作、校地共建等合作机制的改进。在实施共同治理的基础上,保障投资者的管理权,为高职院校实行有效治理创造优良条件与基础。
3.2 重建课程组织形态
对于课程标准体系来说,最主要的是课程教育内容与组织形态,参照正确的逻辑对高职院校的课程结构进行组织扩展,进一步完善课程结构的对应性。课程结构重建的核心目标是对理论课与实践课之间内容脱节进行解决,并使二者形成合理的配置关系。以往的高职院校会较为注重教学内容的逻辑性,以实现课程内容的完整呈现,欠缺了理论知识与实践工作之间的配置关系,如果不构建以学科为逻辑主线的课程结构,将难以实现理论课与实践课之间的有效衔接。参照学生的专业能力培养条件对教育知识与技能进行选择,以此提高课程教学效率,把控课程内容的针对性与专业性。
4 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在实行百万人才扩招后,应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在保证基础课程有效传授的情况下,延伸到专业技能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上。通过国家政策指引与行业企业的资本支持,促进高职教育在办学模式中的转变,强化扩招人才的教学质量。重点对退役军人、下岗职工以及农民工实行教育宣传,创建多元化生源组成方式,明确课程定位,实现生源扩招、质量不减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