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熟丰产抗病棉花品种酒棉21 号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
2020-01-08孙建船杨涛范术丽詹有俊张璇金兰娣陈辅志杨军
孙建船,杨涛*,范术丽,詹有俊,张璇*,金兰娣,陈辅志,杨军
(1.甘肃省酒泉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甘肃 敦煌736200;2.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河南 安阳455000;3.甘肃省陇西县巩昌镇人民政府,甘肃 陇西748100)
种子是最基本的农业生产资料,品种改良在生产中的增产增收效果非常显著[1]。 从目前国内外市场对原棉需求标准、棉纺业的快速发展和棉花生产的要求来看,河西走廊植棉区原棉的品质与国家优质棉标准差距还较大,产量、抗逆性、纤维品质等综合性状不协调,棉花生产对优良品种的需求十分迫切[2]。选育早熟、丰产、抗病棉花新品种,可为河西走廊棉区棉花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品种,为控制棉花枯萎病、黄萎病的危害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对提高棉花产量,改善纤维品质,增加棉农经济收入,推进农村脱贫致富和小康建设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3]。
1 亲本来源及选育经过
酒棉21 号是甘肃省酒泉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和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2009 年以自育丰产、耐黄萎病、生长势强的05560-3 为母本,以优质、早熟、 丰产、 高抗枯萎病品系393 为父本进行杂交,2010 年以自育早熟、高抗枯萎病、丰产、高衣分品种酒棉7 号为父本继续进行杂交;2011 年在天然黄萎病重病田进行F1混选;2012 年从F2中选择单株,后代经室内考种和纤维品质测定,选择农艺经济性状表现良好的品系130415;2013―2014 分别参加株行、株系及品系鉴定等试验筛选,期间进行南繁加代;2015―2016 年参加棉花新品系比较试验,连续2 年表现突出,2017―2018 年参加甘肃省棉花区域试验,2019 年参加甘肃省棉花生产试验,2020 年通过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甘审棉20200001)。
2 特征特性
2.1 生物学特性
酒棉21 号属特早熟陆地棉,植株较高、筒形,株型紧凑。 在河西走廊植棉区表现:株高82.5 cm,Ⅰ―Ⅱ式果枝,第一果枝节位5.0,果枝数8.9。茎秆紫红色、有茸毛。叶片较小、呈掌状五裂,叶色淡绿。开花结铃早,铃卵圆形,多4~5 室,单株结铃8.3个,内围铃多而集中,铃重5.9 g,铃壳薄,吐絮畅而集中。 棉絮洁白,易拾摘。 衣分41.3%,籽指10.5 g。平均生育期130 d,霜前花率93.4%。
2.2 产量表现
2017―2018 年甘肃省新品种区域试验中,2 年结果平均:酒棉21 号籽棉产量5 899.5 kg·hm-2,比对照品种酒棉10 号增产11.7%,2 年均居所有参试品种第一位;皮棉产量2 442.0 kg·hm-2,比对照增产13.9%,2 年均居所有参试品种第一位,2 年9 点(次)全部增产,增产点率100%。
2019 年甘肃省棉花品种生产试验中, 酒棉21号籽棉产量4 948.5 kg·hm-2, 比对照品种酒棉10号增产10.9%;皮棉产量2 109 kg·hm-2,比对照增产13.1 %,5 个试点全部增产。
2.3 纤维品质
2017―2018 年甘肃省棉花新品种区域试验取样, 经农业农村部棉花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HVICC 校准),2 年结果平均:酒棉21 号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30.8 mm,长度整齐度指数86.0%,断裂比强度29.5 cN·tex-1,马克隆值4.9,断裂伸长率6.6%,反射率78.4%,黄度7.2,纺纱均匀性指数147.8。
2.4 抗病性
2017―2018 年区试委托甘肃省酒泉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棉花研究所在敦煌棉花枯、黄萎病自然病圃内进行鉴定, 结果:2017 年酒棉21 号枯萎病病情指数0,黄萎病病情指数5.3;2018 年枯萎病病情指数9.6, 黄萎病病情指数12.7;2 年平均酒棉21号枯萎病病情指数4.8,黄萎病病情指数9.0,高抗枯萎病、抗黄萎病。
3 适宜种植区域
适于甘肃河西走廊及生态条件相类似的植棉区种植。
4 栽培技术要点
4.1 适期早播
河西走廊植棉区以4 月10―20 日播种为宜。
4.2 合理密植
中等肥力棉田保苗16.5 万~19.5 万株·hm-2,在此范围之内,根据土质、土壤肥力进行适度调整,留苗均匀是关键。
4.3 平衡施肥
采用测土配方、全层施肥,氮磷钾比例适当,有机肥和无机肥相结合, 播前结合整地施农家肥75 000 kg·hm-2,混合深施磷酸二氢铵375 kg、钾肥130 kg 作底肥。 重施花铃肥,结合灌水每次追施尿素120~150 kg·hm-2。
4.4 合理灌水
酒棉21 号前期发育快,可适当延后灌水,以利蹲苗,促进根系发育,搭好丰产架子。以见花期前后灌水为宜,全生育期内灌水3~4 次。
4.5 全程化调
为使棉株平稳发育,化学调控上坚持“早、轻、勤”原则,一般化调4 次,显行后化调一次,缩节胺用量15 g·hm-2;2~3 叶第二次化调, 缩节胺用量15~22.5 g·hm-2;见花前后化控,缩节胺用量40~60 g·hm-2,打顶3~5 d 后化控,缩节胺用量120 g·hm-2左右。
4.6 适时打顶
7 月10 日打顶结束,留8~10 个果枝,将株高控制在80 cm 左右。
4.7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在棉花生长季节, 应做好害虫发生预测预报,做到早发现,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防治”的原则,重点抓好蚜虫、红蜘蛛、棉铃虫防治,采用“查、插、抹、摘、拔、涂、滴、喷”等方法做好点片防治,实现增益控害,减少农药用量和次数,降低成本,保护农田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