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策略探索
2020-01-08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工程学院田松文王邦军张松泓
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工程学院 田松文 王邦军 张松泓
前言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在国家总体战略政策的推动下发展迅速,随着市场的不断扩大,新能源汽车在生产、销售、服务三个方面对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增加,而高职院校正是培养新能源汽车人才的“主阵地”。由于目前高职院校在培养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人才方面缺乏经验,使得培养的学生普遍满足不了实际的岗位需求。长远来看,势必会影响我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和新能源汽车行业“弯道超车”的目标。
1 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由于高职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是近几年新兴的专业,几乎没有成熟的经验可供参考,导致很多高职院校没有抓住人才培养的着力点,培养出来的人才质量不能满足市场的实际需求。目前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主要存在缺乏科学的课程体系、缺乏有效的校企合作机制、缺乏有效的人才培养机制、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不到位以及师资力量薄弱几方面的问题。
2 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策略
2.1 构建科学的一体化课程体系
新能源汽车与传统汽车相比,无论是从结构还是从工作原理上都有着本质的区别,显然传统汽车方面的知识不能完全嫁接到新能源汽车上面,所以在教授传统汽车专业学生时所采用的课程体系也不能完全嫁接到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上面。因此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所采用的课程体系应在传统汽车专业教学课程体系的基础上,结合“1+X”证书制度,将职业能力课程模块与“X”技能证书培训、考核模块对接,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融通,开发出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领域初、中、高三级的“1+X”课证融通的课程架构,构建符合市场需求的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课程体系。
2.2 建立有效的校企合作培养机制
建立能够满足市场对人才实际需求的新能源汽车产教融合培养机制。
2.2.1 实施“1+X”证书制度,打通技术技能人才成长通道
完善“1+X”证书制度培训与考核站的建设,将证书培训内容融入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开发出针对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核的题库,开展相关培训与考评工作以及开展“1+X”证书培训和考核工作,实施学分互换政策,做到产教融通、书证融通和课证融通。
2.2.2 全面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深化双主体育人
贯彻实施现代学徒制双主体育人模式,建立校企联合招生、分段育人、工学结合、多方参与评价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学院专业招生与企业招工一体化体系,推进资源共建共享,形成与现代学徒制相适应的教学管理与运行机制。
2.2.3 开展多种形式订单培养,实现校企产学结合
根据企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建立企业“订单”式教育与培训机制。根据岗位实际需求技能与知识的匹配关系来选取知识、设计课程以及整合教学资源,注重岗位实践技能的培养,提升学生的理实结合能力。
2.3 建立完善的师资队伍培养机制
2.3.1 健全师资培养制度
建设和完善校内培训制度以及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教师到培训机构进修学习制度,通过多种手段全面提升教师的专业综合素质。
2.3.2 打造优秀的教师团队
构建包括外培、国培、省培、行(企)业培训和校内培训的专业教师“五级培训”体系,打通教师专业素养梯度上升通道。委派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赴国外进行专业交流,努力培养一支具有先进职教理念的教师团队。
2.4 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
2.4.1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在校内原有实训基地的基础上,再建设一个集新能源汽车专业领域“1+X”证书培训与考核、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协同创新、理实一体化教学、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举办、技术技能培训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共享型实训基地。
2.4.2 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按照“双向互补、互利共赢”原则,建设“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双赢”机制。通过技术服务、顶岗实习、工学结合等产学合作途径,与对口企业保持长期稳定的工学结合关系,并不断拓展企业作为专业群校外实训基地的功能。建设“厂中教”教学机制,根据“现代学徒制”和顶岗实习需要,与企业在实践基地、课程教学资源等方面开展稳定的校企合作。
3 结语
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迅速发展,新能源汽车市场在生产、销售、服务方面对人才的需求量也不断增大。而作为输出新能源汽车技术人才“主阵地”的高职院校,目前培养出来的人才还不能完全符合市场的实际需求,本文就高职院校如何培养出高质量的新能源汽车技术人才展开探索,并提出参考性策略,以期为高职教育发展提供有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