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专数控实习教学的思考
2020-01-08河北省廊坊市高级技工学校曹永志
河北省廊坊市高级技工学校 曹永志
中专学校作为数控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阵地,需立足于社会市场经济发展实际需求,培养出大批高素质技能型数控人才,满足当前我国工业化发展提出的新要求。但是中专数控实习教学现状不容乐观,亟需做出适当的调整和创新。唯有如此,才能提高中专数控实习教学的时效性,促使培养出的数控人才符合市场岗位工作需求。
1 加强现代教学技术应用,为提高数控实习教学效果提供技术保障
数控机床操作页面具有显著的复杂性特征,对中专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难度,倘若操作期间不熟悉操作页面,极有可能出现细节上的疏忽,并引起一系列连锁反应,进而影响中专学生实习效果。针对此问题,可通过加强数控仿真技术有效解决,但是在实践中,数控仿真技术的应用,需密切关注如下几个要点,才能保证数控仿真技术应用价值充分发挥出来,有效提高数控实习教学效果。
1.1 突出仿真训练重难点
重难点是制约提升实习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数控实习教学期间,数控仿真技术的应用,需重视仿真训练重难点的突出。结合数控实习内容,可知数控仿真训练的重难点主要包括操作界面的熟悉、界面操作和切换的熟练、指令编程可行性、程序编辑等程度的熟练等[1]。因此,数控仿真训练时,需突出上述重难点,才能切实帮助中专学生在实习期间,高效熟悉并熟练掌握相关知识点,进而有效提高实习效果。如数控加工教学中,重难点知识有刀具补偿和刀尖半径补偿。笔者在利用仿真技术进行仿真教学时,主要通过分步方式突出重点,一是刀具对准工件断面,确认Z轴坐标;二是刀具对准工件外圆,确认X轴坐标;三是刀补输入刀尖半径方向代码;四是复位;五是零件加工。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轻松掌握重难点,进而为提高实习效果提供可能性。
1.2 有机融合仿真系统和实践操作
中专数控实习教学期间,笔者发现仿真技术辅助教学效果欠佳,是因为实践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如部分学生仿真系统依赖性过高、仿真系统认识有误,简单认为仿真训练与实践操作无差异等。针对此类问题,要想切实发挥出仿真技术应用价值,则需要在仿真训练之前,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观看,促使学生熟悉机床操作界面和操作流程,并让学生将仿真系统和实践操作进行比对,明确两者之间的差异[2]。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仿真训练,并实时提醒学生严格按照机床操作流程进行仿真训练。
2 建构“四步”实习教学模式,为提高数控实习教学效果夯实基础
中专数控实习教学要想保证其效果,则需要在实习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新型实习教学模式。笔者在长期实践中,逐渐建构了“四步”实习教学模式,在提高数控实习教学效果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具体如下:一是加工演示。实习前期,部分学生不熟悉加工流程,无法直接进行实践操作。因此,笔者进行加工演示,运用数控机床演示产品加工全过程,一方面让学生熟悉并掌握机床操作流程;另一方面借助实践调动学生实习的积极性。二是讲授理论知识。数控机床操作的熟练,并非简单地了解操作流程即可,而是需要熟练掌握各项知识,如机床结构、机床运行原理等。唯如此,才能在实践中熟练操作机床。因此,笔者在数控实习期间,增设理论知识讲授环节,通过数控机床和普通机床的对比,学生多渠道查阅机床系统相关知识等,促使其全面掌握与数控相关的知识点和技能。三是编程设计内容主要以简单的轮廓图形为主,其具有结构不复杂、工艺简单、计算数据少等特点,对于中专学生而言,可以独自顺利完成,极少部分可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四是现场操作。笔者再次面向学生重点介绍数控机床操作页面,并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其熟悉操作程序。在此基础上,笔者指导学生进行数控机床实践操作,以此有效培养中专学生数控机床实践操作能力。
3 结语
综上,中专数控实习教学效果的提升,与中专数控人才培养质量息息相关。因此,中专数控实习教学实践中,需重视现代教学技术的应用,并积极创新数控实习教学模式,以此不断提高中专学生数控职业素养,满足工业化发展实际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