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地方院校汽车类专业《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改革研究

2020-01-08德州学院汽车工程学院赵仙花史振萍夏宇敬王卫东

河北农机 2020年7期
关键词:实训考核教学内容

德州学院汽车工程学院 赵仙花 史振萍 夏宇敬 王卫东

引言

汽车产业以汽车整车的研发、设计、制造、销售为主线,整个过程涉及金属、橡胶、塑料、机械、电子、能源、化工、金融、服务等领域,是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制造2025”战略所提目标的实现举足轻重。数量庞大的地方高校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好地方高校不仅关乎高校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影响着地方经济的发展,而且关乎创新型国家人才的保障和智力支持。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在培养学生的目标上,既要重视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又要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兼顾理论和应用[1]。为顺应形势,紧跟发展的脚步,以培养创新型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地方高校的汽车类专业,对原来的人才培养体系也进行了调整。因此,为了更好地适应新的人才培养方案,作为人才培养体系中核心要素的课程改革也势在必行。

1 “中国制造2025”概述

2013年中国工程院组织100多位院士、专家,深入研究世界制造业发展趋势和中国制造业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措施,完成了制造强国战略研究课题,工信部等有关部门在此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了《中国制造2025》[1]。《中国制造2025》是中国政府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要求坚持“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的基本方针,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整体推进、重点突破,自主发展、开放合作”的基本原则,通过“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

2 汽车类专业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学现状

2.1 机械制造课程地位和作用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是汽车类各专业的一门主干技术基础课程。它研究机器零件常用工程材料和加工方法,即是一门从选择材料、制造毛坯、直到加工出合格零件的综合性课程,涉及汽车整车制造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它强调了学生知识的“综合性”“实用性”,教学的“实践性”及操作的“熟练性”,在培养学生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与素养、实践应用能力、技术创新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2.2 《机械制造课程》教学现状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学现状及问题。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重理论轻实践。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大多院校在教学过程中存在重视理论教学与知识传授,轻视社会实践和操作技能的倾向,学生的专业理论素养与专业技能素养脱节。虽然近年来有所改观,但成效不明显。(2)教学内容陈旧,跟不上科技的发展。教学内容设置上缺乏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引入。(3)“灌输型”教学。以灌输型理论教学为主,教学重心放在教师系统的“讲说”上,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的学生基本是“死”学习,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欠缺。(4)实训教学设施发展滞后。多数院校相应的实训设备、实训场地、校外实训基地等硬件条件提落后。制约了学生应用性创新性能力的培养。(5)师资不足。双师型和有实际企业经验的教师数量不足。(6)课程考核不够科学。考核方式多以书面答卷或书面报告的形式进行,考核内容、形式和评价体系不够科学,导致学生片面追求卷面分数,重点复习与考试相关的理论知识,忽视实践操作环节,难以客观反映学生能力水平。另外,由于《机械制造基础》内容复杂、涉及知识面广、专业性极强、逻辑性差,教学中叙述性的内容较多,讲起来抽象,学生听起来乏味,加上有些概念、现象来源于工程实践比较抽象,不易理解,教学效果差。

3 机械制造基础教学改革策略

3.1 课程改革的总体思路

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在培养学生的目标上,既要重视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又要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兼顾理论和应用[2]。课程改革的总体思路是在确保课程体系完整的前提下,以适应“中国制造2025”汽车制造业中制造技术对工程材料、材料成形、制造工艺的基本要求为出发点,开展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使理论、实践、创新和育人环节有机结合在一起,密切本课程与汽车企业岗位需求的联系。力求将课程建设、素质教育与实践性、创新性人才培养融为一体。

3.2 整合优化课程教学内容

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要为学生构建有针对性的知识体系、能力和素质培养架构,要做到理论适度,突出基础理论,强调实践应用,并适当介绍新技术[3]。《机械制造基础》课程中很多传统的工程材料、热处理和成型技术在当今汽车生产中仍然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比如锻压中的模型锻造和板料冲压在汽车零部件制造中仍然是不可或缺的、使用广泛的技术。另外,现代制造技术的使用在汽车生产中的比例也在不断提高。所以,对于这些传统教学内容中典型的金属成型和加工工艺方法要保留,而且要详细阐述。此外,还要增加一些新材料、新方法、新工艺和新技术,以扩展和深化教学内容。教学内容要适应行业发展对人才要求的不断更新,要紧跟时代发展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体现专业发展最新动态。

3.3 创新教学方法

围绕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采用“课堂多媒体教学和现场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基本理论知识主要采用传统的多媒体课堂教学法,但教师要尽量通过案例法把所要讲的知识点融入其中,并且多媒体中除了必要的文字,还要有相应的图片、动画和视频,这样可以使枯燥的理论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实用化,使学生乐学也易学。而对于一些操作性强的实践性内容,则采用现场教学法。例如热处理、铸造、锻压、焊接及常用机加工方法等内容,让学生边学边做,边做边学,在做中学、做中想、做中提高。而教师在学生做的过程中穿插讲解相应的理论知识,进行引导,学生之间也可以相互学习讨论和交流。以此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同时学生通过亲自操作实践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此外,在做的过程中还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提高动手操作能力,有利于综合素质的培养。

3.4 以校企深度合作为突破口,提升实践教学质量

在“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重视提升实训教学质量,是提升汽车类专业人才培养水平的关键[4]。提升实训教学质量,“校企合作”是根本。在“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一方面要投入大量先进的实训设备和耗材,另一方面要与合作企业紧密联系,及时跟进专业相关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的发展动向。当前汽车行业迅猛发展,学校的师资提升和实训设施更新不可能反应如此之快,唯有通过“校企合作”才能满足发展需要[5]。与企业进行深层次的合作与专业课程共建。一是可以更好地满足教学实训设施,同时提升学校的师资水平,保障实践教学质量。二是可以让老师真正走进企业了解企业需求,为制订和优化人才培养计划、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获取第一手资料,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三是可以使学生对工程有更好的感性认识,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性,使其变被动学习为自主学习,即将自己的需求、特点、个性、社会的需求以及将来想做什么有机结合起来,给课程一个定位,而不应该局限于目前的考试。这样才能更好地获取知识,扩充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四是学校也可以为企业解决一些实际的技术问题,提升科研水平并促进科研成果的有效转化,实现资源共享,达到互赢。

3.5 建立过程考核+结果考核相结合的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

《机械制造基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单纯地采用期末考试一卷定成绩的考核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新型教学方式。根据新的课程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兼顾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的考核,针对课程教学过程中的相应环节设置考核方式,依据评价指标的系统性、评价主体的多元性、评价方法的综合性原则,采用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加大过程考核力度,建立一个全方位的考核系统,综合考核,促使学生全面发展。课程成绩分为两部分:期末考试成绩占50%,过程考核成绩占50%。期末考试内容也要侧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应用,并要提出与汽车专业方向密切相关的问题,死记硬背的理论知识要少。过程考核包括出勤、作业、课堂讨论、大作业和实践等环节。实践一方面是现场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动手操作情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是学生根据课程所学知识自主设计项目及完成情况。

4 结语

在“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我国汽车行业对汽车类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提升我国汽车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针对地方院校在《机械制造基础》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实训设备与实训需求脱节等主要问题,对地方院校汽车类专业《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学进行了改革,优化了课程体系,创新了教学模式,提升了实践教学质量,完善了考核体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为汽车类《机械制造基础》教学质量以及汽车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提供了保障。

猜你喜欢

实训考核教学内容
综合利用单元教学内容进行整体单元复习
BOPPPS教学模式在产科护理实训课中的应用
项目驱动的启发式程序设计实训探索与实践
内部考核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发挥考核“指挥棒”“推进器”作用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
样规制作的任务实训
家庭年终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