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沙棘产业发展对策研究
2020-01-08郭学斌
郭学斌
(山西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山西 太原 030012)
脱贫攻坚是当今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进入小康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山西地处黄土高原,深度贫困区与生态脆弱区相互交织、互为因果、高度重合。山西省林业和草原局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将林业生态建设与脱贫攻坚紧密结合,联动实施“五大项目”,把建设绿水青山的过程变成了群众增收脱贫的生动实践,推进了“小灌木大产业”战略布局,加快了贫困地区农民的脱贫增收步伐。沙棘,作为生态经济型灌木树种,既是水土保育的主要生态树种,也是农民增收的重要经济林树种,在高寒地区有着其他经济林树种无可比拟的生态适应性,在晋北、晋西北地区脱贫攻坚中起着重要作用。但作为沙棘资源大省,山西的沙棘产业发展还比较慢,潜力挖掘不深,产业集群效应还没有形成,对此,笔者进行了研究和探讨,现介绍如下。
1 沙棘资源状况
沙棘又名醋柳、酸刺、酸溜溜等,属于胡颓子科沙棘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按照我国沙棘植物学家廉永善先生的最新分类法,沙棘属植物分为6 个种12 个亚种,其中在我国分布有6 个种8 个亚种。山西、北京、河北、内蒙古、四川、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12 个省(区、市)有沙棘天然分布。山西是沙棘资源大省,天然分布只有鼠李沙棘种一个亚种,即中国沙棘。全省现有沙棘面积30.20 万hm2,其中天然沙棘林面积24.67 万hm2,主要分布范围为北纬36°以北、海拔800m~2 700m 的山坡、丘陵、沟谷林缘、荒地和疏林中,70%的资源天然分布在海拔1 000m 以上的吕梁山、太行山及同朔风沙区。从县域分布来看,全省78 个县(市、区)有沙棘种植和天然分布,其中面积2.0 万hm2以上的县有3个、6 666.67hm2~20 000hm2的县有13 个。58 个贫困县沙棘面积达20.67 万hm2,年产鲜果约16 万t,占全省沙棘鲜果年产量的4/5。沙棘产业已经成为山西高寒贫困山区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
2 沙棘产业发展优势和机遇
沙棘耐寒、抗旱、耐瘠薄,是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和防风固沙区的最佳树种。沙棘全身都是宝,其叶、果肉、种子含有多种维生素、脂肪酸、微量元素、亚油素、沙棘黄酮、超氧化物等活性物质和人体所需的各种氨基酸等200 多种生物活性物质。这些活性成分,具有降胆固醇、止咳、平喘祛痰、扩张冠状血管、治疗胃和十二指肠溃疡等功效,对改善血脂异常、预防和治疗糖尿病及保肝的作用显著。2001 年沙棘被卫生部列为药食同源植物,其食用、保健、药用价值逐渐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沙棘产业发展也受到了各级政府和社会的重视。2018 年,第八届国际沙棘协会大会在太原市召开,进一步推动了全省沙棘的发展,掀起了沙棘资源快速增长的新高潮。
2.1 沙棘资源面积大,有利于工业原料林基地建设
有人说,世界沙棘看中国,中国沙棘看山西。山西是天然沙棘林面积最大的省份,天然林面积达到24.666 万hm2,主要分布在吕梁山、太行山中北部的高海拔地区,占全省沙棘面积的90%。面积相对集中,具有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的巨大潜力,为规模化工业原料林建设奠定了基础。
2.2 沙棘集中分布与贫困人口聚集高度重合,有利于农民增收脱贫
在山西省58 个贫困县中有49 个县有沙棘分布,这些贫困县沙棘面积占全省的68%。贫困县最多的忻州、吕梁两个市的贫困县共有21 个,占全省贫困县数量的36%,其中国定贫困县17 个,占全省36个的近一半,而这两个市沙棘面积达到13.87 万hm2,占到全省沙棘面积30.20 万hm2的46%。可见,山西省贫困人口密集与沙棘集中分布高度重叠,发展沙棘产业,对脱贫攻坚将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2.3 沙棘研发基础好,有利于沙棘技术支撑体系建立
山西省在上世纪80 年代就开始了中国沙棘良种选育,并选育出一批优良单株,单株产量达到10kg以上。在2000 年前后,又先后从黑龙江、辽宁等省引进不同沙棘种源和品种,建立了沙棘种质资源库,为沙棘的良种选育奠定了基础。在育种研发的同时,又开展了沙棘综合开发利用研究,在沙棘全果素、沙棘果渣、沙棘原花青素、沙棘油、沙棘黄酮、沙棘果和叶营养成分提取工艺等研究中,取得了多项科技成果。2017 年,原国家林业局依托山西省林科院成立了“国家林业局沙棘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进一步推进沙棘研发和促进成果转化以及支撑沙棘产业发展,提供了科技支撑。
2.4 沙棘企业多,有利于形成沙棘产业集群
山西省沙棘资源的优势催生了沙棘企业的多样化。目前,全省有沙棘企业约70 余家,其中规模较大的有10 余家,产品有沙棘果饮料、沙棘油、沙棘酒、沙棘茶、沙棘黄酮胶囊、保肝胶囊、沙棘保健粉、降脂胶囊、沙棘内衣、沙棘六味口服液等食品、保健品和药品10 多类,年产值达5 亿多元。吕梁野山坡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已发展成为我国最大的沙棘饮料生产企业,还涌现出像山西维仕杰食品饮料有限责任公司、山西五台山沙棘制品有限公司、山西山地阳光食品有限公司、山西恒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山西高原圣果沙棘生物有限公司、鸿泰农林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等规模和产值较大的企业,为形成沙棘产业集群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5 政府推动,有利于沙棘产业发展壮大
为促进沙棘产业发展,助力脱贫攻坚,2017 年,原省林业厅召开了全省沙棘天然林改造及经营管理现场推进会;同年,又与山西省扶贫办公室印发了《关于沙棘工业原料林脱贫攻坚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2018 年初,山西省人民政府又出台了《山西省功能食品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0 年)》,将沙棘划入药食同用中药材。2018 年,全省将天然沙棘林改造纳入经济林提质增效范围,省级财政每公顷补助3 000元,加上市县级财政配套资金,每公顷投资6 000元~9 000 元,完成了2.333 万hm2沙棘天然林疏伐和修枝改造,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参与沙棘种植和经营的积极性,使沙棘种植面积不断扩大。
3 沙棘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3.1 野生资源利用率低,工业原料林基地尚未形成
山西省的沙棘资源大部分为天然林,林分密度大、放任生长、个体分化大、雄株比例大、结果量低。且分布于高山、远山,多数资源在海拔1 200m 以上地区,交通不便,不易到达,大多数果实难以收获。近年来,各地对部分天然沙棘林进行了改造,但结果树冠正在恢复,还没有形成高产的林分。在人工沙棘林种植方面,良种苗木供给不足,使用实生苗木造林比较普遍,雌雄株比例无法控制,成林后雌株约占到40%~50%,需要调增雌株比例,开展集约经营才能形成沙棘工业原料林基地。
3.2 沙棘龙头企业少,产业链较短
目前,全省沙棘加工企业虽然众多,但具有引领带动作用的旗舰企业很少。多数企业年产值不足1 000 万元。这些企业,既不重视设备改造和技术升级,又不重视产品创新,加工设施更新慢,技术创新投入少,精深加工产品少,工艺落后,普遍存在着产品同质化、档次低、附加值低、产业链条短等问题,造成了沙棘果实利用率低、资源浪费严重。从企业经营规模来看,单打独斗,没有形成联合体或产业集群,市场竞争力弱,抗风险能力低。
3.3 科技创新不够快,支撑产业发展后劲不足
虽然山西省沙棘研究起步较早,已有一些科技成果储备,但从支撑和引领产业快速发展的需求来看,科技创新还不够快。一是沙棘良种选育研究深度还不够。在中国沙棘中,以丰产性为主要指标,选育出一些丰产、少刺、果大的沙棘品种,但从营养成分方面分析,功能性品种还比较少。二是沙棘良种推广步伐不快。良种繁育滞后,良种苗木远不能满足生产需要,导致人工造林仍以实生苗居多,质量参差不齐。三是沙棘人工栽培技术体系还未形成。长期以来,沙棘人工造林多为生态林,以经济林为经营目的的沙棘人工林较少,缺乏沙棘人工园集约化栽培的经验和技术。四是沙棘采摘技术落后。沙棘萌蘖能力强,生长茂密、刺多,采果困难,生产中仍以剪枝摘果、剪枝冻果甩打的传统方法,不仅采果效率低,而且不合理的剪枝对资源破坏严重,甚至影响到第二三年的结实量,先进高效的采摘技术急需创新。
4 沙棘产业发展建议
4.1 加大沙棘科技创新
一要加强沙棘良种选育,以丰产性作为主要性状育种的同时,应加快不同用途、不同功能沙棘品种的选育。二要加快天然沙棘林改造和人工丰产林集成技术研究。在天然林结构优化、复壮,人工林配置、病虫害防治、集约化栽培技术上加快创新,形成沙棘栽培集成技术。三要加大果实采收技术研究。重点研发果实采摘机械设备,提升采收效率。四要强化沙棘综合利用研发。以沙棘综合利用产品开发为目标,开展沙棘新工艺、新产品开发,创新系列沙棘产品。
4.2 培育沙棘优良资源
在立地条件较好的地段,以疏伐、修枝、平茬复壮为主要措施,加大对现有天然沙棘林改造,促进提质增产。结合退耕还林工程,营造良种沙棘人工丰产林,实行标准化栽培、集约化经营、规模化发展,建立高产优质沙棘工业原料林种植基地。
4.3 创新沙棘经营机制
要创新沙棘林经营管理模式,鼓励企业参与沙棘工业原料林基地经营。探讨沙棘林“三权”分离,形成“企业+合作社+农户”责任分明、利益共享的沙棘林经营管理机制,提升沙棘林经营的集约化水平。
4.4 培育沙棘龙头企业
对辐射面大、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在政策、项目、资金、技术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鼓励企业开展技术改造和产品创新,对重视科技创新,技术创新投入大、设备投资大、有潜力成为龙头的企业,省级财政要加大支持和扶持力度,鼓励创造特色名牌产品,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
4.5 加强政策和金融扶持
各级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对沙棘企业政策和金融扶持,积极解决投(融)资难的问题,在信贷、税收方面给予优惠政策。贫困地区沙棘加工企业,用于固定资产投资的贷款,政府应予以贴息支持。同时,要积极推动沙棘种植参与经济林保险,费用由财政负担,规避灾害风险,减少病害造成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