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肺结核并发急性呼吸衰竭采用体外膜肺氧合治疗一例的护理

2020-01-08陈雅茹宋丽君

中国防痨杂志 2020年1期
关键词:气肿切口皮肤

陈雅茹 宋丽君

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又称体外生命支持系统,通过将患者体内的静脉血引流至体外,经过人工心肺旁路氧合后注入患者动脉或静脉系统,部分替代患者心肺作用,有效地维持脏器组织氧合血供,为患者心肺功能的恢复赢得时间[1]。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结核监护室于2019年4月 3日收入1例肺结核并发急性呼吸衰竭的患者,使用ECMO治疗并加强护理,患者预后良好。

临床资料

一、病例介绍

患者,男,23岁,外籍留学生。因“反复咳嗽、咳痰伴发热3个月余”,就诊于浙江省邵逸夫医院,肺部CT检查提示:右侧胸腔积液、积气,两肺支气管扩张伴两肺散在片状、斑片状高密度影,纵隔可见多发肿大淋巴结,心包有少量积液。痰涂片找抗酸杆菌2次均为“++”。转诊至我院结核病诊疗中心普通病房,后因患者胸闷气促明显,血氧饱和度(SpO2)下降,于2019年4月3日转至结核监护室治疗。体格检查:体温35 ℃,心率111次/min,呼吸频率33次/min,血压154/107 mm Hg(1 mm Hg=0.133 kPa),SpO291%(经鼻高流量吸氧浓度为65%情况下检测)。患者神志清醒,消瘦,口唇微绀,右前胸、右上肢、颈部肿胀,触诊有“握雪感”,两肺可闻及散在干性啰音。右侧胸腔引流通畅,可见大量气泡溢出。腹微隆,全腹有压痛,无反跳痛、肌紧张,肝脾肋下未触及,移动性浊音阴性。入科当日16时患者胸闷气促持续加重,SpO2下降,紧急行气管插管。4月5日患者呈进行性CO2潴留,吸纯氧下SpO2维持在85%左右,请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ECMO团队会诊,行静脉-静脉模式(V-V)ECMO治疗。术中出现血压下降,予以生理盐水50 ml+去甲肾上腺素8 mg微泵静脉推注提升血压,输注血浆360 ml。术后持续给予生理盐水50 ml+咪达唑仑注射液50 mg,生理盐水50 ml+舒芬太尼100 μg微泵静脉推注镇静,并给予生理盐水50 ml+12 500 U肝素钠注射液2 ml微泵静脉推注抗凝治疗。镇静程度评估表(Richmond Agitation-Sedation Scale,RASS)得分为-4分。ECMO参数:气流量6 L/min,转速升至4000 r/min,血流量5.0 L/min,右胸前皮下气肿略有增大。4月9日患者经多学科合作,在ECMO运行过程中行肺部CT检查。ECMO参数:气流量6 L/min,转速3500转/min,血流量4.51 L/min。4月10日,因患者D-二聚体持续升高,最高达155 500.0 μg/L,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最高达164.6 s,调整肝素流量(或流率)至9 ml/h。ECMO膜表面可见较多白色血栓,患者胸壁皮肤切口处及腹股沟ECMO置管处稍有渗血,消毒后重新更换敷料。4月12日患者双下肢出现轻度水肿,无尿,左股静脉及右颈内静脉置管处均可见渗血,左股静脉处明显。给予胃肠减压,留置鼻肠管,继续莫沙比利片5 mg(3次/d,鼻饲)+乳果糖口服液15 ml(1次/d,鼻饲)+中药大承气汤一剂(2次/d,鼻饲),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同时监测腹内压,腹内压平均约为15 mm Hg。4月15日患者胸壁皮肤切口处及腹股沟ECMO置管处无明显渗血,上午9时停止ECMO气流量,转速3490 r/min,血流量4.25 L/min。4月16日患者经停ECMO气源12 h,心率125次/min,呼吸频率22~25次/min,血压145/80 mm Hg,SpO2维持在96%以上,于当日17时15分撤离ECMO,采用呼吸机辅助通气。4月23日患者行气管切开。4月30 日患者开始间断脱离呼吸机。5月5日完全脱离呼吸机,改用经气管切开高流量吸氧治疗,生命体征平稳。5月13日患者开始气管切开堵管治疗。患者咳嗽、咳痰较多,痰能自行咳出,无发热。5月20日拔除气切套管,改用经鼻高流量吸氧,患者偶有胸闷,SpO2维持在95%以上,5月27日拔除右侧胸腔闭式引流管,5月28日患者转结核科普通病房继续治疗,7月19日患者出院。

辅助检查:4月2日腹部X线平片显示腹部肠腔积气、扩张,未见明显液-气平面。4月3日床边X线摄影:右侧气胸,约占60%;纵隔气肿,两侧皮下气肿;考虑两肺感染性病变伴多发空洞形成。4月3日结核抗体-38 kDa(相对分子质量38 000)阳性;结核抗体-LAM阳性;结核抗体-16 kDa(相对分子质量16 000)阴性。4月5日痰涂片抗酸染色检查:抗酸杆菌(+++)。结核分枝杆菌rpoB基因快速检测:阳性。4月8日BACTEC MGIT 960液体快速培养及药物敏感性试验:15 d分枝杆菌生长。4月9日胸部CT扫描结果:两肺结核病灶伴双侧病变,右侧少许液-气胸,肺压缩5%,右侧胸壁气肿;少许心包积液。诊断:(1)继发性肺结核,初治;(2)重症肺炎急性呼吸衰竭;(3)右侧液气胸,右侧支气管胸膜瘘?右侧胸腔闭式引流术后;(4)结核性腹膜炎? (5)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低钙血症。随即给予异烟肼0.3 mg(1次/d,鼻饲);乙胺丁醇0.75 mg(1次/d,鼻饲),吡嗪酰胺0.75 mg (3次/d,鼻饲);利福平1.0 mg (2次/周,鼻饲);生理盐水50 ml+阿思欣泰注射液4 mg(20 ml),静脉推注,每日1次护肝;生理盐水10 ml+沐舒坦注射液30 mg,静脉推注, 3次/d,祛痰;人血白蛋白50 ml,静脉滴注, 1次/d,对症治疗。用生理盐水100 ml+泰能0.5 mg(注射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娜0.5 mg),静脉滴注, 4次/d;联合斯沃300 ml(利奈唑胺注射液0.6 g),静脉滴注,2次/d,加强抗感染治疗。由于患者右胸及右颈、右上臂及右侧阴囊皮下气肿明显,给予右乳头上方3指皮肤、右锁骨下方切开减压,局部切口采用纱布覆盖。

二、护理措施

1.室内温度与湿度:环境保持室温在25~26 ℃,相对湿度在50%~60%[2]。

2.消毒隔离:必须做好患者的隔离和医护人员的防护工作[3-4]。(1)采取负压层流隔离病房。地面、物品表面应用500~1000 mg/L的次氯酸钠溶液进行消毒擦洗。(2)对患者采取密闭式吸痰管吸痰,保持气道隔离,并用氯己定冲洗液进行冲洗;患者应每日进行床上氯己定擦浴3次。(3)严格按照文献[5]推荐的隔离装备,配备N95口罩,严格按照“七步洗手法”洗手。(4)患者的痰液、分泌物、排泄物等应收集在特定的容器中,使用500~1000 mg/L的次氯酸钠溶液进行浸泡消毒4 h后,再通过特殊感染通道进行后续处理。物品应遵循专人专用的原则。

3.床头高度:保持床头抬高至30~45°。有研究显示,抬高床头能降低呼吸及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率[6]。本例患者未发生VAP。

4.胸腔闭式引流的观察及护理:(1)密切观察引流液量及性状,患者入科时引流液量少,予以胸腔引流瓶接负压吸引,吸引压力为0.01 kPa,引流液呈黄色脓性。(2) 在引流管近手术切口处做好标记[7],每班观察其位置,判断引流管有无脱出,该患者在ECMO撤离前一直使用约束带约束双上肢,每班检查约束处皮肤有无瘀斑及观察指端血供情况,该患者未发生非计划性拔管,引流通畅。(3)每班检查伤口敷料情况,定时由医生更换敷料,并检查引流管置管处有无皮肤发红及渗血、渗液情况。(4) 若引流量过多,超过水封瓶容量的1/2时应及时更换一次性密闭水封瓶,并严格无菌操作。(5)若引流液量明显减少且颜色变淡,24 h量<50 ml,X线胸部摄影显示肺膨胀良好,无液-气胸表现即可拔管[8]。拔管前24 h引流管要予以夹闭,该患者因重症肺炎故延长了夹闭引流管的时间至48 h后,无不适症状,才予以拔除引流管。(6)拔管后注意观察伤口愈合情况。该患者伤口愈合良好,无并发症发生。

5.皮下气肿的护理: (1)右乳头上方3指、右锁骨下方皮肤切口每日予以碘伏消毒后,无菌纱布覆盖,观察切口皮肤有无发红及渗血情况。患者在4月10日出现该两处皮肤切口少许渗血,予以及时更换无菌纱布,保持伤口敷料干燥。4月 12日渗血明显,予以增加无菌纱布厚度,并予弹力粘性绷带加压包扎后,沙袋压迫止血,4月15日皮肤切口无渗血。5月5日患者皮肤切口完全愈合并结痂。(2)4月3日至4月6日每隔1小时采用“C”字形手法将皮下气肿挤压至皮肤切口周围1次,以利于气体的快速排出;此后每班1次,并注意观察皮下气肿的范围,如有扩大,应及时通知医生。

6.ECMO的护理: (1)ECMO安装前的准备:①保持操作环境干净整洁,限制人员走动。② 用物准备,包括ECMO机器1台及其使用材料,包括电源、气源,负压吸引装置;止血钳4把、抢救车备用。③ 患者准备,包括行ECMO置管前完善各项实验室检查[血气分析、激活全血凝固时间(ACT)、血常规检查],评估置管部位皮肤情况、术区备皮,全身肝素化前完成动静脉置管。④通知医院血库备血。(2)ECMO 仪器运行后的护理:①进行意识状态及镇痛、镇静效果评估,每8 小时检查瞳孔对光反射,每4 小时观察患者意识;以及四肢肌张力, 有无抽搐发生等情况。运行期间Richmond 躁动RASS评分维持在0~3分[9],患者因对气管插管不耐受,醒后四肢躁动明显,意外脱管的风险较大,则选择维持RASS评分在-2~-4分。镇静过程中,若出现血压下降,则考虑是否因深度镇静引起,根据血压及患者就诊状态,随时调整镇静剂药物的使用速度。②持续监护患者的呼吸状态,患者呼吸音粗、偶有阵发性咳嗽,痰脓黄、量少;SpO2间断下降,最低SpO282%;心率120~130次/min,吸痰时明显加快,故要做好并保持吸氧状态下吸痰,吸痰操作在15 s内完成;必要时对患者采用叩击拍背的手法,以解除呼吸道分泌物。③ 观察患者ECMO治疗期间皮温皮色的变化,患者入科时体温偏低,做好保暖,ECMO运行过程中,未出现双下肢皮温异常的情况。患者为黑色人种,皮肤呈黑色,因难以分辨患者是否发生1期压伤,则在ECMO运行过程中,预防压伤的发生尤为重要。我们采取每2小时翻身1次,在尾骶部、脚后跟等骨隆突处使用减压贴进行保护;患者住院期间未发生压伤。对于黑色人种患者,如何辨别1期压伤需要相关研究进行指导。④每8小时评估患者胃肠道功能,肠鸣音等情况的变化。患者在ECMO运行的第8天出现腹部膨隆的体征,给予胃肠减压,并使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进行护理。根据在神阙穴、中脘、天枢等穴位贴自制穴位敷贴膏,穴位敷贴膏(主要由石菖蒲、紫荆皮组成)均由我院制剂室加工完成,24 h更换1次。手法按摩:先以轻快的一指禅按压每穴1 min,然后以顺时针方向按摩腹部约10 min,每日1次,14次为1个疗程。在按摩时要求动作和缓,力度适中,以腹部发热、无不适感为宜。必要时使用开塞露纳肛进行对症治疗,同时监测血糖变化,避免低血糖的发生。患者经过治疗与护理,第2天大便1次,黄色,质硬。第3天,大便1次,黄色,软,量多。腹部膨隆好转。⑤ 出血和抗凝治疗。维持ACT在180~200 s, 每间隔1 小时测1次, 数值稳定后间隔3 h测1次。根据ACT值持续泵输注肝素维持, 剂量为30~60 U·h-1·kg-1。维持红细胞比容 (HCT)在35.4%~40.8%, 血红蛋白总量:1.19~1.33 g/L。患者在ECMO实施抗凝期间,出现D-二聚体升高,提高肝素推注流率后,出现穿刺点的出血情况,护理上予以及时更换出血部位敷料,予1 kg沙袋压迫止血,翻身搬动患者时动作轻柔,妥善固定导管,避免因导管牵拉而造成严重渗血。患者在ECMO运行第6天出现胸壁皮肤切口处及腹股沟ECMO 置管处稍有渗血,通过护理及治疗,在运行第11天,渗血停止;并且患者穿刺处未发生皮肤肿胀等感染症状。⑥保证管路留置位置准确, 妥善固定, 严格交接班, 避免牵拉、打折。每班检查各管路接口固定情况, 穿刺部位皮肤情况。检查转流泵的转速和流量。检查氧合器情况、水箱设定温度以及实际水温。⑦ECMO监测重点:每4小时测动脉血气分析,保证动脉血气的二氧化碳分压>30 mm Hg,氧分压>60 mm Hg,每24小时测空氧混合器后血气,保证氧分压>500 mm Hg;每4小时测1次空氧混合器压力,压力差<30 mm Hg;保证APTT在60~80 s,达标后予每4小时复测1次,D-二聚体在24 h后应有下降(如果不下降需考虑存在血栓),纤维蛋白原大于1 g/L;凝血物质在空氧混合器输注,血制品常规输注。禁止输注脂乳类药品。血红蛋白维持在70~90 g/L,否则易凝血。⑧携带ECMO机外出检查的转运过程中,应该注意安全,做好管路的固定,防止牵拉。注意控制ECMO机器与转移床之间的距离,携带抢救药品及便携式吸引器,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尤其是在有创动脉血压的实时监测时;同时要做好患者的镇静、镇痛,防止因躁动引起坠床、脱管等意外的发生。(3)停止ECMO前的护理:撤ECMO仪前, 要适量泵入肝素盐水,并准备好抢救药品及物品。撤ECMO仪后需每个小时观察患者的双下肢动脉搏动情况及皮温的变化,警惕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同时,每小时观察穿刺部位渗血情况,穿刺部位予以1 kg 沙袋压迫6 h,穿刺下肢制动24 h。

7.营养支持:患者在入科后留置鼻肠管,予以肠内营养混悬液500 ml/d,用营养泵20 ml/h的流率持续泵入胃管,同时补充微量元素以保持水电解质平衡。4月17日开始每日2次鼻饲蛋白粉100 g(加水100 ml),5月25日开始患者正常进食,无呛咳。

8.用药护理:遵医嘱合理用药,并注意观察患者用药后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患者使用斯沃300 ml(利奈唑胺注射液0.6 g),该药物的常见不良反应是骨髓抑制,患者用药期间应该监测血常规,观察动态变化趋势,该患者未出现红细胞、血小板等明显减少的情况。

9. 肢体功能锻炼:(1)ECMO仪撤离前,患者呈约束状态,患者肢体放置功能位,足底处垫枕头,防止足下垂的发生。(2)ECMO仪撤离后,患者去除约束,指导双手抓握,双腿空中踩脚踏车功能锻炼。(3)4月30日间断脱离呼吸机后,患者开始床边端坐位锻炼,并注意管路安全,防止脱管的发生。(4)5月5日,患者开始床边站立锻炼,过程中注意患者安全,防止跌倒;2名医护人员分别站在患者的左右两侧搀扶,另有1名医护人员站在患者的前方,双手扶肩,给予患者力量支撑。该患者由刚开始只能站立30 s到能站立20 min。

10.出院指导:(1)指导患者出院后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因酒吧环境密闭,人员密集,容易造成肺结核的传播,劝解患者减少去酒吧的频次。(2)抗结核药物应定时定量全程规律服用,勿自行增减药物的剂量。告知抗结核药物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必要时及时复诊。(3)患者痰检抗酸杆菌涂片阳性,嘱咐患者不要随地吐痰,将痰液吐入痰杯,平时出入戴口罩,以防飞沫传播。(4)住所每日开窗通风,每次不少于0.5 h。(5)乘坐飞机回国时,如遇胸闷,不要慌张,向乘务员寻求帮助。回国后定期去医院复诊,并加强体育锻炼。(6)饮食要清淡易消化,并富含蛋白质,如鸡蛋、牛奶等。

小 结

本例患者为重症肺结核并发急性呼吸衰竭, 病情重。使用ECMO治疗能快速挽救患者生命,对患者而言是更简便、安全的治疗方法, 但费用相对高。对使用ECMO治疗的患者进行护理时需要护士有足够的专业素养作为支撑。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做好管路的固定和穿刺伤口的保护, 能熟知ECMO机器报警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减少由于治疗带来的并发症。出现并发症时要及时进行有效的护理,保证患者的护理安全和继续进行有效治疗。本例成功的经验与医师、护理人员和其他医技人员的团队合作密不可分。在今后的工作中,护理人员需不断总结经验,做好充分的准备和评估,完善各项护理措施,为患者提供更为优质的护理服务。

猜你喜欢

气肿切口皮肤
第二层皮肤
羊气肿疽诊治分析
皮肤“出油”或许就能减肥
高频超声在皮肤恶性肿瘤中的应用
肉牛气肿疽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诊断标准及防治
羊气肿疽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实验室诊断及防治措施
立法小切口破解停车大难题
初中历史“小切口”的教学实践
腹腔镜治疗急性气肿性胆囊炎1例报告
自制小切口拉钩在腹腔镜手术戳孔切口缝合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