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松龄运用经方吐法治疗精神分裂症经验
2020-01-08赵梦雁骆天炯王松龄赵海琪
赵梦雁 骆天炯 王松龄 赵海琪
1.南京中医药大学 南京 210023 2.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南京市中医院 3.河南省中医院
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临床多表现为感知觉、思维及思维联想、情感及意志与行为的多方面障碍,以精神活动与环境的不协调为主要特征,是病因未明的常见精神疾病。发病年龄多在15~45岁,多数患者起病缓慢,缺乏自知力,一般无意识和智能障碍,故病程较长。本病病因未明,多数学者认为是一种脑结构与功能异常改变的疾病,遗传因素在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临床中常把幻觉、思维障碍、联想散漫、兴奋、夸大、猜疑/被害、敌对称为阳性症状;把情感迟钝、情感退缩、情感交流障碍、淡漠、社会退缩、抽象思维障碍、交流缺乏自主性和流畅性及刻板思维称为阴性症状[1-2]。
王松龄教授为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享受者,第五、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导师。王教授从事中医临床50余年,衷中参西,精于心脑,研治顽难,屡起沉疴,应用经方联合时方治疗心脑系统疑难重症常获佳效。近年来,王教授采用吐法治疗精神类疾病效果良好,现总结其经验并结合病例进行讨论,以飨同道。
1 病因病机
王教授认为精神分裂症中医辨病属于“癫病”“狂病”,《难经·二十难》中有“重阳者狂,重阴者癫”[3]的论述,正与临床上精神分裂症患者出现的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相吻合。金代张从正的《儒门事亲》、元代朱丹溪的《丹溪心法》,均提出“痰迷心窍”是该病的病因病机,并创立了以情胜情的疗法。明代张景岳的《景岳全书》认为狂病多因于火,治以清火为主,方用抽薪饮、黄连解毒汤、三补丸等。
本病病位在脑,与肝、脾、心、肾相关,病理因素以痰、火、气、血、瘀为主。此病病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导致发病的病理因素,即饮食失司、禀赋异常等,导致阴阳失衡,脏腑功能失调,痰、火、气、血、瘀五邪交织,上扰神明;二是引起发病的诱因,如持续性的神志刺激等。其病机总体为脏腑功能失调或阴阳失衡。癫病发病多由情志不遂,郁怒伤肝,致肝气郁滞,进而木克脾土,运化失司,聚湿生痰,痰气上蒙清窍,致神机不聪;或气机不畅,气滞血瘀,致脑神失灵。病到中期,邪未去正已伤,形成气虚痰结虚实夹杂之证。病至后期,损及心脾,生化乏源转化为心脾两虚,或迁徙日久损及肝肾而致脑神失养。狂病发病初期多由情志刺激,气机不畅,郁而化火,心肝火盛;或由火邪内侵肠腑,火热与燥屎互结,上扰神明;或肝郁气滞,瘀血内停脑络;或肝郁克脾,脾失运化,水湿内停成痰,痰气郁结化火,上扰清空致狂。中期,痰、火、气、血、瘀夹杂上扰神明。后期火盛伤阴,阴不制阳,阳亢扰神;或血瘀日久,脑神失养,病情迁延难愈[4]。
关于精神分裂症出现阴阳症状相互转化,中医认为,癫证日久,痰火上扰,或忧思过度,劳伤心脾,致使阴血暗耗,阴虚阳亢,虚阳上扰继而出现狂证;狂证日久,郁火渐得宣泄或苦寒药物过之,从而出现癫证。
2 辨证论治
王松龄教授以虚实为纲辨治精神分裂症,以调整阴阳为总则,初期以邪实为主,以气滞、痰浊、血瘀为主,治以理气解郁、化痰开窍、活血化瘀;中期虚实夹杂,多因实邪日久,兼以瘀血,故治疗上驱邪同时注重活血化瘀及扶助正气;后期正气不足,邪气渐衰,以心脾肾不足为主,治以养心健脾补肾、益脑安神。王教授将癫病分为以下证型:初期以痰气郁结、气滞血瘀证型为多见,中期以气虚痰结、气虚血瘀证型为多见,后期则以心胆气虚、心脾不足、心肾两虚三种证型为主。初期痰气郁结型治以理气解郁、化痰醒神,临床选用涤痰汤合四逆散加减;气滞血瘀型治以活血化瘀、开窍通络,选用通窍活血汤合抵当汤加减;中期气虚痰结型治以健脾益气、化痰通络,选用导痰汤合逍遥丸;气虚血瘀型治以补气养血、活血定志,方选桃仁红花煎合四君子汤;后期心胆气虚型治以镇惊定志、养心安神,选用安神定志丸加减;心脾不足型治以补益心脾、养血安神,选用养心汤合越鞠丸加减;心肾两虚型治以交通心肾、滋养安神,方选远志汤加减。
狂病初期以治标为主,邪实以痰、火、气、瘀为主,治以理气解郁、降火豁痰、化瘀通窍;中期正气减损,多兼瘀血,治以豁痰化瘀、调畅气机;后期多以壮肾之气阴为原则,尤重真阴真水,治以滋阴养血、恢复神明。王教授将狂病分为以下证型:初期为心肝火旺、痰火扰神、阳明腑实三种证型,中期以痰热瘀结、气滞血瘀证型为主,后期以火盛伤阴证型为主。初期心肝火旺型治以疏肝泻火、镇心安神,方选龙胆泻肝汤合安宫牛黄丸加减;痰火扰神型治以清心泻火、涤痰醒神,方选生铁落饮合至宝丹加减,实邪居于上者,可选用吐法;阳明腑实型治以泻热通腑,方选承气汤及其类方加减;中期痰热瘀结型治以豁痰化瘀、调畅气机,方选癫狂梦醒汤加减;气滞血瘀型治以活血化瘀、开窍通络,选用通窍活血汤合抵当汤加减;后期火盛伤阴型治以育阴潜阳、交通心肾,方选二阴煎合琥珀养心汤加减。
3 吐法应用
吐法作为“八法”之一,是驱邪外出的重要方法,是指通过药物引吐或异物刺激祛除位置偏上的痰涎实邪,治疗有形之邪居于上者或者误食毒物等病证的方法。吐痰法属于医家临床治疗痰证的一种常用治法,《肘后备急方》《小品方》等运用多种涌吐法和药物塞耳法,促使患者直接吐痰外出,以治疗痰阻所致的神昏、窍闭等急症。有人将应用于神志疾病中的吐法称为“吐痰开窍法”或“涌吐安神法”[5-6],对于痰气相交、阻滞胸膈,或内闭清窍、精神抑郁、表情淡漠、时哭时悲、举止失常、不思饮食的癫病;或痰火上扰、心悸烦乱、失眠多梦,或喉中痰鸣、狂越妄动、打人毁物、苦笑失常的狂病,吐法均可在病情发作早期使用,一吐为快,以防贼邪互为交织,病情复杂绵延。但吐法的应用犹如双刃剑,使用得当如虎添翼,如若不适合其证,如虚者、病在下焦者、有出血倾向者、妊娠者,应用吐法反而得不偿失。
三物白散出自《伤寒论》:“寒实结胸,无热证者,与三物小陷胸汤,白散亦可服。”药物组成:桔梗三分,巴豆一分(去皮心,熬黑,研如脂),贝母三分。巴豆辛热,攻泻甚烈,且能催吐,邪实吐之可减;配川贝母性寒,制巴豆辛热之性,同时涤痰散结;《本草崇原》曰桔梗“治少阳之胁痛,上焦之胸痹,中焦之肠鸣,下焦之腹满”[7],上中下皆可治,同时祛痰利咽、引药上行。全方功效为温逐寒饮、涤痰散结,常用以治疗寒邪结于胸胁、心下而成的寒湿结胸。服药后,寒水之邪结于上者,可吐之而出;结于下者,可泻之而出。王教授谨遵仲景“心下满而烦,欲食不能食者,知病在胸中,当吐之”之言,对于痰、火、气、血、瘀等实邪阻滞胸膈、内闭清窍所致的癫狂,使用加味三物白散,原方加用全蝎熄风止痉,防痰热化风;微量朱砂粉镇痉安神,以宁心君,合用可镇心安神、涌吐痰邪、泻下火热,达釜底抽薪之效。临床应用时,王教授不拘谨于有无热证,只要病在上者,痰涎阻于胸膈,就使用加味三物白散涌之,使邪有出路,诸症自平,但临证应用时须注意中病即止。
4 验案举例
患者王某,女,51岁,2018年2月16日初诊。患者以“幻视、幻听、伴情绪狂躁1月余”为主诉。1个月前因工作不顺出现情绪低落、狂躁交替,整夜不能入睡,而后家人发现患者情绪悲伤低落,时而自言自语,时而登高而歌,语无伦次,笑骂狂言,有自杀倾向。患者自诉时有听到身旁有人讲话。7天前至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精神心理科就诊,诊为精神分裂症,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具体不详),患者拒绝服用,遂至我院就诊。初诊见:患者狂躁,言语激动,自诉胸口闷热,如同火炉灼烧,咽部有异物感,吐之不出,咽之难下,胃口极佳,喜食辛辣刺激食物,食后又胃脘胀满,恶心欲吐,吐后舒畅。双目干涩,口干口苦,口唇糜烂,但欲饮水不欲咽,小便短赤,大便干结已5日未解,使用开塞露后,仅排出如羊矢燥粪2枚,气味臭恶;因夜寐差,每晚服用右佐匹克隆片3mg,仅能入睡不足2h。舌质红,苔黄厚腻少津,脉滑数。西医诊断:精神分裂症2级;中医诊断:狂证(痰火扰心证)。治当清心泻火、涤痰醒神,先以三物白散加减涌吐痰火热邪。处方:巴豆霜(严格去油)5g,桔梗 20g,川贝母 20g,水飞朱砂1g,全蝎10g。将巴豆熬黑,研如泥去净油脂,加桔梗、川贝母、全蝎共杵为末,再加入朱砂粉掺匀,以白粥送服。每天早餐2h后服用,第1次服用该药散1g,先用温热白粥200mL送服,病在膈上必吐;吐过数次后改用放凉的白粥送服该药,若在膈下必利;若吐利过度不止,进冷粥一杯[6]。第2次用药量可据第1次服药后吐、下情况,进行增减。如第1次涌吐物量尚可,一般连用3次左右;若吐出痰浊偏少,加量至1.5~2g;如涌吐量多不能耐受者,可减量至0.5g,每天一次。嘱患者3~6天后再次就诊。
2018年2月20日二诊。患者坚持每天服用1g,共用3次。每次服药后,均吐出少量胃内容物与痰涎,服药第1天,又排出羊矢状大便数颗,后两天排出溏便。精神狂躁较前减轻,胸口仍有闷热感,咽部异物感较前减轻,双目干涩,口干口苦,食纳可,每晚口服右佐匹克隆片1片助眠,睡眠时间3h,多梦易醒,惊醒后入睡困难。小便尚调,大便稍溏,药后日行1~2次,舌红,苔黄厚腻略干,脉滑数。改三物白散为小陷胸汤,合生铁落饮加减,清热养阴、涤痰安神。处方:黄连 10g,清半夏 12g,栝蒌仁 12g,丹参 10g,天冬 10g,麦冬 10g,知母 12g,川贝母 6g,茯神 15g,胆南星 5g,石菖蒲 12g,远志 12g,生龙齿 30g,钩藤 12g,牛黄粉1g(冲服)。共7剂,每日1剂,分2次温服。
2018年2月27日三诊。服药后,患者躁狂较前减轻,家属述其自言自语症状未再发生,患者自述胸口闷热好转,咽部异物感消失,食欲较前差,口不苦,仍口干眼干,大便每日一次,质软,小便正常,每晚口服右佐匹克隆片1片助眠,睡眠时间可达5h。舌尖红,苔黄腻,较前减轻,脉滑略数。原方去牛黄,加神曲9g、橘红10g,继服7剂,右佐匹克隆半片每晚服1次。
2018年3月19日四诊。患者来诊前一日下午因情绪波动,吞服右佐匹克隆片20片,被家人发现后,送至社区医院急诊洗胃。来诊时,自述外出游玩乘坐游艇仍出现眩晕、呕吐等表现,后引起相关症状。目前仍有眩晕,如坐舟船之感,伴烦躁、乏力、不思饮食。小便尚调,大便每日一次,每晚口服右佐匹克隆片半片,睡眠时间可达5h。舌质红,苔黄厚腻,脉滑数。患者痰热未清,加之外出劳累以及晕船导致气机逆乱、邪热复燃,痰热夹肝火再次上扰,晕船呕吐伤及胃气,故在三诊方基础上去天冬、麦冬、知母、远志、钩藤,另加入竹茹6g、白术15g、旋复花 9g(包煎)、代赭石 9g、生牡蛎30g、郁金12g。继服7剂,服法同前。
后患者在王教授门诊依法加减调理2个月,辅以心理、精神疏导,终至痰热清之大半,后巩固治疗转以逍遥丸加减疏肝健脾3个月余,随访半年来已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
按:《内经》有“尝富后贫,名曰失精,五气留连,病有所并”的记载,提出了社会地位的转变对人身心的影响。本案患者因工作不顺而出现狂证,心主神明,心神被扰,君主之官失司,而致五脏不得安司其职。患者中年妇女,先天肾水已亏,肾水不能上济心火,而致君火上炎,日久引动肝火偏亢。肝气失调,郁而克伐脾土,蕴湿酿痰;痰火交织,夹肝风上扰清窍,气机紊乱,升降失调,而出现登高而歌、语无伦次、笑骂狂言。火曰炎上,出现口干眼干,口唇生疮;痰热阻于上焦,出现胸口闷热,如同火炉灼烧,咽部有异物感,吐之不出,咽之难下。君火下延仓廪之官,胃火炽盛,喜食辛辣刺激之品;而中焦脾土失守,无力运化,而出现胃脘胀满,恶心欲吐,吐后舒畅。
临床应用时,王教授不拘谨于无热,只要病在上者,痰涎阻于胸膈,可使用加味三物白散涌之,须注意中病即止。本病使用加味三物白散驱邪外出,衰其大半,而后使用小陷胸汤善后,清除痰热,栝蒌仁清热涤痰、宽胸散结,清半夏化痰降逆,黄连清热泻火;配合丹参清心除烦、活血祛瘀;天冬、麦冬清热润燥;知母上行能泻肺热,入中能清胃火、除烦渴,下行能泻相火、滋肾燥;川贝母化痰散结;茯神健脾养心安神;胆南星清热化痰、熄风定惊;菖蒲、远志豁痰开窍、安神益智;生龙齿镇心、安魂魄,治烦闷、癫痫、热狂;牛黄清心化痰、镇惊安神;生牡蛎潜阳敛阴、重镇安神;钩藤清热平肝、熄风定惊。以上诸药共奏清心养阴、化痰开窍、熄风定惊之功效[8-9]。
本案攻邪之理犹如战场遣兵,先峻烈之药攻其大半,达到出其不意、打乱贼心之效。此次大战虽战敌大半,但不免耗伤自身阴精,而后偃旗息鼓,与敌人开始长期的游击战,同时养精蓄锐,扶助正气;后期敌弱我强,以扶助正气为主,使流寇清除。吐法虽然现已经很少在临床使用,但王教授认为临证时遇到邪在上焦者,大胆使用吐法治疗,效果显著,临床可以借鉴。
5 结语
精神分裂症的核心症状是思维障碍,表现为思维内容、思维形式和思维方式异常。临床上,精神分裂症的阳性症状与阴性症状常相对独立存在,是病程不同时期的不同表现,与中医狂症和癫证相吻合。王教授以虚实为纲辨治精神分裂症,以调整阴阳为总则,辨证施治该病证,尤其是使用“加味三物白散”以吐法治疗痰、火、气、血、瘀等实邪阻滞胸膈、内闭清窍所致的癫狂效果显著,可有效阻止疾病进展,改善患者生存质量。经过长期随访复查,证实能够改善患者幻视、幻听等症状。由此可推测,经方治疗精神分裂症有良好疗效,中医药用于精神分裂症的治疗有很大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