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单纯鼻腔表面麻醉在电子喉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2020-01-08兰菲陈飒肖陈王晨颖汪韦平陈向军崔晓峰

中国内镜杂志 2019年12期
关键词:喉镜卡因鼻腔

兰菲,陈飒,肖陈,王晨颖,汪韦平,陈向军,崔晓峰

(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 耳鼻喉科,广东 深圳 518000)

电子喉镜检查是咽喉部疾病常见的检查及辅助诊疗方法[1]。为提高患者耐受度、减轻患者疼痛及缓解咽反射,在电子喉镜检查前,临床多采用盐酸丁卡因鼻腔加咽腔表面的麻醉方法[2]。但盐酸丁卡因易加重患者咽异物感,引起恶心及呕吐反应,加重患者心理压力[3],其不良反应亦不可忽视。有研究[4]显示,单纯鼻腔表面麻醉不影响电子喉镜检查的顺利完成。为改善患者检查舒适度体验,笔者将本科200 例行电子喉镜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比两种不同表面麻醉方法的差异。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1月-2018年12月本科行电子喉镜检查患者200 例。其中,男93 例,女107 例,年龄15 ~82 岁,临床诊断包括急慢性咽喉炎、鼻-鼻窦炎、咽部囊肿、咽异物、鼾征、声带肿物、咽部肿物和喉肿物术后。用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 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和临床诊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后检查,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见表1。

1.2 药物及仪器设备

喉镜型号:OLYMPUS VT2;一次性使用活检钳:安瑞医疗器械(杭州)有限公司;呋嘛滴鼻液:武汉五景药业有限公司;本科配制1.0%盐酸丁卡因溶液(0.9%氯化钠5.00 ml 配制50 mg 盐酸丁卡因,每0.10 ml 溶液中含盐酸丁卡因1 mg;注射用盐酸丁卡因:成都天台山制药有限公司;0.9%氯化钠注射液:四川科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盐酸达克罗宁胶浆: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表面麻醉所用喷头:CHAMMED 耳鼻喉综合治疗台。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Table1 Comparison of general data between the two groups

1.3 方法

对照组按传统方法给鼻腔及咽腔麻醉,鼻腔用1%呋麻滴鼻液和1%盐酸丁卡因喷雾,咽腔用1.0%盐酸丁卡因喷雾;实验组鼻腔用1.0%呋麻滴鼻液和1.0%盐酸丁卡因喷雾,咽腔给0.9%生理盐水喷雾。两组患者鼻腔双侧及口咽腔表面麻醉各行2 次,每次间隔1 ~3 min。表面麻醉由同一护士用CHAMMED耳鼻喉综合治疗台喷枪完成。经测算,平均每次喷雾持续时间1 或2 s,每次喷雾总量0.10 ~0.15 ml。经计算,对照组所用呋嘛0.20 ~0.30 ml,盐酸丁卡因总量0.40 ~0.60 ml(4 ~6 mg);实验组所用呋嘛0.20 ~0.30 ml,盐酸丁卡因总量0.20 ~0.30 ml(2 ~3 mg),0.9%氯化钠0.20 ~0.30 ml。表面麻醉后10 min 内行电子喉镜检查,检查前镜身涂抹盐酸达克罗宁胶浆约2.00 ml。内镜检查及评估分别由相同的医护人员完成,均采用经鼻入镜。

1.4 观察指标

观察每组患者表面麻醉开始至检查结束期间的反应,并记录检查时段、表面麻醉方法,比较患者鼻腔疼痛、恶心、呕吐、分泌物、反射性呛咳程度及进镜的顺利程度。阴性指标:检查前、后患者无反复清嗓、吐口水或用力咳嗽,未诉鼻咽、口咽有异物感及不适感。阳性症状程度分为轻、中、重三个等级[5-6]:轻度:检查前、后患者反复清嗓、吐口水、用力咳嗽,试图清除咽部分泌物,或诉鼻咽及口咽有异物不适感;检查中鼻腔轻度疼痛、流泪,患者无呻吟、皱眉,无肢体摆动;咽腔有轻度恶心无呕吐,偶有呛咳,分泌物稍多,不影响镜下视野;②中度:检查前、后患者反复清嗓、吐口水、用力咳嗽,试图清除咽部分泌物,或诉鼻咽及口咽有异物不适感;且检查中鼻腔疼痛,患者呻吟、皱眉、大叫,有肢体屈曲或手握拳、抓床单等动作,但尚能配合完成检查;咽腔恶心、呛咳,分泌物多,需多次吞咽或影响镜下视野;③重度:检查前中后患者频繁恶心、呕吐,且检查中鼻腔疼痛明显,肢体乱动,有拔管或试图拔管的情形,无法配合,检查被迫中断或终止。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χ²检验,等级资料行秩和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检查完成情况

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电子喉镜检查,实验组平均检查时间(2.96±1.04) min,对照组平均检查时间(3.42±0.91) min,实验组较对照组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28,P=0.001)。

2.2 两组患者阳性症状比较

实验组出现咽异物感增强等(鼻腔疼痛除外)不良反应19 例,对照组65 例。实验组咽部不适阳性症状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阳性程度比较

实验组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阳性反应程度差别主要集中在轻度反应上。见表3。

表2 两组患者阳性症状比较 例Table2 Comparison of positive symptoms bwtween the two groups n

表3 两组患者阳性程度比较 例Table3 Compariosn of positive degre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n

3 讨论

对照组咽异物感增强及咽部分泌物增多的患者明显多于实验组,实验组19 例患者咽部异物感,患者诉口苦,考虑为表面麻醉药物流至咽部所致。1.0%盐酸丁卡因较强的黏膜穿透力和表面麻醉作用,使用后1 ~3 min即起效,可维持药效20 ~40 min[7-8]。表面麻醉生效后,咽部异物感增强,患者频繁清嗓、咳嗽、吐口水或吞咽,影响检查。

盐酸丁卡因(以下简称丁卡因)是常用的黏膜表面麻醉剂,主要作用于外周神经,通过减少钠离子内流来稳定细胞膜、抑制神经冲动传递,起到镇痛的作用[9]。丁卡因作为表面麻醉剂的浓度一般为0.5%~2.0%,用量一次不应超过60 mg[6],过量使用丁卡因对中枢神经系统可产生兴奋或抑制作用,会导致气道高反应,将直接抑制心肌,引起心衰、室颤,甚至心跳骤停等严重副反应[10];临床时有丁卡因使用过量引起过敏乃至死亡的报道[11]。龚树生等[12]认为,表面麻醉药物的毒性反应多为全身吸收所致,而黏膜的吸收速度在5 ~7 min 能达到峰值,且吸收的总剂量与给药的总剂量呈正比,经黏膜吸收的血药浓度能达到静脉快速给药的1/3。本科对照组所用1.0%丁卡因表面麻醉,含丁卡因总量为4 ~6 mg,而不使用咽部表面麻醉的实验组,所用丁卡因总量更可降低至2 ~3 mg,极大程度上保障了患者的用药安全。

盐酸达克罗宁胶浆(以下简称达克罗宁)是新型的除泡剂和黏膜表面麻醉剂,广泛用于消化内镜检查中,其所含的除泡成分为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具有极强的亲水性,能迅速降低泡沫表面张力,达到快速、有效的祛泡作用[13]。达克罗宁较少有过敏反应报道,对中枢神经系统影响小,麻醉作用快而持久[14]。本科所有喉镜检查前镜身均涂抹达克罗宁,作为黏膜表面麻醉剂的同时,可作为镜身表面润滑剂,提高进镜顺畅度,减少黏膜表面阻滞感,提高患者舒适度及插镜成功率。

患者心理因素对内镜检查顺利完成有较大影响。由于不了解检查方式,担心麻药的不良反应,患者易紧张、焦虑,甚至产生应激反应,影响检查的顺利进行[15],患者自身舒适度体验较差。而经改良后的单纯鼻腔表面麻醉法,减少了丁卡因的使用量,减少了不良反应的发生;同时解决了患者行咽部表面麻醉后无法正常进食的弊端,极大地缩短了患者恢复进食的时间,提高了患者电子喉镜检查全过程的舒适度。

综上所述,单纯鼻腔表面麻醉联合达克罗宁的使用,主要有以下优势:①更好地控制丁卡因的使用量,减少了丁卡因的各种毒性反应发生;②减少了咽部麻醉所带来的各种咽部不适感,提高了患者检查耐受度,且检查后基本不影响患者正常进食,极大地提高了患者检查全过程的舒适度体验;③单纯鼻腔麻醉相较传统咽腔联合麻醉,缩短了表面麻醉的时间,提高了检查效率,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喉镜卡因鼻腔
鼻腔需要冲洗吗?
地塞米松联合可视喉镜在气管插管中的应用
重症昏迷患者可视喉镜在胃管插管中的临床应用
鱼腥草治疗慢性鼻腔炎
清洗鼻腔治感冒
探究左旋布比卡因的临床药理学和毒性特征
TD-C-IV型可视喉镜与Macintosh喉镜用于实习医师气管插管训练的比较
小剂量低浓度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在混合痔术中的效果比较
0.375%罗哌卡因与0.25%布比卡因胸段硬膜外阻滞用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效果及安全性
罗哌卡因与左旋布比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效果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