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DCO在多发伤合并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2020-01-08孙红超

中国疗养医学 2020年2期
关键词:股骨骨折差异

孙红超

严重多发伤的定义是在同一致伤原因下发生的两处以上的器官或组织受到损伤,且创伤严重程度(ISS)评分达到16分的损伤类型[1]。严重多发伤的发生多数是高空坠落、交通事故等因素导致的。近年来,随着我国现代交通运输业和建筑业的日益发达,严重多发伤合并骨折的患者数量也随之上升[2-3]。严重多发伤往往合并有骨折的情况,其中股骨骨折是常见的合并症之一。对于严重多发伤合并股骨骨折患者要及时予以有效的救治和处理,否则容易出现失血性休克、多脏器功能衰竭以及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严重并发症,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4-5]。目前临床在针对严重多发伤合并股骨骨折患者进行治疗时,多采取早期全面处理(ETC)技术,即在早期采用Ⅰ期确定性手术进行救治,修复受损器官组织,纠正骨折。但是有学者发现这种早期的ETC技术可能会对患者造成二次损伤,加重患者病情,因而提出了骨科损伤控制(DCO)技术的概念[6]。DCO是指在早期先通过处理措施控制骨折、出血,待患者病情控制后再行确定性手术治疗的方法[7]。本次研究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78例严重多发伤合并股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探讨DCO技术在严重多发伤合并股骨骨折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78例严重多发伤合并股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7例,女31例,年龄21~67岁,平均年龄(42.6±5.2)岁,受伤至就诊时间0.3~7 h,平均(3.2±1.4)h,致伤原因:高空坠落伤31例、交通事故伤27例、摔伤12例、其他原因8例。根据其就诊顺序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中男23例,女16例,年龄22~67岁,平均年龄(42.8±5.4)岁,受伤至就诊时间0.3 ~6 h,平均(3.1±1.3)h,致伤原因:高空坠落伤15例、交通事故伤14例、摔伤7例、其他原因3例。试验组中男24例,女15例,年龄21~65岁,平均年龄(42.4±5.0)岁,受伤至就诊时间0.5~7 h,平均(3.4±1.5)h,致伤原因:高空坠落伤16例、交通事故伤13例、摔伤5例、其他原因5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研究。本次研究已经医院相关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

纳入标准:诊断为严重多发伤合并股骨骨折;ISS评分≥16分;家属同意并自愿参与本次研究。

排除标准;预估存活期<24 h;合并有恶性肿瘤者。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按常规的ETC技术进行治疗,在入院后及时行Ⅰ期闭合复位内固定或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进行治疗。

试验组则予以DCO技术进行治疗。首先在患者就诊后第一时间评估患者的体温、血压、心率、脉搏等生命体征,建立静脉通道,寻找出血点并进行伤口的止血处理,尽可能的控制出血,然后采用外模板或者组合式外支架对于患者股骨的骨折处进行临时的简单固定,对于多发伤的创面进行清洗消毒,彻底予以清创,控制感染后,对于大面积的软组织损伤要采用负压引流进行临时引流。控制住出血及感染后,将患者送入重症监护室进行液体复苏,扩充血容量,恢复体温,纠正酸碱失衡,并视患者的具体情况决定是否予以呼吸支持。待患者的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后,对于患者的病情再次进行系统评估,最后视其机体功能恢复情况择期去除外固定物,并根据骨折的具体部位行闭合复位内固定术或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进行Ⅱ期确定性治疗。

1.3 观察指标 统计比较两组患者抢救的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并记录患者的出血量、手术治疗时间、ICU停留时间以及机械通气时间等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1.0版本的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差异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救治效果和相关指标比较(表1)试验组和对照组救治的成功率分别为97.44%(38/39)、89.74%(35/39),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χ2=3.467)。试验组患者的出血量低于对照组,ICU停留时间以及机械通气时间等时间指标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比较(表2) 试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5.13%,低于对照组的17.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救治效果和相关指标比较()

表1 两组患者救治效果和相关指标比较()

ICU停留时间/d对照组 39 632.71±44.13 7.72±1.23 12.45±1.38试验组 39 320.34±32.79 5.40±1.15 8.27±1.11 t值 5.927 4.593 5.106 P值 0.006 0.014 0.012组别 例数 出血量/mL 机械通气时间/h

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比较[n(%)]

3 讨论

从20世纪80年代起,ETC技术被临床广泛应用于多发伤合并骨折患者的治疗中。那时临床认为对于多发伤合并骨折患者,早期进行骨折的固定治疗能促进骨折愈合,并减少肺部并发症,故选择在受伤的24 h内进行确定性固定手术治疗[8-9]。但是近年来,不少学者在临床实践中发现病情严重的多发伤合并骨折患者,体内往往伴有较高水平的炎症反应,肺、胸腔、腹腔、颅脑等多个器官组织均可能受到了急性损伤,失血量较大,在此条件下,进行扩髓、内固定等手术操作时,手术的耗时长,患者的耐受性差,并发症多,另外早期手术时的医源性创伤可能会诱发机体出现凝血功能紊乱、大量失血,造成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死亡率高[10-11]。因此,DCO技术理念随之应运而生。DCO技术更注重患者早期损伤的控制,首先积极止血,处理软组织损伤,避免感染,快速稳定病情,患者的生命体征平稳,另外骨折的外固定也是DCO技术的关键部分之一[12]。它通过外固定支架等方式对患者的骨折处进行固定,避免骨折断端移位,造成额外的二次损伤,再通过扩充血容量、升温、纠正酸碱失衡、呼吸支持等方式修复患者的各项生理机能,改善其机体的耐受力,降低手术风险。然后系统评估患者的病情后,再行复位内固定术进行Ⅱ期确定性治疗,有助于降低手术对于患者的不良影响,降低并发症,促进其后期的康复[13-14]。本次研究中试验组患者的出血量低于对照组,ICU停留时间以及机械通气时间等时间指标均短于对照组,且试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果与李运进[15]的研究一致,显示在严重多发伤合并股骨骨折患者治疗中应用DCO技术,能减少相关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应用效果良好。不过本次研究中试验组和对照组救治的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可能与本次研究纳入的样本量不多有关,由此产生了偏差。因此DCO技术对于降低严重多发伤合并股骨骨折患者的死亡率方面作用还需要临床进一步研究验证。

综上所述,在严重多发伤合并股骨骨折患者治疗中应用DCO技术,能减少相关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应用效果良好。

猜你喜欢

股骨骨折差异
王阿姨骨折康复记
不可忽视的“一点点”骨折
JT/T 782的2020版与2010版的差异分析
相似与差异
股骨近端纤维结构不良的研究进展
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与PFNA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比较
找句子差异
男女生的思维差异
伤筋动骨怎么破
伤筋动骨怎么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