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8巴基斯坦考古笔记宜乘东风走西路,复取南书向北归

2020-01-08郭泰宗霍嘉西李曼

大众考古 2019年7期
关键词:考古遗址巴基斯坦

文 图/郭泰宗 霍嘉西 李曼

2018年11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复,由河北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和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三家单位联合组成赴巴基斯坦联合考古队,简称“巴国联军”(水涛教授、汤惠生教授戏语)。考古队经乌鲁木齐转机,在巴基斯坦当地时间11月2日上午8时抵达伊斯兰堡国际机场,由此正式开启了巴基斯坦考古之旅。

巴基斯坦位于南亚次大陆,印度河孕育了这里的古代文明,是与古中国比肩的文明古国,其史也煌煌、其美也烨烨。1902年,英国考古学家约翰·休伯特·马歇尔主持发掘了哈拉帕遗址,并以此命名哈拉帕文化。这次轰动世界的发现不但吹响了印度河文明考古发现的隆隆号角,更向世人展示了距今4500年前后印度河流域先民所达到的文明高度,所有证据都表明这是一个已经出现城市并使用成熟文字的辉煌文明体。一百多年来,西方考古学家一直主导着这一区域的考古发掘工作。因为哈拉帕文化无法阻挡的魅力,马歇尔爵士“后继有人”,一大批西方考古学者相继来此发掘,期许有更大的发现。但是国际风云诡谲多变,随着最后一支美国考古队于2007年黯然离场,西方考古学家们“梦断于此”。十余年后的今天,对于中国考古队来说,我们只是近年来众多奔赴国外参加中外合作考古项目的其中一支;但对于巴方来讲,这次合作不仅显示出一种认同和接纳,似乎更隐含着另一份对中国的感情,无疑此次发掘将会被视为中巴战略合作关系中的一页,同时也将是“一带一路”战略中文化交流的一环。

中方工作队合影

工作篇

在南亚次大陆,可能一座土墩(mound)便埋藏了一个时代。此次发掘地点是伊斯兰堡近郊阿托克地区的Jang Bahatar遗址,这是一个直径70米、高约10米的大型土墩。其东侧因为长期遭到当地村民取土,已被夷平,其西侧顶部因为尚存有建筑得以保留,所以整个遗址呈一个被切去半边的馒头形,而切面便是现在所能观察到的崖壁,我们的探方布设在崖壁之下。在发掘伊始,我们拍了一张全家福,看大家神采奕然,颇有“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日缚住苍龙”般的壮美豪情,飞扬的旗角,也预示着这次发掘工作必然旗开得胜。

袋状灰坑(半地穴式房屋)

发掘探方

田野考古项目在实际推进过程中,发掘面积一定要计算合理,既不能“小打小闹”,也不能“铺大摊多”。此次布方通过先期测算遗址面积及地形,目测崖壁剖面出露地层层位关系,结合手动打孔钻探,最终由几位老师商定在遗址东侧布设一条2×40米的大型探沟,这样不仅可以在前期遭破坏的地面上直接向下发掘此遗址中最早的遗迹,而且可以连续观察同一时期遗迹单位从遗址中心向东缘的变化情况,称得上“进可攻退可守”。发掘过程中揭露出完整的袋状灰坑(半地穴式房屋),且出土了大量遗物,这些器物以陶器居多,兼有诸多石器、料器等。这不但提供了观察当时人类生产技术和生活水平的实物证据,还可以透物见人,通过论证遗迹和遗物关系有根据地重建当时在此地生活人群的日常活动图景。

安全篇

工作队与安保人员合影

巴基斯坦各地大大小小的分裂组织、武装势力、恐怖主义和极端分子一直侵蚀着整个国家的机理。我们的发掘地点位于伊斯兰堡近郊,算是较为安全之地。但是从阿托克警察局及国家武装力量给我们配备25人的安保力量来看,我们需面对的潜在危险是怎么预估都不过分的。在这样的形势下,几位老师顶着莫大的压力与阿托克警察局反复进行交涉,甚至因为双方各自坚守立场一度使得局面僵持不下,以至巴方竟宁愿不让中方开工,也不愿承担因中国人的安全问题而给他们造成的压力和责任。此中症结便在于我们希望项目经费“好钢要用在刀刃上”,发掘工作之外的开销,能省则省。

好在巴方最终妥协,但接下来突闻我国驻巴基斯坦卡拉奇总领馆遇袭,这起专门针对中国人实施的恐袭使得安全形势一下子又变得紧张起来,我们团队立刻开始集中进行安全培训。培训的主要项目有:听懂驻地保安哨声信号,能够分辨普通情况和紧急情况下不同的音频;面对武装分子的袭击,不要惊慌失措、大喊大叫,安静地找到房间内可隐蔽的角落等待救援;清楚了解最快能到达的安全地点,以及躲避子弹的跑动姿势。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安全的国家之一,我们之前从未感受过那种危机四伏、自身生命安全受到威胁所带来的恐慌感,突然潜意识里冒出危机感,让大家有了更多思考。来到巴基斯坦后的许多个静静深夜,我们都听到了枪声,当子弹从枪膛中射出那一瞬间炸裂空气形成空腔的声音清晰有力传入耳朵时,那是一种听不出远近,但心生忐忑、心底发凉的感觉,这种感觉绝难忘记。

局势最紧张的那段时间,工地安保人员分为四组,形成三层防卫,最外层的两个保安,分别把守在大路通往工地的南、北两个小路口。第二层的保安驻守在我们所在院子的外院落,这里是当地的一个医院,医院大门朝西,从大门进来就是遗址区。第三层的保安就守在我们小院子门口,一直就在我们身边。每天上下工,我们的车都不走来时路,绕道、折向、掉头。总之,不让别人掌握我们上下工的规律。

窣堵坡遗址

学习篇

在休息的日子里,我们考察了窣堵坡(Stupa)遗址,相传这里是玄奘法师取经的重要一地。虽然现在繁华褪去、落花寂寥,只剩残垣断壁、荒草没膝,但根据遗址范围及布局可以想见当时这里定然是高僧说法、大德讲经之地,梵音齐唱、佛光普照之所。遗址中有一棵枝叶繁茂的菩提树,阳光映射其上,似乎每一片菩提叶上都散发着佛理、萦绕着禅意。遗址讲解员得知我们来自中国,特意带我们来到遗址西北角的一处房址,说此处就是当年玄奘法师学法时的禅房,法师以大毅力、大智慧,为求取真经,渡尽劫波,九死不悔。在一路风尘中修习佛法,在一世红尘中体悟禅心。最后,他必然是在这里与众多高僧大德坐而论道,定然是在菩提树下悟出“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的真谛后,才拈花一笑、负笈东归的吧。

锡尔卡普城

锡尔卡普城(Sirkap)为公元前2世纪巴克特里亚希腊统治者征服此地后所建。锡尔卡普城分为3期,早期属巴克特里亚希腊人统治时期,中期为塞种人统治时期,晚期为帕提亚人统治时期。整个城址南北长600多米,东西宽200多米,呈“棋盘式”布局。街道纵横交错,中规中矩,一条大街贯穿城市南北,邻街房屋布局多样,盖以店铺居多,可以想见,这里当时应是一座物阜民丰的大城市。城中现存可辨识且最有名的建筑遗址有三处,分别为宫殿、双头鹰庙和穹顶庙遗址。锡尔卡普城中石砌墙基形制在我国古代建筑中不见,将原石打制成大石块和小石片备用,大石块平层摆放,石块间隙中叠砌小石片,再加灰泥于其中,使得墙基牢固且美观,非常具有特色。

生活篇

谈及生活,吃当然为第一要义,阿兰先生每天下班回来都要作一番祷告,我们也有信仰,不过是用美食来祭自己的五脏庙。李永宪老师是做饭能手,在这里,李老师第一次成功地把一般人煮不烂的巴斯马蒂(basmati)大米熬成了粥。汤惠生老师的绝技是青海特色的羊肉汤,冬天和羊汤极其相配,最好是刚杀不久的羔羊,肉不要太瘦,剁成块,大小适中。清洗两遍后入锅,不需要太多料,姜块、葱花足矣。煮好后撒上香菜,羊汤虽不见得会熬得多么浓白,但在冒着一缕热气、尚飘一丝膻味的羊汤面前,任谁也绝对是把持不住的。水涛老师的招牌是新疆口味的大盘凉菜,凉菜一般是上桌第一道,讲究无汁无腻、有形有色。水老师炮制,入菜三味,白色的萝卜、绿色的黄瓜、再加上红色的番茄,色彩的张力本来就比较饱满,再加白色,看似色调转淡,但是却形成了大色块有力的纵深感,这样形成的长波电磁更容易被人眼所捕捉。加之味道清淡爽口,这往往是最先吃完的一道菜。阿兰先生的不传之秘(说是不传,已经早被大家偷师了)是巴基斯坦甜茶,甜茶的做法看似简单,但胜在对火候的把握,以及对茶叶、牛奶、水和糖这些原料配比的掌控上,茶多则苦、奶多则腻、水多则淡、糖多则齁。此外,巴基斯坦引进的非洲水牛所产牛奶不但喝起来口感好,煮出来的奶茶更是浓甜香郁。

晚餐

驻地菜园

当然,说到中国人的天赋技能,那还是要说种菜。房前屋后要是有空地,非得都种上菜才心满意足,不然心里肯定空落落不是滋味,寂寥廖又生闲愁。在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工具、解决了保温、水肥问题后,园子里开始有了油菜、生菜、香菜、葱、蒜、萝卜。

无论岁月是否静好,光阴依然变换。2019年1月9日是我们回国的日子,《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兮,雨雪霏霏”恰当地表现了大家的心绪,这里面有我们对巴国的感恩、不舍和祝福,也有将要回到祖国的期盼、渴望和兴奋。回首这段在巴基斯坦考古发掘的日子,这段经历盛满了酸甜苦辣咸煎熬不出的咖喱美味,洒满了金银铜铁锡熔炼不出的宝珠珍贝,盈满了宫商角徵羽吟唱不出的文物至美,更溢满了生旦净末丑演绎不出的心神俱醉。这既是浮生一梦,又是我们这一页人生旅途中的信笔而游!

猜你喜欢

考古遗址巴基斯坦
十大考古发现
考古学家怎样发现遗址?
考古出乎意料的几件事
3300万巴基斯坦人受灾
大河村遗址仰韶文化房基保护加固修复
元上都遗址出土石刻的保护与研究
三星堆考古解谜
辽上京遗址
“考古”测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