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有效教学策略探析
2020-01-07徐桂兰
徐桂兰
摘 要:因为传统的课程教学模式的影响,当前许多小学高年级数学老师在对数学应用题进行讲解的时候,使用传统、陈旧的课程教学方式,这样让数学课堂教学变得更加枯燥和沉闷,将造成学生学习兴趣不断下降,很难实现预期的课程教学目标,不能实现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提升和综合素质的提升。作者在本文中就当前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现状展开了分析,对此提出一些有效的解决举措。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有效教学策略;探析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31-0138-02
【Abstract】Because of the influence of the traditional curriculum teaching mode,many senior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ers use the traditional and old curriculum teaching methods when they explain the mathematical application problems. This makes the mathematics classroom teaching more boring and boring,which will cause th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declining,and it is difficult to achieve the expected teaching objectives and students' comprehensive learning ability The promotion of strength and comprehensive quality. In this paper,the autho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mathematics application teaching in senior primary school,and puts forward some effective measures to solve this problem.
【Keywords】Primary school;Senior mathematics;Application problems;Effective teaching strategies;Analysis
隨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往传统的课程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实现对人才的高质量培养。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工作正在深入实施,各种教学方法的创新实践正层出不穷。对此,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改革工作也正在逐步推进,其目的正是希望提升学生对数学应用题的学习效率,推动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全面提升。
1.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在教学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分析
(1)应用题教学形式比较单一
小学生因为正处于人生成长的初始阶段,通常对新鲜的事物好奇心比较强,但是自制力比较差。所以,小学高年级数学老师在对应用题进行讲解的时候,如果讲课方式比较单一的话,将容易让学生失去对应用题学习的兴趣。因为数学学科的特性原本就容易导致小学数学老师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容易出现教学形式单1.抽象的问题,且教学内容也存在单一化的现象。这些问题的存在就让小学生对数学应用题的学习感到十分困难,老师的课程教学难度也不断增加。为了提升学生的考试成绩,教师就通常使用题海战术,让学生对数学应用题的学习容易产生一种反感情绪,慢慢地丧失对数学课程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2)在应用题讲解的时候不注重发挥语言教学的作用
小学高年级数学老师在对应用题进行讲解过程中,通常重视让学生记忆数学公式,对语言教学的作用不太重视,这样使得课程教学过程变得更加枯燥和无味,学生在对应用题学习时更多的时候是无精打采,很难实现预期的课程教学效果。
(3)类型化等问题比较严重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许多老师为了让学生的数学考试成绩得到提升,就使用固化的试题开展练习。例如,对某个应用题的解答方法进行讲解之后,就会让学生根据解答步骤来对相同类型的数学应用题进行解答,这样就容易造成学生应用题解题思维的固化,不能做到对数学知识的灵活应用,不能创新应用题的解答方法。
(4)不够重视学生对实际问题的理解
许多小学高年级数学老师在课程教学的时候,将应用题看做是一个单一化的数学问题来解决,不注重加入一些实际生活的案例,这样就使得学生在应用题学习的时候就形成一些对实际生活毫无价值的思维方式。这样教学模式无法让学生做到将实际问题、数学问题以及应用题解题公式之间进行良好的转化,学生通常只能程序化、机械化地学习,思维能力虽然也能实现提升,但是学以致用的能力却没有得到较好的发展。
2.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有效教学的具体策略分析
(1)将应用题教学内容生活化
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通常是来源于日常生活,但是有些应用题也是和学生的具体情况不相符合的。对此,小学高年级数学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努力将应用题的抽象理解变为学生所熟知的生活化的问题。比如,可以将复试购买问题转化为小食品的购买;将公路修建进度变为学生看书的进度;将甲乙城市之间的距离变为学生从家到学校的距离。也可以将纯文字类的数学应用题变为图表,这样学生就能很好地理解数学应用题的含义,推动学生学习兴趣的进一步提高。
(2)将应用题教学内容开放化
为了锻炼和提升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对于数学应用题中条件的运用能力,小学数学老师可以将应用题设计成开放类的问题。比如,可以将数学应用题中的有效条件进行隐藏,让学生在缺乏有效思考的条件下,自行对这些条件进行补充,进而对应用题进行解答。此外,也可以将很多种条件都列出来,由学生自我组合和设计应用题,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并进行解答,教师再根据学生所设计出来问题的难度以及解答结果进一步了解和考核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情况。
(3)注重提升学生对应用题学习的自主性
小学数学老师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还可以通过指导学生自己编写应用题,或者同学之间互相编写应用题来提升课程教学的开放程度。通过这种练习模式,让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不断提升,同时还能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出题者的用意和思路,进而培养学生在今后应用题解答过程中的审题能力,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自主学习的快乐,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推动提升学生的想象力,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4)注重发挥语言教学的价值作用
小学高年级学生对于应用题的解答,除去智力上的问题,一些学生对应用题的理解能力通常存在一定的困难。学生在解答应用题的时候,往往不能正确地寻找已知条件。所以,在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解答过程中,教师要高度重视对学生语言基础的训练,注重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开展针对性的练习,让学生真正地读懂、理解题意,用自己的语言来讲述应用题的条件以及需要解决的问题,对不同条件之间的关系能够正确地理解。教师在课程教学讲解过程中,可以借鉴小学语文老师推动学生语言运用能力提升的方法。例如,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口头作文;数学课程教学中,让学生讲述对应用题的理解和自己的解題思路。
(5)注重对传统解题方式的创新
许多小学高年级数学老师在对应用题解题方法进行讲解的时候,通常将固定的解题思路讲解给学生,或者要求学生根据老师的解题思路来进行解答,学生在学习中只是被动化地接受应用题的解题过程,这样就禁锢了学生对应用题解答的思维,也严重地降低了学生对应用题的创新解答方法的研究。对这个问题,小学高年级数学老师在应用题讲解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数学学习思维,在有针对性的指导下给予学生充足的思考和探索时间,最大化地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操作,让学生通过深入思考来寻找新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最大化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思维创造性。
(6)运用题目图标来提升学生对应用题的解题水平
题目图标指的是数学应用题中相应的图形或者表格,学生如果能够准确地识别各类图形或者表格,将有助于推动学生解题能力的全面提升。在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以图标中所呈现的数值以及数量关系进行更好地理解。因为小学时期,学生的识字量比较有限,有的时候不能很好地理解题意,因此有的应用题是以图像和表格的方式进行呈现的,这样图标就成为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的一种重要的描述方式。所以,让学生学会准确地理解和识别图标,也是学生正确解答数学应用题的重要基础性条件。
3.结语
作者对当前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着重分析了应用题教学中的困难。提升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应用题解题能力,将是一项长期的教学任务,这也需要小学高年级数学老师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要根据自己实际的教学经验,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制定出有效地提升数学应用题的解答方法,推动学生数学学习综合能力的提升,为学生今后更好地学习数学课程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卢木水.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有效教学策略[J].新课程小学,2014(04):81-82
[2]苟奕平.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探索[J].成功(教育),2008(02):87-88
[3]李录琴.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有效教学策略[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7(03):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