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然教育理念下的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研究

2020-01-07彭浩楠张耀

艺术科技 2020年23期
关键词:自然教育城市公园景观设计

彭浩楠 张耀

摘要:在当下儿童自然缺失症盛行的社会背景下,儿童与自然的关系正逐渐被分隔。城市公园是进行自然教育的主要场所,而当今多数城市公园的设计中,儿童自然教育的需求却没得到体现。城市公园在儿童自然教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指出现有城市公园中自然教育场所存在的种种问题,总结自然教育的形式,最后根据现有问题,提出自然教育理念下城市公园景观的设计策略。

关键词:自然教育;城市公园;景观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86.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0)23-0-02

自然教育是以自然环境为背景,以人类为媒介,利用科学有效的方法使儿童融入大自然,通过系统的手段实现儿童对自然信息的有效采集、整理、编织,帮助儿童形成社会生活有效逻辑思维的教育过程[1]。自十八大生态文明建设要求提出以来,自然教育在我国逐渐得到重视,城市公园的自然教育功能要求也逐渐被纳入设计人员的构思中[2]。

现今,随着我国城市的拓展开发与经济发展的腾飞,建筑空间挤压了儿童的户外自然游戏空间[3],这也造成儿童自然缺失症在我国儿童群体当中普遍流行。时下手机短视频的流行也造成了儿童对手机等智能电子产品的依赖并排斥户外活动,而其中部分暴力、色情、负能量的内容对儿童的身心发展也会产生不利影响[4]。儿童的学习及身心发展主要依赖于学校和社区,同时公园里的集中绿地也是儿童参加自然教育更有效的场所,儿童在公园中能获得真实的自然体验。因此,设计人员在进行城市公园景观设计时必须着重注意儿童在自然环境中学习、认知、成长的空间功能。

1 城市公园中的自然教育

传统认知中的学习场所一般是学校,而学龄前儿童的认知与学习大多发生在居住区周边的城市公园中。城市公园是城市绿地系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给人们提供了游玩、观赏、呼吸新鲜空气的场所,是城市中的儿童距离大自然最近的地方。同时,儿童天生的探索冒险性让他们对周围的一切事物都有极强的好奇心,城市公园中多元景观所创造的活动也能激起儿童探索自然的欲望[5]。儿童在城市公园中游玩、自主探索不仅能获得身心体能的发展,还能学习自然科学知识,并且能在踏入社会前锻炼社会交往、交流互动等能力。

2 现有城市公园中的自然教育场所存在的问题

2.1 儿童友好型城市倡议未能在当今城市公园设计中体现

1966年,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正式发出儿童友好型城市倡议,倡议指出,“儿童人生要有良好的开端,健康成长,备受关怀”,儿童的生理、心理需求尤为重要。在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设计师需根据不同年龄段儿童的不同特征“因材施教”,以此体现社会对下一代的关怀。

2.2 植物设计不够自然,色彩不够丰富

在城市公园的植物设计中,多数公园未能着重体现自然的野趣,而多为形式优美的曲线灌木带和组团绿化的种植模式[6]。没有富有大自然野趣的景观,而是更注重观赏性,但却缺少了人与景观的互动[7]。另外,丰富的植物色彩搭配能使画面更加明朗,也可以增强儿童活动空间的趣味性,同时可以作为学习资源丰富儿童的认知[8]。

2.3 缺少儿童自主探索学习、社交空间

相对于学校课堂,儿童在自然环境中的自主探索游玩往往是最有效的学习。城市公园设计要能够激发儿童的游戏热情,使儿童能够通过游戏了解世界。在培养儿童创新意识、自主探索意识的同时,使儿童能在自然环境中锻炼身体机能、学习自然知识[9]。目前城市公园的大多数游乐场和儿童游乐空间的设计建造仅考虑安全性和视觉效果,对鼓励儿童自主探索自然,在自然中认知与社交并没有帮助。

2.4 游乐设施单一、雷同

现今城市公园中的儿童活动游乐设施同质化严重,大多为滑梯、蹦床、秋千等现成品,没有根据不同年龄段儿童的行为特征来专门设计游玩设施[10],儿童在游玩时缺少与大自然的互动。

3 自然教育形式

2012年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新时代“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之一推出之后,以研学旅行、科普宣传、生态文明教育为主题的各类机构先后成立。根据中国科普研究所的调查数据显示:自然教育机构数量以自然学校、自然中心类和户外旅行类居多,还有生态保育类、自然保护地类、博物场馆类等。

3.1 自然游学

自然教育机构中最常见的就是“自然游学”形式[11],如位于天津的游百格自然工作室所推出的自然游学业务,他们会邀请专业的老师以风趣幽默的方式带领亲子深入探访国内外自然保护地,在习得自然知识的同时,和自然万物进行亲密接触,建立完整的自然观。

3.2 自然体验

体验性是人类的一种能够身临其境、亲密接触的感觉[12]。以成立于2014年1月的小路自然教育中心为例,他们的主要业务之一就是“乡育未来”,在乡村农场与学校建立以自然教育为主题的自然体验基地,在农场内为儿童提供农耕、采摘等农事体验的自然教育。

3.3 自然观察

自然界中的各类生物资源种类丰富,对低年龄段的儿童来说,认知世界的第一步就是学会观察。我国时下最流行的就是由民间机构或政府组织的观鸟活动,以宁夏举办的“沙湖国际观鸟节”为例,沙湖得天独厚的鸟类及自然资源为人们提供了独到的观察体验,满足了学生及家长对于观赏、体验、学习的需求。

3.4 自然教室

日本于1982年成立的“Whole Earth”自然學校全年都有丰富多样的自然学习活动,从幼儿到高年级,他们为儿童提供了体验自然型环境教育课程,针对团体的课程则包括食品制作、户外体验学习等。学生们可以在室内课程中学习如何制作奶酪、如何纺线和染布等,学生们还可以在室外接受野外生存经验的培训,为儿童培养了灾后应急能力。

3.5 亲子互动游戏

亲子通过户外的互动能更多地接触到外界的信息,通过不同的空间内容和空间元素可以影响亲子互动[13]。同时,进行益智游戏有助于提高儿童的认知能力、培养儿童的创造性思维,有助于儿童人格的形成[14]。相对于室内的亲子空间,户外环境能让孩子无障碍地奔跑,亲子能在户外进行更多趣味性的、更具自然体验感的互动活动。

4 自然教育理念下城市公园的设计策略

4.1 以儿童友好型城市倡议为设计前提

在城市公园设计时,要以儿童友好型城市倡议为前提,充分考虑儿童的权利及需求。根据儿童游玩、观察、探索、学习、交流等不同的需求对现有空间进行功能性划分,再根据不同空间的功能组织不同活动,让儿童及公众参与进来,为儿童提供不同的感官体验,帮助儿童初步树立责任意识、社会角色意识等。例如,以湖南省长沙市育才第三中学“娃娃农园”为例,其在城市公园中设计了一块公众参与的菜地,进行果蔬花卉栽培;并在农园区域内设置了“学习天地”,为孩子们提供了科普空间;此外,教学楼外墙还增设了与屋面排水管相连的雨水花园,将雨水收集、净化和灌溉的科普教育融为一体[15]。

4.2 营造自然环境为基底的游玩场所

设计时要使城市公园中的整个绿地都可作为儿童游玩的场所,而不仅仅是在公园中单独划分出儿童游玩空间。在城市公园设计中,可根据地形特征,设计出林、山、水等不同地貌的自然教育场所。林下空间可作为儿童的观察、探索、交往的场所,儿童可在树林里观察树木的表皮纹路、叶脉的形状、树木的果实等,林下的枯枝、枯叶、石头等自然材料可以为儿童的“搭建欲望”提供原材料,自然材料的硬度、外形特征也给儿童提供了认知自然的天然“教具”;起伏的地形对1~6岁的儿童来说是一种微观意义上的“山”,在其中攀爬、奔跑不仅锻炼了儿童的身体机能,还能锻炼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在陡坡,年龄稍大的儿童会帮助年龄较小的儿童一起攀爬,与此同时也培养了孩子互相帮助的美德;水所表现出来的亲和力不仅使成年人对其有着特殊的喜爱,儿童也十分喜欢戏水,因此,在设计儿童亲水空间时,可以考虑设计浅水滩,并设置安全范围线,给儿童提供一处认知水生植物、学习水安全知识、增强水资源保护意识的场所。

4.3 行为互动的情景体验空间

互动能拉近儿童与自然的距离,独特的情景设计能让儿童获得行为互动,让儿童在情景空间中忘我奔跑的同时对自然环境产生初步认知[16]。沉浸式设计满足了人们更深入地与空间、与他人进行交流的需求,建立起了人与人、人与物、人与空间之间的联系[17]。例如,杭州城市阳台附近有一处灯光互动装置,在夜间环境下,其通过灯光营造出一处海边沙滩的情景,海浪一下一下地拍打着沙滩,当人们走过时脚下的海水会激起一片片的水花,同时还伴有水花溅起的声音,水中的鱼虾等也会因“惊吓”而快速游走。在这种充满乐趣的情景互动体验空间里,儿童能在体验海水的同时认识到了海里不同生物的类型及其行为特征。或者可以在儿童活动空间内放置几个动漫主题的植物雕塑,这也能让儿童与物产生情感交流,同时也增加了空间情感叙事的体验感[18]。

4.4 构建亲子互动空间

相关调查表明,家长带孩子去公园的游玩设施玩耍时,一般都会让孩子们自己去找别的小孩一起玩,而家长则会在一旁坐着与其他家长闲聊。家长在孩子身边进行引导或与孩子互相帮助一同游玩能极大地增加孩子与大人之间的交流,也可以给孩子提供寓教于乐的自然教育体验。所以在设计儿童活动空间时,要考虑到亲子互动空间的功能要求,可设计供家长与孩子共同进行的游戏装置。

5 结语

城市公园对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一个具有自然教育功能的城市公园设计要能激发儿童的自主探索欲望、游玩欲望,而自然教育的理念如何体现则需要设计师在设计时着重考虑,要让孩子们在自然环境中游玩学习,在游玩中进行社会交往,以此帮助孩子在步入社会前树立互相帮助、自主创新等意识以及正确的自然观。

参考文献:

[1] 朱宝义.实现儿童与大自然的有效联结[EB/OL].北京北研大自然教育科技研究院,https://lx.huanqiu.com/article/9CaKrnKf2r9,2020-11-30.

[2] 熊瑶,严妍,张秀.生态文明背景下郊野公园规划设计策略研究——以湖南株洲天池公园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20(13):108-109.

[3] 张晓晶,吴冬蕾.景观都市主义视角下城市边缘区域景观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20(20):78-79.

[4] 张宁,陈佳惠.浅析Vlog作为新兴短视频的现状及治理[J].大众文艺,2019(23):180-181.

[5] 赵晓慧,汤箬梅.心理安全视角下的儿童景观设计策略研究[J].大众文艺,2019(16):153-154.

[6] 吴逸,叶洁楠.传统园林造园手法在当代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的运用——以常州市人民公园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20(10):81-82.

[7] 李欣,王夕倩,钱丽红.现代化居住区景观设计的植物造景美学[J].艺海,2020(05):88-89.

[8] 高睿彤,王夕倩.基于色彩景观的儿童户外活动空间设计研究——以东莞万科中天城市花园儿童“活力谷”景观设计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20(13):94-95.

[9] 斯黛拉·克里斯蒂,吕金云,方艺瑾,等.城市儿童空间设计中的认知科学[J].景观设计学,2020,8(02):84-99.

[10] 庄佳.重塑城市公共空间活力——浅谈丹麦哥本哈根公共空间衰退与复兴[J].艺海,2020(07):134-135.

[11] 赵敏燕,董锁成,李宇.自然教育,应该这样教[N].光明日报,2019-04-13(12).

[12] 丁润怡,吴冬蕾.体验性儿童公园景观设计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上),2018(12):80-83.

[13] 李希博.户外景观环境中亲子互动空间设计研究[D].四川:西南交通大学,2014:86.

[14] 石靖敏,徐雷.从益智游戏中培养儿童艺术兴趣[J].大众文艺,2019(13):87-88.

[15] 彭姗妮,周晨,周雅昕.儿童友好型社区营造中的参与者社会网络构建與分析——以湖南省长沙市育才第三小学“娃娃农园”营造实践为例[J].景观设计学,2020,8(02):36-51.

[16] 邱天语,管雪松.早教中心儿童活动空间的互动式环境设计研究[J].家具与室内装饰,2019(07):106-107.

[17] 高婧.叙事与体验:城市公共空间的沉浸式设计与表达[J].美术教育究,2020(13):92-93.

[18] 吴馨宇,田晓冬,萨兴联.公共景观空间雕塑情感化叙事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20(06):71-72.

作者简介:彭浩楠(1996—),男,江苏常州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城市景观。

张耀(1961—),男,江苏南京人,本科,副教授,系本文通讯作者,研究方向:环境艺术。

猜你喜欢

自然教育城市公园景观设计
我将打扫城市公园
巧用景观设计和谐中的一致化
色彩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浅析城市公园中的景观设计
论城市公园设计
高科技园区景观设计探讨
浅析城市公园种植设计
利用农村花木文化资源,开展幼儿园特色教育活动
自然教育的内涵及其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