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刻门楼装饰特色研究
2020-01-07张知祺李元媛
张知祺 李元媛
摘要:本文以太湖流域明月湾古村落的雕刻门楼为研究对象,从村落的人文背景入手,依据雕刻门楼的发展背景和地位为主轴做文化透视,探寻古村民居雕刻门楼的装饰特色,包括门楼装饰的人文背景解读、地域特色、雕刻特色等方面,分析其特征对新时代古村落建筑内涵价值提炼与太湖流域古村传承特色的重要参考价值。
关键词:雕刻门楼;装饰特色;古建筑群落;太湖流域
中图分类号:K87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0)23-00-02
在民居的传承发展中,建筑装饰总能深刻反映区域意识形态、地域特征、艺术造诣、审美偏好。而在众多装饰中,门楼作为极其常见的古代建筑,由于其所处特殊的空间方位,且具有敬宗收族、表彰功名、教化子孙的作用,所以总是能够更直观地反映宅主、工匠乃至一片地域民众的价值理念,并以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方式直观记录地区的装饰演变史。门楼建筑的装饰艺术不仅体现跨时代、通地域的建筑人文背景、纹样特征、雕刻水准,而且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地普遍的审美习惯和民间世俗文化。
明月湾古村由于特殊的人文地理背景,该地汇集了移民文化、经商文化、地域文化及宗族文化,极大地丰富了该地雕刻门楼的装饰特色,使门楼成为鲜明的古村乡土人文文化与精良的建筑技艺碰撞的倾诉者、守望者和引路者。研究明月湾古村特有的门楼装饰风格,对充分研究太湖流域的建筑风貌特色有深远的影响。
1 明月湾古村落人文背景简述
明月湾村落原为太湖中的岛村,濒临太湖,地理位置幽绝,古宅较为集中。在古村内目前留存的古建遗址中,以北街的黄氏宗祠、敦伦堂、朱氏宗祠、礼和堂、吴氏宗祠等,南街的邓氏宗祠、裕耕堂、瞻瑞堂等为精,构成井字形布局的棋盘街。村内保存得较好的大宅一般都会设立一个砖雕门楼,不仅可将中庭院落一分为二,而且使得近门院子进深较短,在所限空间内凸显闭合感[1]。此类民居古建精巧门楼的形成、发展、留存不仅与明月湾得天独厚的地理优越性有关,也与明月湾所处太湖西山一带特殊的人文地理有关。
明月湾一带为南宋南渡官员的移民良选,其中不乏一些高官,而官员往往一定程度上普遍具有筑造良宅的经济支撑。由于战火连天,这些北方高官纷纷隐居江南地区,而明月湾古村是众数之一。此处地理位置幽闭,易守难攻,正是建炎南渡绝佳的避难场所。西山镇林屋山有《道隐园记》石刻,是这些隐逸贵族定居于此、兴修家园的佐证。长久隐居于此,注定必须精修宅所,而门楼是良宅外露的第一道界限,以至于大批高官移民带着北方特有的浑厚、苍劲的审美,使该地门楼成为多元文化汇聚的集大成体。
再者,地狭人稠的太湖湾区使该地外出经商蔚然成风,而大批富商群体业成之后,其众反哺古村的大势为村落精妙建筑装饰提供了极大的助力。依山傍水之处、花果鱼米之乡不仅是百姓安居乐业的土壤,而且明嘉靖年间也曾是倭寇掠夺的重心。在此局面下,拥有远见卓识的西山明月湾人为避风头,多加入洞庭商帮,其中以邓氏、秦氏、吴氏为先,家族血缘亲系将他们与古村紧密相连,并从族宗祠体现出来。再者,商贾莫不熟知“门面即脸面”,是以该地民居精妙的建筑特色可于门楼上体现尤盛。
近代风波不断,而明月湾古村在外经商的商贾修缮古村、接济乡民,使得古村得到广厦之荫。从明清时期的“钻天洞庭,遍地徽商”与江南商帮分庭抗礼[2],到近代以来携资入沪,太湖西山明月湾商人与东山商人组成的洞庭商人势头大起,多次为村修缮古建、铺路造桥,这也是明月湾古村躲避近代风波,至今保存较为完好的原因之一。
2 古村雕刻门楼装饰特色解读
2.1 门楼装饰的地域特色
2.1.1 流域取材的装饰特征
明月湾门楼雕刻取材以太湖流域一带善制的水磨青砖为主体。此种青砖闻名遐迩,明代此地陆慕御窑的炼出砖石甚至专为皇家特供,其砖石品质卓越可见一斑。长久以来,善制砖这一优越的地域条件逐渐成为古村一带建筑装饰特色的最有力辅助。明月湾雕刻门楼选材除了常用的水磨青砖之外,若需辅以石雕,则一般使用太湖流域当地盛产的太湖青石。
2.1.2 苏氏体系的装饰风格
明月湾古村落民居装饰受太湖之滨香山帮影响极大,具有典型的苏派门楼建筑风格[3]。且明月湾古村的装饰门楼一般为砖雕门楼,只有门楼周边少部分装饰会辅以石雕或木雕。经作者实地走访调查,古村内常见的砖雕门楼一般都沿袭典型的苏氏门楼体系,其主要形制基本固定,从上至下、从左至右基本结构为出檐、斗拱、拱垫板、上枋、兜肚、字牌、垂莲柱、下枋、挂落等。且古村砖雕雕刻门楼纹样及图案装飾一般集中于上下枋及兜肚处,雕刻运用围绕中心匾额展开,以视觉夹峙烘托雕刻门楼的寓意中心。
2.2 门楼装饰的雕刻特色
2.2.1 民间吉祥纹样的运用
古村雕刻门楼的纹样选用和运用极大程度上反映了宅主的价值理念、审美意趣和美好展望,并常常蕴含借物抒怀以及象征的手法。经笔者实地探寻考察,古村内门楼青砖雕刻花纹较为相近,而由于宗祠在古代除了作为祭奠祖先、寻根溯源的祭祀之用外,兼具家族会议、教育子女的功能,因此大多宗祠的建造精美程度总会高于家宅,几经比对古村门楼纹样,认为邓氏宗祠的二进门楼(图1)最具代表性。
此二门主要精妙运用了吉祥动物及自然风物纹路[4],兜肚处留有神仙人物雕刻,从其纹样题材的选取中可窥见一二。第一进砖雕门楼最上部飞檐部分采取砖雕仿木斗拱结构,上下枋选用高浮雕的凤鸟纹与鱼纹纹样技法[5],左右兜肚则使用圆雕和透雕结合的雕刻手法,以呈现海水云龙纹的纹样。门楼字牌居中的“五湖望族”四字,至今清晰可见,此字牌高悬不仅昭示了邓家家族的显赫,而且昭示了对外的开放包容,这也与第二进门楼所示“先贤遗风”相呼应。而第二进砖雕门楼的字碑采用阳文浮雕,其左右用透雕、浮雕和圆雕。此二进门楼基本使用纹样多为对称式与连续式连接,既层次多样,又无矛盾感[6],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古村内其余门楼除用此雕法外,还善用钩锁云纹(裕耕堂门楼)、回纹(黄氏宗祠、秦氏宗祠、裕耕堂门楼)、卷草纹(礼和堂门楼)做主体雕刻。
2.2.2 主题造型表达的精练
明月湾古村门楼的雕刻装饰图案组合自由,其雕刻构图和繁简程度往往随着上下枋等构建部位的形状和大小而布局。因此,门楼大体分主体繁复和简练两派,因古村门楼的花纹多而繁复,不同题材和画面装饰块面都有固定区位,从而篆刻经营雕刻主题的位置也随之固定,可有效规避花式烦琐的问题[7],大多于门楼上下枋以及兜肚位置内精准布局。
以邓氏宗祠、瞻瑞堂、裕耕堂为一派的繁复风的家宅大院门楼,其所表达的主题统一且严谨,并与字牌内涵关系密切。以人物造型为刻画主体时,多分主景和次景,且多有空间纵深感及人物动态感。人物背后的山石流水、林木花卉、飞禽走兽都有细致处理,仅门楼一处就可体现家族富贵的气势。如现属邓家的裕耕堂门楼(图2左上)便精于圆雕神仙人物,情节内串联灵芝、仙桃、祥云等吉祥图案[8]。在画面中,人物的眉眼视向、神态举止、头冠样式,以及人物群聚的身形姿态、动作趋向是刻画重心。画面内老者展卷向小儿传授教学,寄托了家族长辈对子孙的期望。侧后方的松树、山峦祥云说明画面造型取于室外场景,并且起到贯穿画面支撑下枋的结构性作用,具有以小见大、以点带面的重要性。
而秦家祠堂、吴家老宅礼和堂等以简练风为主的门楼,除花纹细刻、兜肚及上下枋处具有少部分主题雕刻外,其余都大块留白。村内礼和堂门楼(图2右)上下枋及兜肚处细刻兰花等寓意极佳的花卉图案,与其余三君子梅、竹、菊花一同为古村雕刻所常用,尤其为商贾家祠及家宅所善用,如此选材可烘托出宅主诚恳朴实的品格,表达宗族家庭对追求幸福、吉祥的渴望。图案选择简洁却不简单,门匾所处的视觉中心更为突出[9]。
3 古村落门楼装饰价值提炼与内涵传承
以敬宗收族、光耀门庭、教化家眷为建筑目的,明月湾古村将移民文化和经商文化兼收并蓄,尤其使门楼装饰具有较明显的历史及艺术特色[10]。多元化的兼容在满足正常生活需要和体现地区民众地位的同时,以物质文化遗产的方式输出文化,并由家族传承的方式体现,展露其于明月湾一带的繁华和兴盛的载体地位,并以尊贵低调的形式肃穆地讲述古村的建筑装饰艺术的繁荣[11]。只这冰山一角,便可给人勾勒出一幅中国封建社会晚期典型村落奇观,在流域一带具有一定的地域代表作用。
4 结语
明月湾古村落作为在太湖流域历史悠久而又在封建社会晚期达到建筑鼎盛的古老村落,其身上留存了太多中国建筑历史、人文文化的遗迹。本文选取小的切入点研究所讨论的门楼,其中所蕴含的地域文化、移民文化、经商文化、宗族文化汇聚成的建筑风貌,是在太湖流域得天独厚的地域风貌下滋养形成的,使古村建筑装饰富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人文特色和地域特色,并可从侧面体现明月湾古村乃至太湖流域的建筑风格,对于深入探讨太湖流域一带建筑特色具有重要的意义,也为后人研究太湖流域建筑特色提供了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 郑鉴智,王夕倩.唤醒空间——南京老城南糯米巷景观再生设计[J].大众文艺,2019(14):77-78.
[2] 刘思远,梁晶,张澳.徽派建筑元素在室内空间中的创新运用[J].大众文艺,2019(19):131-132.
[3] 侯懿娟,厉群.灰色在室内空间中的应用研究[J].大众文艺,2019(15):105-106.
[4] 敖寰亚,冯晓娟.浅谈博物馆吉祥物设计与应用[J].美术教育研究,2020(14):108-109.
[5] 李媛,徐雷.明代院体花鸟画的时代性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20(2):22-23.
[6] 李元媛.蘇南地区城市中家庭户外共享空间的设计[J].大众文艺,2018(23):95-96.
[7] 李丰旭,祝遵凌.纪念性景观空间与场所精神研究[J].大众文艺,2019(23):93-94.
[8] 张园.苏州西山明月湾古村落研究[D].苏州大学,2008.
[9] 曹亦南,熊瑶.中国传统门窗木雕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运用[J].家具与室内装饰,2020(4):110-111.
[10] 张佳茜,孙云鸿,李永昌.基于美学视域下的乡村景观改造路径[J].大众文艺,2019(24):61-62.
[11] 马晶纹,陈玮.闽南埭美古村落景观设计研究[J].大众文艺,2019(23):82-83.
作者简介:张知祺(2001—),女,江苏镇江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环境设计学。
李元媛(1980—),女,江苏南京人,博士在读,讲师,系本文通讯作者,研究方向:环境设计学、风景园林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