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赋能乡村治理

2020-01-07姚恩育吴佳妮

浙江人大 2020年11期
关键词:建德市建德账本

姚恩育 吴佳妮

9月28日至29日,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系列研讨——乡村治理数字化实践暨党建引领强村善治研讨会在浙江省杭州市建德市举行。本次研讨会聚焦党建引领和数字化两大主题,来自16个省(区、市)农业農村部门相关负责人和部分试点县(市、区)及邀请单位代表齐聚一堂,分享交流经验、推广管用做法,共同探索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路径。

2019年,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等六部委启动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工作。建德作为杭州市唯一的试点,围绕乡村治理的难点、痛点、堵点,突出党建引领、注重数字赋能,利用智慧治理手段,构建起“乡村钉”“清廉乡村智慧管家”等数字化平台,走出了一条乡村善治新路径。

小账本为乡村善治立大功

数字,正在改变乡村生活。

建德市三都镇松口村,位于钱塘江上游的古航道流域,水随山转,山伴云生。在这里,靠景吃景的村民们开办民宿是个普遍的行当。

村民钱爱新也不例外,在家门口开办了民宿。不过,与其他民宿有所不同的是,钱爱新家最近遇到的客人中有不少来自“钉钉”。“钉钉上显示我们家亮四盏灯,因此客人们对我家的环境、卫生等都很信任。”钱爱新这样说。

他所说的“灯”,就在家门口挂着:一块小小的房屋状的招牌上,4盏“柑橘灯”闪着温柔的橘色光彩。

这是三都镇的“特产”——智慧门牌。它也是建德市积极探索乡村数字化治理新模式的尝试举措中的一招,源于当地与钉钉探寻出的“美好账本”长效管理机制。

原来,三都镇通过积分增减、数据上云、门牌亮灯、兑换激励等方式,在“钉钉”APP建立了每家每户的“账本”,通过积分的形式反映农户每月参与垃圾分类、美丽庭院、爱心公益、邻里和睦、说事议事、创业致富等村级事务的情况。把村民意愿、村民需求融入乡村治理全过程,最大限度激发乡村治理活力。将“村里事”变成“家家事”,让乡村治理真正实现大家一起来。

在松口村刚引入“美好账本”积分管理的时候,有不少村民带着抵触情绪,认为这是村两委和党员队伍在“作秀”,搞面子工程。村民吴剑锋就是反对者之一,因为没有重视“美好账本”积分管理,每次公布红黑榜,他家都在黑榜上。

“每次都上榜也不是光彩的事情,看到邻居家的院子都干净整洁了,我也跟着他们学起来,按照‘美好账本的要求一点点收拾。”吴剑锋说,自己是被全村村民的实际行动“感化”了。

“美好账本”运行后,松口村的村容村貌,村民的习惯、责任意识都在一点点变化。以垃圾分类为例,有了“美好账本”后,全镇8015户投放准确率迅速提升32个百分点,垃圾日均回收量下降了近35%。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积分转化为家门口的评比灯。三都镇个性化定制“智慧门牌”,将每户积分转化为1—5个善治指数,每个家庭实时常态亮灯,激活村民比拼劲。今年7月实施至今,“三橘灯”以上农户从30%增加至65%,群众主动参与村级事务的热情得到了激发。

“以前说实话我没太在意自己家门牌亮几盏灯,觉得环境卫生好不好都是自己的事。后来我在钉钉群里看到大家都在发最美庭院照片,民宿、农家乐的生意也很好,我觉得自己也要做好。”红英饭店的老板回忆,在改善提升了之后,门牌的灯也从两盏变成四盏,现在的生意红红火火。

松口村党总支书记胡光兴说,善治门牌将村民的行为进行量化,“不但村民能看见,外边的游客也可以扫码,这样也起到监督作用,改变村里原来不好的风俗习惯,让大家真正做善事、当善人。”

此外,“美好账本”还让村民在参与乡村治理中得到实惠。村民在“美好账本”中的积分,可以在“美好超市”兑换小商品;达到一定积分可以按等级兑换500元、300元、100元的消费券,在加入美好消费券大联盟的商户里消费。“美好账本”的善治指数可以进行“美好信用贷”,由建德农商银行授予最高30万元的信用额度和最高20%的贷款利率优惠。同时,获得“美好之星”等荣誉的各类先进代表还能享受外出考察学习的“美好体验课”,以及就医绿色通道的“美好体检单”等服务。

“我们的初衷就是想进一步地发动群众、引导群众,一起参与到乡村振兴、乡村善治中来,通过‘美好账本形成群策群治的‘大合唱,带动村风民风改善。”三都镇党委书记张建明表示。

“乡村钉”探索数字治理新路径

作为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首批试点单位之一,建德市积极探索数字乡村治理新模式。“经过前期大量的调研、准备工作后,我们从7月起正式推动‘乡村钉参与到试点工作当中。”建德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袁思明介绍。

“乡村钉”是“钉钉”针对基层乡村治理开发的应用平台,与都市白领们熟知的“钉钉”略有不同,“乡村钉”显得更为朴实,在模块设置上也更切合基层治理的实际应用,因地制宜,以满足各地不同的乡情民情。

在具体做法上,建德选择了这样一条道路:以“钉钉”为基础,搭建“区县、镇、村(社区)、组、户”多级管理架构,依托“钉钉”的数字化组织管理和协同的优势,实现乡村治理和为民服务的在线化、精准化、实时化,并将乡村治理重要事务量化为积分指标,通过积分管理,激发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内生动力,提高乡村治理效能。

这一次,建德跑出了乡村数字化治理新速度。目前建德各街道平台总数288个,“乡村钉”已经覆盖了16个乡镇、240个乡村,32个社区。建立1个全市专办群、16个乡镇管理员群,村级全员交流群234个。

快马加鞭,起因于真实的需求。过去乡村治理中的种种难点和痛点在疫情背景下变成了凸显的问题,而这次的建德式探索,正是尝试用数字化方式克服乡村治理中人口精准管理难、群众内生动力弱、村集体凝聚力低、“政府服务的最后一公里”难以落实这四大难点。

袁思明介绍,“乡村钉”的数字化协同能力为乡村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了四个探索和创新:一是通过全域组织,深化乡愁链接;二是创新便民服务,让党群、干群“零距离”;三是让工作更简单,切实为村干部减负;四是让亮点更亮,让传统更好地传承。

借助“乡村钉”的平台,三都镇“美好账本”、梅城镇“千鹤妇女半边天”文化、莲花镇“集体报账会”、大洋镇“最多反映一次”等特色做法的历史传统、文化精髓、经验总结得到了更好的普及和传承,在“乡村钉”平台插上数字化翅膀,形成强强联合、优势互补的协同效应,打响具有建德特色、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全国品牌。

“智慧管家”监管“入微”公示“上云”

在建德市莲花镇小微权力监管中心,一台半人高的“智慧管家”一体机特别受村民欢迎,茶余饭后总会有人过来点点、看看。在一体机“智慧管家”的界面下,指尖轻轻一点,显示屏上就跳出了村民关注的各种模块信息:

“建房一件事”是农村建房管理,可以看到隔壁邻居审批建房的流程进度和审批依据;

“补助去哪了”聚焦民生资金管理,明明白白记录着上级拨付的资金最终的流向;

“我们是监理”则是工程管理,将村民关心的村级工程质量和进度“晒”在阳光下,还能经过后台大数据分析,向特定对象发送预警信息;

…………

村民对哪个事项有疑问,可以直接在该事项的下端投诉栏中提出意见。莲花镇纪委书记章洁打包票:“所有投诉,我们都会仔细调查,并在一个月内给投诉人回复。”

这是建德在运用大数据监督的基础上,创新“数字+三小”监管模式,将微权监管资源向村社下沉,构建的“智慧管家”立体化智慧监督体系。

实现乡村善治,离不开清廉乡村建设,离不开对小微权力、小型工程、小额资金的全面管理。“智慧管家”是村民的大管家,管的是村级事务的方方面面,聚焦村级资产管理、工程管理、民生资金管理、务工管理、失地农民保险、农村建房管理、最多反映一次工作、云端监察工作联络站建设八大事项,把传统橱窗里的公示单搬到“云”上,用通俗易懂的方式,第一时间推送到村民身边,当下事项可查看,过往事项可追溯,人人都成了“小微权力监督员”。

身边的“智慧管家”,正在对镇村基层治理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今年年初,临时用工被搬上了“智慧管家”平台,每一名临时用工的出工记录、工作成效都明明白白地展示在平台上,在所有人的监督下,未清洁到位的,扣除相应工资,完成情况较好的,给予适当奖励。

章洁告诉记者,不仅村里环境越来越好,村民的质疑声没有了,临时用工开支减少了40万元,还因为劳务公司承接了绿化、零星修补小工程等,实现盈利5万元。“这些盈利,都将用于困难户和低保户的慰问。”

除了一体机,“智慧管家”还在向更多端口延伸,建德市更多乡镇也在积极探索“智慧管家”的落地模式。在杨村桥镇,村民只要用手机扫一扫家门口的二维码,就能登录“智慧管家”中的“云端”监察联络站,实时了解各项工程实施情况,并可通过“新安清风直通车”“最多反映一次”等功能模块,对存疑的工程项目进行在线举报,实现“云监督”。在下涯镇,创新性地在“建德下涯”微信公众号中设置“云端监察”阳光站点,线上开展村级事务公开、重点项目公开等。

“每个‘家都是不同的,‘管家不可能一把钥匙开16个乡镇街道的‘锁。”建德市委常委、纪委书记、监委主任周萍英说,“各乡镇(街道)的基础和特色都有所不同,发展的定位和重点不尽相同,群众的需求和关注点也存在较大差异。因此我们在探索‘8+X监督模式,除了8个固定模块,还要求各乡镇(街道)把自己现阶段关注度最高的、村民最迫切想看到的X项事项,进行公开监督。”

接下来,建德市还将在推广覆盖度、功能完善度和应用深度上,推动“智慧管家”平台的监督效能持续优化,让智慧管理贯穿基层治理的全环节,打开基层法治、德治、自治“三治融合”一体推进的乡村善治新天地。

相关链接

2019年以来,湖州市德清县全面开展全域数字化治理试验区建设,把以地理信息为基础而衍生开来的数字技术运用到政府数字化转型工作中,在乡村治理中探索了一条以数字技术赋能撬动乡村振兴的发展新路子。

全力打造乡村治理数字化平台,充分利用“城市大脑”数据支撑,打造乡村治理统一的数据底座,形成“一图一端一中心”应用支撑体系。“数字乡村一张图”用于实时動态呈现、分析乡村全域运行状况,为乡村治理提供统一的辅助决策看板;“一端”包括面向村民提供统一的办事服务的“浙里办”和本地数字生活服务的“我德清”小程序,以及面向基层干部办公的“浙政钉”统一服务应用端口;“一中心”就是整体谋划建设一个“数据融通、跨域联动、平急结合”的乡村数字治理中心。推动乡村经营、乡村服务、乡村监管、乡村治理、基础设施五大领域全方位数字化。具体量化为覆盖全域的城乡三维地图建模、人口动态迁移感知系统、乡村治理多规合一应用等20个重点实施项目。目前平台应用已初步实现乡村全覆盖。

猜你喜欢

建德市建德账本
宿建德江
建德五星
种子的梦
浙江省建德市: 文明浸润一座城
宿建德江
宿建德江
大树爷爷的账本
丢失的红色账本
浅谈建德市遥感影像地图制作
建德市:引进国家级工程中心共建创新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