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职业大学图书馆广场空间使用后评价
2020-01-07王雅云
王雅云
(黎明职业大学 土木建筑工程学院,福建 泉州 362000)
0 引言
校园公共空间是服务学生、教师及其家属的公共开放空间,为使用者提供日常学习、交流、休憩、运动及文化展示等一系列文化活动的活动空间。图书馆作为人类知识的宝藏,蕴含深厚的文化内涵[1]。校园图书馆是校园内提供文献信息资料服务的场所,布局往往具有一定的便捷性,且图书馆作为学校整体空间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浓郁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和文化景观节点[2]。高校的图书馆广场空间作为图书馆的附属景观,景观营造应充分考虑不同使用者户外活动的需要,满足公众的审美需求,不违背景观生态的原则,景观空间应与校园历史文化氛围于一体,形成图书馆广场景观空间[3]。以人为本的原则是设计的重点,图书馆广场使用人群的行为研究有利于完善图书馆广场的人性化设计[4-5]。王浩和车震宇对沈阳市图书馆广场的使用人群开展使用后评价(POE),为图书馆广场服务提供改进建议[6]。运用使用后评价对校园景观节点使用状况及设计要素的合理性进行评估的研究并不少见[7-8]。其他学者通过评估公共空间的使用状况,并结合层次分析法(AHP)来评价公共空间质量,根据评价结果提出空间优化和公共设施改善措施与建议等[9-10]。调查使用者行为活动,了解使用者对公共开放空间的需求,分析影响使用者户外活动满意度的因素,从而改善公共空间的合理性。图书馆广场空间使用人群的使用后评价是衡量公共空间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本文以黎明职业大学图书馆为研究对象,调查图书馆广场使用人群的行为模式,结合层次分析法评价构建图书馆广场公共空间质量评价体系。通过实地调查,总结出图书馆广场空间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提出公共空间规划的优化建议,为改造或更新图书馆广场设计予以参考。
1 研究对象及概况
黎明职业大学是一所全日制高等职业院校,地处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中心城市泉州市,亚热带季风气候。黎明职业大学现有占地面积620 亩,创办于1984 年,具有悠久的办学历史和深厚的积淀。著名文学家巴金、音乐家吕骥等都曾在黎明职业大学的前身黎明高中任教过。黎明职业大学在当时影响极大,是传播真理、自由、民主和科学的思想文化中心。学校在校学生约计9000 人。图书馆广场于2017 年进行改造,改造后广场面积约为1800m2(见图1),大面积的铺装广场为学校大型的聚会活动提供了活动空间,如升旗仪式、校庆、毕业典礼、学校会议等等。广场休憩空间内设有公共座椅,并种植树木,营造阴凉舒适的休闲环境。舒适的休闲环境有助于学校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
2 研究方法
2.1 使用人群行为调查
调查地点在黎明职业大学图书馆广场,于2018 年5-6 月的4 个时间段早晨(6:00-8:00)、上午(8:00-12:00)、下午(12:00-18:00)、晚上(18:00-20:00)开展调查。由于广场使用人群的主体是学生,所以此次调查访问的对象均是学生。随机发放问卷120 份,收集114 份有效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5%。调查内容涉及使用活动类型、使用时间段、意愿停留时间、对图书馆广场满意度评分等。
图1 黎明职业大学图书馆广场平面图
2.2 评价体系构建
2.2.1 评价指标遴选
影响广场公共空间质量的因素有很多,主要表现在空间特性、生态环境、公共设施、文化感知等方面[2-5]。结合高校图书馆广场景观设计特点,遴选评价指标,建立评价体系(表1)。将图书馆广场公共空间质量评价体系共分为3 层,即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准则层有4 个指标,分别为空间特性、生态环境、公共设施、文化感知。指标层共包含16 个指标,隶属于准则层的4 个指标。
2.2.2 权重赋值
判断矩阵中的元素由5 名园林专业的权威专家(3 名高校教师,2 名高级工程师)采用1~9 分标度法,依据判断矩阵标度含义(表1),对所列指标的重要程度进行两两比较,从而确定各个指标的相对重要程度。
判断矩阵标度符合一致性检验后得出各指标的权重值。一致性检验公式为Cl=(λmax-n)/(n-1),CR=Cl/RI,式中Cl 为不一致程度指标,λmax为判断矩阵最大特征值,n 为判断矩阵阶数,RI 为一致性检验值,RI 值见表2。当CR<0.10 时,则符合一致性检验的要求。
表1 判断矩阵标度含义
表2 一致性检验RI值
2.3 综合评分
评分前由组织者先对问卷进行简要说明。评分期间避免评价者进行相互交流,以免影响评价者的判断。通过使用者在现场对图书馆广场指标属性进行使用后评价,根据李克特量表法将评分分成5 个等级,分别为极差(1 分)、差(2 分)、一般(3 分)、好(4 分)、很好(5 分)。评分均值(S)反映使用人群对图书馆广场的满意程度,由使用人群对评价体系的单项指标评分进行加权平均所得,并将评分均值划分为4 个评价等级,分别为优(≥4),良(3≤S<4),中等(2≤S<3),差(S<2)。为了便于比较,将评分均值进行归一化处理。
2.4 数据处理与分析
采用Microsoft Excel 2007 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运用Yaahp 6.0 完成指标权重值计算及一致性检验。运用SPSS 19.0 进行数值归一化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使用人群行为
统计显示使用者性别女性占53.51%,男生与其所占比例相近。在使用者中,风景园林或艺术设计专业占比为16.67%,非园林专业占83.33%,具有一定的普遍性。绝大多数人认为在图书馆广场公共空间能参与多种活动类型,如赏景游玩、健身锻炼等。对使用人群活动及使用意愿数值进行归一化处理,见表3。基于不同活动类型,意愿使用时间段有明显区别。在早晨时间段,有45.28%的受访者在图书馆广场进行背书、朗读等活动。在下午时间段,较多的受访者主要进行赏景游玩活动。而晚上时间段,进行健身锻炼、休息交流的受访者相对较多。
使用者在图书馆广场的意愿停留时间也存在较大差异。在受访的114 人中,52.08%的人会在图书馆广场参与集会活动(如招聘会、典礼、升旗、英语角等),且该类活动通常需要1 h 左右,少量的活动可能达到2-4 h 以上。有36.81%的使用者利用广场公共空间进行社团活动、唱歌、读书背书等活动,大部分人意愿停留时间在30 min 和1 h 左右。
3.2 图书馆广场公共空间评价体系
评价体系的准则层为空间特性、生态环境、公共设施、文化感知,权重值分别为0.3795、0.2390、0.2182、0.1633(表4)。广场空间质量体系的准则层中,空间特性权重值最高,相对其他指标更为重要。在空间特性中,布局合理性和场地平坦程度权重较高,分别占空间特性的权重值的0.3647 和0.2791。广场主要在于集会活动,因此,布局合理性和场地平坦程度很大程度影响使用者对空间的功能使用。在生态环境中,环境卫生状况所占的权重值最高,达0.3455。空气质量及噪声评价所占的权重值也相对较高。在公共设施中,强调服务于人的需求,侧重人性化的考虑。座椅舒适度所占的权重值最高,达0.4377。其他的指标的权重值差异不大。在文化感知中,小品与场所协调性占比相对较高。广场公共空间作为文化载体,在传递校园文化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由总权重值看,总权重值依次为布局合理性、小品与场所协调性、场地平坦程度、座椅舒适度等,权重值分别为0.1384、0.1088、0.1059、0.0955。植物遮荫的权重值最低,为0.0177。
表3 使用人群活动及使用意愿
表4 广场公共空间质量评价体系权重值
3.3 评分结果
使用者对图书馆广场使用满意度评价见表5。从评分均值可知,使用者对空气质量满意程度最高,评分为4.1140,评价等级为优。其次为植物景观质量、场地平坦程度、布局合理性、噪声评价,评分均值为3.9386、3.9035、3.8333、3.8509。雕塑小品、照明系统、小品与场所协调性、小品文化特色、环境卫生状况、植物遮荫等指标评分低于3 分,评价等级为中等。评分较低有照明系统、垃圾桶数量、座椅形式及数量、植物景观质量、雕塑小品及小品文化特色等。
4 分析与讨论
4.1 使用人群行为分析
图书馆广场使用者特征与一般的城市广场的使用人群具有明显的区别,主要使用人群以学生为主,并含少量外来人员及教师家属。不同人群的活动需求有所差别[3],即便是学生也有不同的活动偏好。调查结果显示,使用者在图书馆广场公共空间能参与多种活动类型,对应的意愿使用时间段也不相同。集散空间注重人流的疏散,而休闲娱乐空间则要吸引使用者驻足逗留。52.08%的使用者以集会活动为主,集中在上午和晚上的时间段。集会活动时广场空间人数量相对较多,且集中在上午时间段。这个时间段有16.67%的受访者需要穿行广场公共空间到达教学楼,从而对停留活动产生一定的干扰性。广场流线设计的合理性直接影响到广场集会的使用情况。由于娱乐活动的使用时间与集会活动基本上错开,且娱乐活动使用人数相对较少,因此,使用者对广场的布局合理性基本满意,使用者满意度均值归一化达0.79。使用者在上午、下午、晚上有健身锻炼(包括散步、跳舞等)等意愿,晚上时间段有更多的人使用。年轻人更倾向于跳舞、旱冰等体育运动,广场大面积场地更适合该类运动。广场上没有起伏的地形,平坦程度也满足各项运动。针对场地平坦程度,使用者较为满意。
表5 使用者对图书馆广场使用满意度评价
从意愿停留时间可知,没有人愿意在广场公共空间停留4 h 以上。仅少部分人愿意在广场公共空间停留2~4 h 以上。大部分使用者意愿停留时间在30 min 至1 h 两个时间段。仅只有16.67%的受访者只希望穿过图书馆广场,而不希望在图书馆广场进行活动。由此表明,图书馆广场的利用率相对较高。如何进一步提高图书馆广场的利用率,实现吸引学生,促进交流将是今后的研究重点。
4.2 空间使用满意度
雕塑小品、照明系统、植物遮荫、小品与场所协调性、小品文化特色、环境卫生状况等方面的评分相对较低,有待进一步改进。
(1)植物遮荫的满意度评分低与广场空间大面积硬质铺装有关,尤其是在夏季,没有植物遮挡,舒适度很低,很大情况下影响广场使用率和人体舒适度。因此,使用者对广场的铺装材料及形式的满意度相对较低。针对这一现象,应该适当增大植物覆盖面积,选择冠幅较大的遮荫树种;广场铺装应选择浅色铺装或选择不吸热的材料,以提高夏季人体热舒适度。
(2)雕塑小品及小品文化特色在使用者满意度上也相对较差,高校作为传播科学、民主、自由的文化中心,图书馆广场的雕塑小品、小品文化特色等地域文化表达却很弱,建议深入挖掘本校历史文化,或提取地域建筑特色元素,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校园文化小品。通过雕塑小品或宣传栏来提高校园文化的感染力,凸显校园文化特色。
(3)场地卫生状况通常是使用者最为关注的问题,在城市公园中也有类似的问题[11]。图书馆广场的环境卫生状况评分和垃圾桶数量评分相对较低,这说明使用者对环境卫生的没有很好的维护。针对该情况,广场的环境卫生应该提高文化宣传教育和增设垃圾桶数量。
(4)照明系统作为公共基础服务设施,该项评分却很低。在晚上时间段,有很多人在广场进行集会、休息活动,但是图书馆广场活动区域的照明强度不够,部分照明灯坏了没有进行相应的维修,对使用者的活动造成一定的影响。建议提高照明强度,缩小照明间距,并进行日常维护。
4.3 图书馆广场空间质量评价体系
从权重值看,布局合理性、场地平坦程度及小品与场所协调性是规划设计者在广场公共空间设计考虑的重点。空间特性方面,布局合理性和场地平坦程度是满足广场功能属性最重要和基础的部分,应针对使用者的行为活动需求,以使用者的满意度为出发点,进行相应的规划设计。文化感知方面,图书馆广场作为图书馆的附属空间,小品与场所协调性在文化展示的过程扮演重要的作用。在生态环境和公共设施方面,植物遮荫、植物景观质量及垃圾桶数量等指标权重则相对较小,这与植物景观占广场总面积相对较小有关,而软景和公共设施却对使用者满意度影响很大,要给予相当的重视。
5 结语
图书馆广场应当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考虑图书馆广场使用者活动需要和心理需求。运用层次分析法和使用后评价有助于改善图书馆广场空间质量和提高使用者的满意度。本研究中使用者对环境卫生状况、雕塑小品等公共设施方面和文化感知方面的满意度并不高,反映出对人性化设计及场地精神的文化融合方面的关注并不强,极大程度影响广场空间质量和使用者的体验。广场空间在注重基础性功能的前提下,应加强在人性化设计及场地文化的融合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