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职教育中的传承探究

2020-01-07纪正红

时代人物 2019年32期
关键词:院校高职传统

□文|纪正红

(作者单位:江苏护理职业学院)

文章以高职教育为立足点,首先简单地概括了高职教育传承传统文化的作用,其次分析了传承中面临的困境,最后提出了符合高职院校特点的传统文化传承方式,例如,提高教师认识、善用学校资源等,希望可以在某些方面给人以启发,为传统文化在高职院校内的传承提供帮助。

文化是由多方面、多层次内容组成的统一体系,优秀传统文化可以被视为中华文化的精髓,实践证明,在高职教育中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是提高职业教育有效性的关键,还是提高所培养人才素质、技术技能的主要途径,基于此,如何将优秀文化的传承融入教育教学活动,自然成为高职院校面临的主要问题。

高职教育中传承传统文化的作用

优秀传统文化深深根植中华民族的土壤中,不仅是劳动人们通过日复一日的劳作所获得的智慧结晶,更是世界文化所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充分诠释了文化大国、礼仪之邦的内涵,更与核心价值观密切相关,在对核心价值观进行传播的过程中,充分融合传统文化,有助于帮助学生形成文化认同感。作为对学生道德修养、人文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传统文化所蕴含内容十分丰富,对于受性格、文化等因素影响、较易在人际关系上出现问题的高职学生群体而言,传统文化的作用更加明显,只有具备良好道德修养、人文素养的学生,才能拥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1]。综上,传统文化教育活动是以爱国主义精神为基础所衍生出的一种模式,具体是指借助传统文化,激发学生内在情感,培养其民族自豪感,促使学生主动对自身潜力进行挖掘,实现价值。

高职教育中传承传统文化的困境

践行意识淡薄。由于多数高职教师都未认识到传统文化对学生成长的作用,高职学生践行传统文化的意识,自然无法得到有效培养,打架、迟到等现象时有发生,这些现象都与传统文化大相径庭,这是传统文化在传承路上遭遇的第一个阻碍。

重技能轻文化。高职教育所承担使命主要是培养技能人才,因此,很长一段时间内,高职院校及教师所关注的重点,都放在专业技能的培养上,教师不仅要在课上对专业知识进行讲解,还要在课下带领学生完成实践活动,例如,企业参观与实习,另外,不同专业都有与之相对应的资格证书,课余时间,学生还需要对各种证书进行考取,无论是课程设置还是活动开展,高职院校都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即便如此,所培养出学生仍旧面临着无法实现自身价值的困境,这主要是高强度的技能培训,占用了传统文化教育的时间,缺少教师引导的学生,自然无法肩负起传承传统文化的重任[2]。

高职教育中传承传统文化的方式

践行传统文化。在市场经济发展速度极快的当今社会,企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量与日俱增,高职教育的作用开始为人们所熟知,高职教育的重心,始终放在对实践能力、技术应用能力进行培养的方面,却忽略了传承、教育传统文化的意义,这并不利于高职院校价值的实现和社会的发展,因此,高职教师应对传统文化的深远影响具有准确认识,要求学生在深入学习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对身份进行转变,成为践行传统文化的主要力量,要想实现上述目标,需要教师时刻关注并监督学生的言行举止,从细微之处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使其成长为满足企业、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提高教师认识。只有对传统文化的作用有准确认知,才会主动将其应用到实践的过程中,这就要求教师更新理念,明确高职教育的任务并不仅仅是培养专业技能,还包括带领学生成长。高职院校可根据教师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提出以下要求:教师应加强自身的文化素养;教师应对传承传统文化的作用,具有准确认知。通过定期面向教师开展以“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的培训活动的方式,鼓励教师借助书籍、互联网,以国学论坛、国学网为载体,对自身素养和认识进行提高,实践证明,这样做可以使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变得更加深入,传承传统文化的任务随之完成。

善用学校资源。图书馆所蕴含文化资源十分丰富,因此,高职院校应对建设图书馆的工作引起重视,定期/不定期更新书籍,为师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与平台。一方面,高职院校应加大宣传传统文化的力度,充分利用网络、校园广播等途径,开展涉及传统文化的各种活动,借助微博、公众号与学生展开沟通,帮助学生掌握中华文化的精髓,为传统文化所具有价值、内涵的挖掘,奠定基础;另一方面,教师应以学生所学专业的特点为依据,制定相应的实践活动,以建筑专业为例,可供教师选择的实践活动,包括古代建筑形式的了解、古典建筑工艺的挖掘等[3]。

开设显性课程。以石家庄某高职院校为例,该高职院校以显性课程的开设为切入点,实现了优秀文化的有效传承,所开设课程包括专业基础课——民俗文化、设计与传统文化,目的是深化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选修课——国学、经典诵读,目的是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好奇心,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与自信。由此可见,要想在高职教育中有效传承优秀文化,仅仅凭借教师的力量是不够的,还需要对课程的建设引起重视。

上文中提到的显性课程,指的是以科目形式在教学计划中被呈现出来的编制方案,通常由基础课和拓展课组成,由于高职院校的学制为三年,其中,有半年时间被用来进行企业实习,因此,作为基础课的传统文化课程,不应占用太多课时,选修课的存在很有必要。高职院校对传统文化课程进行开设的重点,应当是落实以人文素养为核心内容的教育活动,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因此,在选择课程内容时,教师应以高职教育具有的特色为立足点,对传统文化的精髓进行探究,借助专题板块的方式,将所挖掘文化资源、专业特色呈现在学生眼前,使传统文化的传承更具创意,以广告设计专业为例,可供选择的内容包括儒道思想与广告策划、广告中书法的运用等,丰富素材库内容,滋养学生的创意灵感。

开设隐性课程。建设传统文化课程,需要以科学、全面的体系作为依托,课程体系并非传统观念所认为的“简单相加”,而是借助课程的逻辑性、科学性与规律性,对显性课程及隐性课程进行开设。

传统文化讲堂:开设传统文化讲堂,被视为传承民族文化的主要手段之一,其价值主要体现在两方面,其一是激发学生兴趣,其二是启迪学生思想,教师可以视情况选择体验活动、国学研讨会等形式,实践证明,随着课堂开设宽度被拓宽,传统文化的传承变得更加高效,这也为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及践行,奠定了良好基础。

多元文化活动:要想使传统文化具有的育人功能得到充分发挥,高职院校应对校园氛围的建设引起重视,例如,成立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学生社团,使学生成为策划、组织和参与传承传统文化的相关活动的人员,激发学生兴趣;开展汉字、成语、诗词听写大赛,举办剪纸比赛等,吸引学生目光,使学生真正爱上传统文化;定期开展诵读经典文学作品的活动,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与文化品位。另外,教师可以在活动中,对优秀学员进行遴选,目的是为非遗工作室的传承输送人才。

引入非遗活动:仍旧以石家庄某高职院校为例,该高职院校可以依托于非遗实践基地、民俗文化协会,邀请非遗传承人前往学校举办讲座,为学生创造近距离接触皮画、剪纸等非遗活动的平台。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当对显性传统文化进行加工,组建兴趣小组,利用所编写系列教材,在课堂上开展宣讲,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做到学以致用。

综上所述,文化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民族、国家的软实力,对其进行传承及发扬很有必要,高职院校应对相关教育活动的开展引起重视,整合现有资源,深入、持续地开展以传承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教育活动,使传统文化在塑造人、培育人方面具有的功能得到充分发挥,源源不断地为社会输送应用型高素质人才。

猜你喜欢

院校高职传统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战“疫”期间基于高职线上教学的分析与思考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如何将微课融入高职钢琴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