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美育教育中的工匠精神传承
2020-01-07毕雪超
钱 甜 毕雪超 郑 旦
(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陕西 西安 710089)
1 工匠精神与美育目标的共通性
1.1 完善人格培养
工匠精神,要求高职生不仅需要掌握高超的技艺,取得非凡的成就,还要具备敬业、专注、创新等品质,有超然的人生态度。而美育在教育的过程中,无形地渗透艺术的魅力,借助艺术让学生领悟超然的人生态度、拥有优秀的品格。因此,两者是密切相关的。
1.2 培养创造精神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创新是取得事业成功的源泉,是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创造力成为了培养工匠精神的重要内容,是高职院校教学的重点。而美育恰好强调培养学生发现美的能力。因此,高职院校需要把美育作为切入点,启发学生的灵感,帮助学生突破传统学习带来的思维定式,完善创造思维。
1.3 培养精益求精的精神
工匠精神代表着深入钻研、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从古至今,小到工匠、画师,大到设计家、建筑家,都把精益求精作为自身的最终追求。将艺术作为教授载体,美育着力于创造过程中的构想、整理、创造,在这些过程中,无不体现着精益求精的内涵。
2 美育教学过程中工匠精神培养途径的探讨
2.1 校园景观设计体现匠心工艺
校园景观布局是高职院校美育氛围的一个整体体现,流露出校园培养匠心的理念。因此,以静态的视觉景观设计展现动态的校园精神,是每个院校景观布局的核心要领。所以,学校应当完善文体活动场所、绿化带、文化建筑、雕像等设计,构建独特的校园景点,体现出艺术设计感,打造学校独一无二的名片;总之,学校应当灵活运用校园景观中的每一处布局,让师生的生活环境洋溢着“以景育人”的氛围,潜移默化中体味工匠技艺。
2.2 优化环境营造匠人氛围
如今是物质、文化飞速大发展的时代,但与此同时,也是价值取向出现畸形的时期。它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更需要人更高的审美。美育一直以“人”为核心,艺术是人类最早的载体之一,是人类历史中重要的文化行为。因此,校园内一切能体现人文内涵的美都可以作为美育的载体,通过校园文化的美育作用赋予学生能发现真善美的慧眼,让师生都生活在洋溢着人文气息的育人环境中。当校内所有人都有人文素养,校园的美育工作就日渐完善了。
2.3 资源整合,美育融入课程
高职院校的美育工作任重道远,虽然在各部门齐心协力、默契配合下美育的地位得到了提高,但依旧是教育环节中的相对薄弱的环节。轻视美育的现象屡见不鲜。所以将美育融入课程,制定规范的体制尤为重要。高职院校应加大美育投入,在校园内树立正确的美育理念,渗透到专业领域中,创办能体现工匠精神、专业特色的美育课程,让刻苦钻研、精益求精、百折不挠的匠心精神成为职业教育的核心内涵,深深刻在学生的骨子里。
2.4 改革社团加强文化熏陶
提高专业技能是工匠精神的拓展的关键,社团是学生共同探讨、相互学习的平台。高职院校美育的主要对象是学生和教师,学生是美育的对象,教师则身兼了施教者和受教者的双重身份。因此,学校社团应多开展能够展现专业技能、体现工匠精神的活动,以学生实践为主、教师指导为辅,教师带领学生认识、解决问题,让学生充分理解精益求精的内涵。学生实践的过程便是对工匠精神最好的诠释。以学生的兴趣和技能出发,建设社团文化,在社团中营造浓厚的匠心文化氛围。
2.5 对外合作实现美育匠心
任何人才的培养,都离不开多方面素养的支持。美育不应仅立足于校内,更要在整个社会创新美育教学方式。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和工匠精神。为此,高职院校应着力将校内的美育教育延伸至广阔的社会平台。校内外互联互动、共建共享,为拓展美育途径、提高美育质量探索新途径,共同积累美育教育的经验,帮助学生在实践中培养工匠精神、领悟其中的深刻内涵并最终内化成自我的精神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