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驱动式智能小车教学模式探索
2020-01-07青岛恒星科技学院秦雪雪徐永进刘雪
青岛恒星科技学院 秦雪雪 徐永进 刘雪
1 前言
随着各种技术的发展,学校逐渐开始利用开设智能小车教学模式来创新培养师资力量。针对现行授课对象广泛,且基础知识水平不齐的问题,学校开始逐渐在教学的整体理念中,贯彻落实实践驱动智能小车教学模式,使整个教学流程紧凑,自主探索的比例加大。也就是说,实践驱动智能小车教学模式充分考虑了现行教学模式的特点,并且弥补了其中的不足,在培养学生的学习精神和动手能力等方面都能产生较好的教学效果。
2 现行智能小车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2.1 教育教学方法落后
由于大部分的本科学生并不具备相应的智能小车知识,对于其中的电子技术,控制技术,机械技术或者是传感器技术与人工智能技术等基础知识都不了解,所以大部分的教师在进行授课时会选择性进行理论讲解,导致课堂内容极度枯燥、趣味性不强,使得学生丧失学习兴趣。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不仅会占用大量课时,且收效甚微,学生只能被动接收知识的灌输,并没有深入了解其中的含义。
2.2 图形化编程过于老套
程序设计是实现智能小车的各种功能的基础。通过程序的设计与编写,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这是开设智能小车教学的最主要的目的。当前许多智能小车的编程软件是采用的图形化编程,但是由于大部分的本科生都具有了相应的编写能力,对于拥有基本的C语言编程能力的学生来说,图形化编程软件过于简单,没有提升设计能力的作用,还不能培养创新意识思维,而且图形化编程具有可移植性差的特点,因为它需要依附于特定的软件,这也不利于学生进行深入学习。
2.3 教育教学环境质量不佳
当前,大部分学校为了节省开支,缩减了课程的成本,采用了虚拟机器人仿真软件代替硬件组装,这导致学生接触不到实际的硬件,不能够亲自组装,也就使得学生的真实体验感大打折扣,无法锻炼真正的动手能力和提高创新思维能力。缺乏组装过程使得学生对于该过程的感知缺失,也会影响学生对于下一步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组装过程的缺失,还不便于学生对于其构成的了解,不利于学生面对各种突发情况,这也就影响了学生未来的学习发展。
3 现行智能小车教育教学的改进意见分析
3.1 转变教育教学模式
针对教学模式为灌输教学这一问题,应该改善传统教学模式,实施实践驱动式教学。这也就要求教师在课程前期,要通过一些实验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程过程中,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得课程不再枯燥,教学内容不单一,做到即学即用,将实践与理论知识相互结合,使得教学在完成基本教学任务的前提下,让有能力且有兴趣的同学能够对其有更深层次的了解或研究。在课后的学习中,还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掌握情况,设置不同的任务,增强知识的内化程度。
3.2 编程与智能小车实践结合
针对图形化编程过于简单这一问题,我们可以采用C语言编程代替图形化编程。但是由于C语言的实验过程比较枯燥,实验结果单一,容易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丧失。所以说,在采用C语言编程时,可以将智能小车与之结合弥补C语言的枯燥这一缺点,使得实践与代码结合,这样既能给学生带来实践的快感,还能增强基本的知识掌握,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避免由于编程程序过于简单而限制学生学习积极性,还可以使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得到大幅提高。
4 结语
综上所述,可以知道实践驱动式的智能小车教学模式对于大部分的本科生有较好的教学效果,能够通过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改变传统教育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使教学过程更加丰富有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具有较高的教育教学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