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加强山区农业机械的管理服务工作
2020-01-07宜良县九乡彝族回族乡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付佐雄
宜良县九乡彝族回族乡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付佐雄
先进的农业机械是农业先进生产力的标志,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载体,它能让农业生产逐步产业化、高效化,但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前提是实现农业机械化,实现农业机械化务必加强农业机械的管理服务工作,由此可见,农业机械的管理服务必然要得到重视及加强。
1 山区农业机械的管理现状
九乡乡是昆明市四个民族乡之一,位于宜良县东北部,是典型的山区农业乡镇,目前,全乡拥有农用车238辆,拥有拖拉机641辆,拥有小型微耕机1392辆。但由于管理的不善,用机人员安全意识淡薄等原因,安全事故频发,也给部分农民朋友乃至整个家庭带来了车毁人亡等不可挽回的灾难打击。
出现这些问题,是相关职能部门、工作者、操作人员在工作上出现了纰漏,农机的管理服务不到位,跟不上农机发展的步伐,究其原因主要为:一是农机职能处在边缘化,经费得不到保障。近年来乡镇的工作重点都在围绕招商引资、征地拆迁、基础设施、脱贫攻坚等方面开展,对农机服务管理有所忽视,没有给予相应的政策、资金和技术的扶持。二是工作人员岗位调整频繁,不专业,无新鲜血液注入。乡镇农机人员一部分为80年代前进站工作的人员及90年代分配到农机系统的大中专生,从2003年后基本没有新增人员,加之“三定”后,原先4人的编制,只有1人专职,期间专职人员又兼职其他工作,农机管理服务处于应付交差状况。三是安全宣传及技能培训跟不上。农机站为公益一类事业单位,人员均为专技人员,“三定”人员的调整后,人少事多,又无专技新鲜血液补充,安排来的均不对口,甚至职能职责都不了解、不清楚,整天无所事事,应付上级,致使基本的宣传培训都做不了。四是体系不健全,监督管理滞后。由于农机工作得不到重视,职能在乡镇处于边缘化,造成农业机械安全管理体系的不健全。
2 对山区农业机械管理服务的思考及对策
2.1 加强请示汇报,着力争取地方政府支持
一是强化政府的直接领导责任,组建乡村组三级战斗堡垒,形成“职有人理、事有人干、责有人担”的干事氛围。二是着力改善办公环境,购入现代化设施,为基层农机管理服务组织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三是争取项目资金扶持,壮大发展农机事业,积极投身乡村振兴战略。
2.2 加强组织保障,着力管好专技队伍
一是农机人员的部署与安排要有序进行,县农机局根据现实需求,按照明确的配备标准,完成乡(镇)一级农机人员的部署。二是农机人员属于专业技术性人员,必须保障其工作的专一与专业化,禁止任何政府部门随意对他们进行抽调。三是对调整的新人,落实岗前培训制度,确保合格上岗。四是围绕农机管理服务人员素质的提升,对在岗人员开展一系列必要的培训。
2.3 加强宣传培训,着力提升安全意识
一是安排专业人员组织培训他们了解必备的知识,对操作中的各步骤提出规范要求。二是及时与经销商对接,综合利用各种手段和措施,开展形式多样的操作实地演练。三是落实操作证制度,必须让操作人员熟悉机器操作并通过考核,获得相关证书才能操作农业机械。四是加大农机监理执法,重点打击无证上路、无证作业,同时,建立健全一机一户的安全监管机制。
2.4 加强体系完善,着力提升职能发挥
一是在现有的体制、机制下,强化责任落实,形成“上级部门指导有力、政府部门领导给力、职能部门充分发力”的三力办事环境。二是结合农机七大职能,针对性的细化工作要点、工作计划、工作措施,制定形成一批规范性的、易操作的文件制度。三是加强工作人员、操作者的监督管理,发挥蝴蝶效应作用,做到查处一人,带动一片。四是抓好工作人员管理,明确权限与职责,开展绩效管理,定期进行科学考核,优者奖,劣者罚,充分调动干部、职工的积极性。
3 结语
总而言之,农业机械的管理服务工作对农业生产产生了极大影响,良好的农业机械管理服务可以促进农业生产的大力发展,农机站是实现农业机械化的主力军,对此农业部门和地方政府要加强机站建设,强化管理服务职能的落实,为早日实现机械化、最终实现现代化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