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林业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示范和应用

2020-01-07宸,王丽,梁

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 2020年5期
关键词:林木害虫林业

彭 宸,王 丽,梁 伟

(河南省罗山县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河南罗山 464236)

引言

林业病虫害被称为“不冒烟的火灾”,年发生面积超过1.78亿亩,年均造成死树4 000多万株,年均经济损失和生态服务价值损失超过1 100亿元,在生态建设的关键时期必须要加强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全面保证林业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1 林业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 外来林业有害生物的种类越来越多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强,生态建设已经成为全球性的问题,各国的林业建设工作一直在如火如荼地开展当中,为了提高林木种植的多样性,我国在林木种植过程中也引入了一些新品种,同时一些有害生物也会被随之引进,进入新环境的有害生物由于没有天敌的制约就会肆意繁衍,严重影响了当地林业发展的环境质量,甚至会造成当地林业毁灭性的灾害,比如松材线虫病、美国白蛾和红脂大小蠹等有害生物。

1.2 突发性林业有害生物的种类越来越多

这几年我国各地都在实施退耕还林,林地规模不断扩大,除了天然林以外,人工营造的林地普遍存在中幼林比例高、纯林面积大、森林健康状况欠佳的问题,而且新营造的林区由于生态环境不完善,在抵御有害生物的能力上也较低,导致突发病虫害的次数与种类也越来越多,如果抚育管理出现问题,就会造成有害生物大量繁衍,不利于人工林的生长。

1.3 林业病虫害的扩散速度非常快

林业病虫害会如“病毒”一般具有传染性,一旦某地区发生病虫害就会迅速蔓延到整片区域,而且使用农药防治的时候,一些病虫害还会产生抗药性。

1.4 防治手段较为落后

大多数地区在林业病虫害的防治中仍然使用传统手段,即用剧毒化学农药常量喷洒,由于缺乏高射程、超低量、大型环保防控设备,导致农药在喷洒的时候大量的农药落入到泥土当中,造成农药在土壤中的堆积残留,污染环境与土壤,甚至会影响林木的生长发育。

2 常见林业病虫害的绿色防控示范应用

2.1 锈病及其防治

林业病害的发生和流行一般是以病原、寄主和环境条件的一致配合才导致的,病原物会寄生在合适的林木上,吸取林木的营养,使林木营养不良并最终形成病害。以锈病为例,其是由担子菌亚门锈菌目的真菌引起的,作为一种专性寄生菌,其会危害到林木的叶片,影响到林木的质感,虽然不会造成林木死亡,但是会影响林木的生长发育,降低木材质量。锈病发病初期一般会在枝干上形成星状、大小不同的瘤状物,并在叶片上出现黄白色的小点,并会逐渐产生晕圈,最终形成大块的开裂使叶片死亡脱落。病害的防治方法较少,传统的就是使用50%萎锈灵乳油800-1 000倍液、25%粉锈灵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等进行喷洒。而当使用绿色防控技术时则是主张生物防治,即利用自然界生物之间的重寄生真菌现象,具体来说就是一种真菌寄生在另一种真菌上,用有益生物来控制有害生物的群体数量,最终起到抑制病害的目的。随着林业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必须要加强生物防治方法的利用,以便保护生态环境,提高林业的建设质量[1]。

2.2 刺蛾类害虫及其防治

刺蛾类害虫是林木害虫中比较常见的一类,属鳞翅目、刺蛾科,在其活动过程中主要是以幼虫取食叶片、嫩梢为害,而且虫体一般带有瘤和刺,容易刺伤人并释放轻微的毒素,使人感到刺痛、麻痒。当前在林业建设中常见的刺蛾类害虫有黄刺蛾、丽绿刺蛾等,使用的绿色防控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

2.2.1 人工防治

丽绿刺蛾等初孵幼虫在取食过程中具有群集特性,因此在人工防治过程中需要工作人员做好林区的检查工作,对于聚有大量幼虫的叶片、枝条应该及时进行摘除、销毁,人工防治绝对不会破坏生态,但是会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2.2.2 灯光诱杀

刺蛾类害虫一般具有趋光性,因此可以在成虫羽化期采取黑光灯对害虫进行诱杀,能够较好地对害虫起到消灭作用。

2.2.3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主要是在害虫的幼虫期进行,可以使用苏云金杆菌BT制剂、青虫菌等抑制幼虫,或者引入害虫的天敌,比如青蜂、赤眼蜂等。

3 林业病虫害绿色防控的具体措施

林业病虫害绿色防控主要是指借助非化学手段进行病虫害治理,如生态环境、生物物种等。从生态学角度来说,虫害也属于一种森林资源,是生物链中的一环,是生物多样性的组成,如果用化学手段进行扑杀不仅会影响生态环境,还会破坏生态平衡,因此可以使用以下绿色防控技术手段进行林业的病虫害防治。

3.1 选育栽培对虫害和环境具有抵御性的抗性树种

抗性树种指的是对病虫害有一定抵抗能力的树种,随着先进种植技术的应用,当前在林业建设中采用抗性树种造林的现象也越加普遍,比如新疆杨、河北杨、毛白杨、北京杨等对光肩星天牛具有较强抗性,刺槐、金叶女贞、合欢等对美国白蛾的抵抗力较强,而花椒、紫穗槐等对御鼢鼠的抵抗力较强。

3.2 利用虫害天敌开展防治

引进害虫的天敌抑制害虫的繁衍是当前绿色防控中常用的一种手段,不仅对生态环境没有任何影响,还能够丰富整个森林的生态系统。比如引进白蛾周氏啮小蜂可以治理美国白蛾虫害;引进大唼蜡甲可以治理红脂大小蠹等等。但是也需要注意天敌引进的数量,需要相关工作人员严格按照林区的建设情况进行引进,避免引进数量太少起不到防治效果或者引进太多破坏当地生态环境的稳定与平衡[2]。

3.3 营造多树种混交林

植被群落之间生物的多样性以及不同物种之间的相互牵制是形成林木对有害生物抵抗力的关键,因此林区生态系统的多因子特性对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在当前的林业建设中可以营造多树种混交林,若出现有害生物就可以调动起多因子的力量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并起到抑制有害生物生长的作用。比如在荒山荒地可以种植落叶松、红松、椴树等林木与樟子松形成混林,可以有效地抵御鼠害。与此同时,相关工作人员必须要利用好林木自身的调控机制进行树种的混植,以便提高抵御虫害入侵的效果。

3.4 大力推行微生物技术

微生物技术指的是在林木中植入白僵菌、青虫菌等微生物,当害虫啃食林木时,这些微生物将会寄生到虫害体内并不断繁衍,最终导致害虫死亡。例如虫霉可以直接损害害虫虫卵,降低害虫的繁殖数量。微生物技术是当前绿色防控技术中应用前景较为广阔的一种技术,相关学者有必要结合病虫害实际发生的区域及其流行情况研究科学的微生物防治技术,提高林业病虫害的防治效果。

4 提高林业病虫害绿色防控效果的建议

4.1 变革防控理念,培养防控反应

意识是行动的先导,要想做好林业病虫害的防控工作首先需要林业工作者们变革防控理念,培养防控反应,要求林业工作者们养成“防微杜渐”的思想,加强对林区的监管,一旦发现问题要及时进行处理,防止病虫害的蔓延。

4.2 提高技术手段,加强病虫害防治的科技水平

虽然当前的绿色防控技术已经开始大规模的普及应用,但是不少偏远地区仍然还存在牺牲环境进行病虫害防治的现象,因此要求林业工作者能够深入基层,建立基层防疫工作站,并不断提高科技手段的应用力度,保证在林区病虫害防治中不仅可以控制住病虫害,还能够保住“绿水青山”[3]。

4.3 加强监测,科学地监控病虫害

由于林业病虫害的发生具有突发性,因此有必要加强监测工作,科学的监控病虫害发生的动态。林业工作者们需要在病虫害还未成型之前就对其进行监控与研究,监测其生长动态,同时开始预测病虫害的种类、危害性以及传染性,让林业工作者们在病虫害还未大规模爆发时就能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同时监测过程中还可以结合害虫的发生类型进行针对性防治,比如利用害虫外激素中的性外激素对害虫进行直接诱杀、将一些不具备生殖能力的害虫释放到自然害虫种群中影响病虫害的繁殖速度等。

5 结语

综上所述,林业建设是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重要的一环,加强其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是其健康发展的基础,我国相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要深入林业病虫害发生的实际地域,加强对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指导,积极采用各种环保技术手段进行病虫害的防控工作,为当前林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猜你喜欢

林木害虫林业
欢迎订阅《林业科学研究》
国家林草局发布2020年度林木良种名录
害虫的克星——七星瓢虫
什么是碳中和?
蜗牛一觉能睡多久?
《林业科学》征稿简则
《林业科技》征稿简则
冬季果树常见蛀干害虫的防治
land produces
林木移植的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