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射阳县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工作开展情况调研报告

2020-01-07谢忠萍

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 2020年5期
关键词:示范区农药水稻

谢忠萍

(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植物保护站,江苏盐城 224300)

0 引言

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1],随着农业技术的不断发展,水稻生产的稳定发展,稻米生产已经由追求产量上升为追求品质。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2],人民对健康生活的期望日益升高,人们对生态绿色健康的农产品关注日益密切。绿色防控主要通过采用生物、物理、施药技术等方法,对农作物病虫害进行综合治理,不断提高农作物的生产质量与安全性[3],是持续控制病虫灾害,保障农业生产安全的重要手段[4],因此绿色防控已是水稻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射阳县水稻绿色防控示范区建设规模每年都在扩大,为了全面了解当前全县水稻绿色防控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好的经验、模式和做法,发现存在的问题,提出因地制宜的对策,为下一步水稻绿色防控技术全面推广工作提供科学参考。

1 水稻绿色防控工作开展基本情况

1.1 水稻种植基本情况

射阳县为全国粮食生产大县,常年种植面积为120万亩,水稻主要以粳稻为主。近年来,受种植方式、栽培技术、品种更替和气候变化等因素影响,水稻的病虫害发生有了显著的变化,总的趋势是杂草发生加重,恶性杂草比例上升,病害发生严重,虫害稳中有降,但部分害虫危害仍可造成较大的损失。水稻稻瘟病、纹枯病、稻纵卷叶螟、局部地区大螟等病虫害呈重发态势,会对水稻稳产、高产和质量安全构成极大威胁;农药的用量和次数增加,病虫抗药性上升加快,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也面临较大压力。

1.2 水稻绿色防控开展思路

根据国家和省市对绿色防控的要求,以水稻高质量生产、绿色产品为目标,以农药用量负增长为追求,优化集成技术措施,从创造水稻生长有利环境,增强抗耐病虫能力出发,应用物理、生物诱杀措施,推广综合技术,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危害,实现农药使用减量。对水稻的病虫害防控措施进行优化,水稻病虫全程防控调整为“放宽前中期防控,重防后期”,充分利用水稻前期的补偿能力以及一些害虫的天敌等,放宽四(2)代稻纵卷叶螟、五(2)代白背飞虱和褐飞虱的防治,压低前期用药,在水稻拔节分蘖期遇纹枯病重的年份,进行适当的用药控制,防控的重要时期放在水稻的抽穗期前后。

1.3 绿色防控示范区建设规模及推进措施

建成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核心区1 000亩,辐射面积10 000亩。示范区内应用杀虫灯、性诱装置、香根草、赤眼蜂、苏云金杆菌和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防治水稻病虫害。成立了领导小组和技术指导小组,针对水稻生长全程进行全面详细的技术指导,及时开展水稻病虫预测预报,科学指导绿色防控示范区开展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工作,把握病虫害的关键时期,定期调查病虫害基本情况,找准病害虫害防治的最佳时期,提升了病虫的防治效果;致力于将绿色防控示范区建成农民看得见、摸得着、学得会的样板,在示范区醒目的位置设立了标牌,标牌上详细地列出了示范区实施的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召开了水稻绿色防控示范区观摩会2次,促进水稻种植户对绿色防控新技术的应用进行深度的学习和交流。

2 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区建设成效

2.1 宣传报道氛围浓厚

水稻绿色防控技术宣传报道覆盖面广,营造了良好的绿色防控氛围。射阳电视台专题报道3次,射阳日报4次,盐城市农业农村局官方网站宣传报道2次,江苏植保网3次,同时在全县范围内传遍水稻绿色防控新技术明白纸,促使更多的水稻种植户都能知晓绿色防控新理念、新模式和新技术,助推绿色防控新技术、新模式、新理念深入人心,让水稻种植户看到绿色防控的红利,变被动为主动开展绿色防控,形成浓厚的绿色防控宣传报道大氛围。

2.2 经济效益显著

示范区内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主要推广生态控制、灯诱、生物防治、科学用药等措施模式,在用药具体操作上推广使用操作简便、雾化效果好、效率高、劳动强度低的植保机械。在示范区内减少了化学农药的使用量,降低了水稻全生育期的农药使用次数,示范区稻田比正常用药稻田减少了2-3次,化学农药使用量减少20%以上,产量增加10%以上,经济效益显著。

2.3 生态效益明显

通过水稻绿色防控示范区的建设,保证了示范区绿色防控产品应用面积占比100%,示范区内化学农药使用较正常稻田减少3次,使用量下降20%以上。示范区建设加强了绿色防控技术的观摩交流,减少了部分群众盲目用药、用药不当等现象的发生,同时高毒高残留农药的污染问题从源头得到了控制,降低了农药残留,保证了稻米的生产环境的安全,提升了稻米品质,真正实现了绿色、环保生态新目标。

2.4 辐射带动效果好

精确选择优良品种,落种前及时进行全面消毒处理,有效杀灭种子中的稻瘟病与恶苗病等病原菌;在水稻田埂边种植黄豆,保护水稻害虫天敌,安装太阳能杀虫灯等技术措施带动效果显著。在全县范围内还出现了其他的绿色防控模式,如稻田养鸭、稻田养殖小龙虾等种植模式。

3 目前开展水稻绿色防控存在的问题

3.1 水稻种植现状制约绿色防控的发展

目前全县水稻散户种植仍然有很大面积,在不连片零散的水稻种植模式下,水稻的种植时间不整齐、品种差异大、种植方式不一致、管理模式不统一,这就会导致水稻病虫害的发生程度不同,使用防治方案和时间不能统一,增加了防治成本,影响了绿色防控技术的顺利实施,进而阻碍绿色防控技术的推广与运用。

3.2 种植户主动开展水稻绿色防控的积极性不高

目前绿色防控产品的市场知名度有待提高,通过绿色防控产出的稻米价格与普通种植管理产出的稻米无显著优势,优质优价难以实现;再加上与化学农药相比部分绿色防控措施见效慢,杀虫灯、性诱设备的安装及使用成本高等显著劣势,种植户看不到绿色防控技术的市场价值,导致绿色防控技术的吸引力不够强。

4 对策建议

4.1 多措并举提高种植户参与绿色防控的积极性

提高人们对绿色防控的认识,加大管理力度[5],采取政府引导、多部门协作、全社会参与的模式,引导规模种植,推广水稻病虫害统防统治,营造良好的绿色防控发展环境。政府要重视绿色防控的领导工作,相关部门要做好宣传、引导、扶持、服务、监督等工作;注意与农产品展销会紧密结合,打响打亮绿色防控产品品牌,使广大消费群体接受优质高价的绿色产品,从而促进水稻种植户主动使用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水稻病虫害防治过程要与统防统治有效融合,不仅促进统防统治的工作开展,更能推动绿色防控的推广与运用[6];同时,加快落实农产品可追溯制度,实施农产品农药残留限制指标的市场准入政策和生态补偿政策,助力实现绿色防控技术的全推广和全运用。

4.2 形成一套可操作性强、实际应用好、适合本地的绿色防控新模式

目前绿色防控集成模式仍不成熟[7],需要继续探索与研究。本着农药使用负增长的原则,经过科学的考察、试验、研究与论证,制定符合本地实情的绿色防控新技术模式,形成“种子处理+抗耐品种+群体调控+生态控害+理化诱杀”的绿色防控新技术模式,选择抗病性强的品种,严格水稻种子的处理;规范水稻的种植制度,控制好水稻的种植密度,塑造优质群体数量;利用好田埂生态优势,种植既有经济效益又有生态防控效果的植物,鼓励综合种养;充分利用优惠政策,加大对绿色防控产品的补助,鼓励更多的种植户使用绿色防控技术。

猜你喜欢

示范区农药水稻
什么是海水稻
无人机喷洒农药 农药混配顺序
河滩地建起中药材示范区
水稻种植60天就能收获啦
未来三年将淘汰十种高毒农药
农药打得少了 好桃子越来越多了
一季水稻
水稻花
中国第三个国家级入境再制造示范区通过验收
农药二次稀释 防治一步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