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赣州市茶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2020-01-07明家琪骆振营罗雪飞涂冲冲何庭发

中国茶叶 2020年1期
关键词:宁都赣州市茶园

明家琪,骆振营,罗雪飞,涂冲冲,何庭发

1.赣州市经济作物技术推广站,341000;2.赣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341000;3.崇义县果茶局,341000;4.赣州市植保植检局,341000;5.赣州市农业农村局,341000

江西省赣南气候独特,罗霄、武夷、五岭山脉环抱,适宜优质茶生长[1],具有丰富的农业自然资源,是江西省的农业大区和经济作物主产区[2]。赣州有山地面积300多万hm2,自然条件好,生态条件优,开发潜力强,茶产业大有可为。

一、茶产业发展现状

1.产业规模快速扩张

截至2018年底,全市茶园总面积达1.32万hm2,总产量达5 291 t,其中茶园面积333.33 hm2以上的有上犹、崇义、宁都、于都、兴国、会昌、龙南、瑞金等8个县(市),其中666.67 hm2以上的有5个县,面积最大的上犹县近6 700 hm2,占全市茶园总面积的一半以上。近年来,赣州市特别是上犹、宁都、龙南等产茶县加大了招商力度,吸引外来资本发展茶叶产业,投资格局进一步多元化,产业发展势头强劲。

2.加工能力稳步增强

目前全市有茶叶加工企业近90家,厂房面积超过10万m2,人业人员1 300多人,其中上犹、崇义、宁都和兴国4个县加工企业数量都超过10家。上犹、崇义、宁都等县(市)茶叶企业拥有茶叶机械设备400多台(套),主要有杀青机、揉捻机、多功能理条机、烘(焙)干机、除湿机、萎凋设备(红茶萎凋机)、发酵箱、色选机等,加工生产能力日渐增强。

3.茶树品种结构不断优化

全市各地分别从浙江、福建、安徽等地先后引进和推广了龙井43、白叶1号、黄金芽、福鼎大白茶等10多个优良品种。截至2019年10月,白(黄)化茶茶树品种种植面积约2 000 hm2,品种进一步升级,结构进一步优化。加工产品由单一生产加工绿茶为主转向绿茶、白茶、红茶等多种产品,改变了过去绿茶一统天下的局面。促进了本地茶叶消费的多元化,由单一消费绿茶向绿茶、白茶、红茶等多茶类消费转变。

4.技术水平稳步提升

各产茶县纷纷推广标准化生态茶园建设、无性系良种繁育、绿色防控技术和有机茶生产。兴国、宁都等县加强茶园田间管理,推行茶园投入品管理,鼓励规模茶企业申请SC认证。推广机械采制茶技术,降低了生产成本,龙南县等已大规模发展茶叶机采机制,有效提升了机械化水平。宁都县、全南县、兴国县等茶厂均购置成套制茶一体机,提升整体加工水平和整体效益,积极推广茶叶机械加工代替手工制茶,降低劳动力成本,茶品质不断提升。

5.品牌创建成效明显

近年来,全市各茶区充分利用优越的生态环境,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茶生产,茶产品质量不断提升,名优茶产品不断涌现。于都盘古茶厂、定南云台山茶场被认定为江西省无公害茶叶产地,上犹梅岭、定南云台山、宁都小布岩和武华等茶场已取得中国有机茶、AA级绿色食品认证。崇义县正积极申报“高山茶”产地证明地理商标,上犹大力宣传“上犹绿茶”产地证明地理商标。2018年9月赣州市茶叶产业协会成立,并委托第三方做好“赣南高山茶”茶叶集体商标申报工作,现已经通过国家工商总局初审。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生产能力不足

部分园区基地生产方式落后,经营粗放,过于保守,不重视茶园肥培和管理,茶园老化、抛荒等现象严重。近几年,兴国县、宁都县等地发展蔬菜产业,农忙时节,请工难、用工难,茶园基地清明时节无法实现正常采摘,茶园产量偏低,效益不高。上犹县茶叶面积大,茶园分布广,加工能力弱,加工模式落后,以家庭作坊为主,企业负责人身兼做茶、财务、销售,且标准化厂房少,缺少成套先进的专业制茶设备。茶产品多以初制茶为主,茶食品、茶饮料衍生产品开发不够,茶叶精深加工能力不足。

2.公共服务能力弱

茶树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滞后,茶树良种供应多依赖外地调入,路途远、成本高、成活率低。专业化服务体系发展滞后,没有专业化的营销团队开展品牌打造和市场开拓工作,存在缺人、缺经费、缺技术等问题。茶叶专业人才青黄不接,不能实现技术指导全覆盖和常态化指导。

3.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偏低

产茶县(市)各级政府都非常重视茶产业发展,但真正能够以资金扶持的不多,政府层面的宣传多限于组织参展等环节。目前仅上犹、兴国等地出台了较好的茶产业扶持政策,绝大多数茶企也多满足于现状,不舍得花钱搞宣传、做品牌、开拓新市场。全市茶叶品牌70多个,但叫得响、走得出去的品牌少,注册的“赣南高山茶”茶叶集体商标已通过国家工商总局初审,但品牌影响力不强,知名度低,市场份额低。

三、赣州市茶产业发展思路

1.做大产业规模

在过去的20年间,中国茶产业实现了井喷式发展,种植面积、涉茶人口、饮茶人数都迎来了前所未有的规模[3],所以赣州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省内外有影响力的优秀企业携带资金、技术和优质品种来赣州市从事茶叶种植、加工、销售。鼓励加工企业做大做强,大力扶持有规模、有认证、有商标、有直销店、辐射能力强、带动效果好的龙头企业,推动全市茶产业不断升级。重点扶持茶叶产业相对集中连片的种茶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加工龙头企业等。狠抓茶园标准化基地建设,开展茶叶区域公用品牌整合,重点开展标准生态茶园建设,争取到2020年底,全市茶园面积达到1.47万hm2,产量5 900 t。

2.强化科技支撑

积极引进优良茶树品种,推广白叶1号、龙井43、迎霜、白毫早、赣茶3号、黄金芽等茶树良种,抓好良种繁育基地建设。积极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水肥一体化技术,推广机械化采收制茶,提高采茶、制茶效率。采取改园、改土、改树、改种和改管理等技术措施综合治理低产老弱茶园,逐年改造低产低效茶园,提高茶园产能。支持各产茶县(乡、镇)配备专业技术人员,培养一支有经营头脑、善公关推介和市场营销的人才队伍,做好茶叶实用技术和营销技能培训示范。

3.发展精深加工和休闲旅游

优化茶叶产品结构,大力发展绿茶,积极发展红茶和白茶,鼓励发展青茶和各类保健茶。加快初制茶叶老旧企业提升改造步伐,积极发展茶产品精深加工,鼓励企业开发紧压茶、速溶茶、袋泡茶、花草茶及蒸青茶等各种茶叶新产品,不断提高茶叶的综合利用率。依托赣州市现有茶文化历史资源和丰富的人文资源、客家文化、红色文化,弘扬茶文化,发展茶旅游。积极开展品茶、斗茶、议茶等茶文化活动,不断提升茶文化的影响力。在上犹、宁都、于都、龙南等茶叶主产区,积极开发“茶之旅”等旅游项目,打造一批融茶文化、民俗文化、客家特色文化及休闲度假等为一体的旅游线路。

4.抓好品牌建设和市场营销

有序推进茶叶品牌整合,集中打造推广“赣南高山茶”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争取加盟区域公用品牌的企业(茶农)茶叶种植面积覆盖率达50%左右。上犹、崇义、宁都等茶叶重点县,要在现有品牌的基础上,加强品牌整合,重点扶持一些市场占有率高、带动能力强、质量优的企业品牌。引导和支持茶叶种植、加工、销售主体开展“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工作,稳步扩大“三品一标”农产品总量规模,大力发展名优茶,提高产业经济效益[4]。积极开拓外销市场,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加大赣州茶叶品牌宣传力度。鼓励龙头企业在市内外设立专卖店、直销店。鼓励茶场、茶企业、合作社和行业协会参加国内外各类茶博会、茶交会、茶文化节等活动,提高“赣南高山茶”茶叶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

5.强化保障措施

建立健全主要领导统筹抓、分管领导亲自抓、各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合力抓的工作机制,发挥茶叶协会、茶文化研究会的作用,形成加快茶叶产业发展的强大合力。充分利用农业地质调查成果,向湖北恩施等先进茶产区学习,突出打好“生态、绿色、有机、富硒”牌,制订茶产业发展目标,引导茶产业发展壮大[5]。继续申请安排茶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支持新茶园开发、老茶园改造、加工企业能力提升、茶叶品牌宣传、市场开拓、新品种新技术引进示范推广等工作。完善市、县茶叶科技服务体系,引进充实人才队伍,提高生产、加工、销售各环节的技术含量,茶叶重点县、重点乡镇要配备专职技术人员,指导茶叶生产。

猜你喜欢

宁都赣州市茶园
持续做好“后半篇文章:!
——赣州市审计局这样让困难群众感受温暖
赣州市户外拓展运动开展现状调查*
茶园飘香
老骥伏枥 为霞满天
——庆祝江西省赣州市老年大学建校30周年
周宁生态茶园
红六军团威震茶园渡
启航
茶园观色
湖北省组织帮扶宁都技工学校对接活动
宁都黄鸡:在品种资源上培育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