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综合医院儿科缓冲病区管理实践

2020-01-07易永红余艮珍朱慧云汪晖

护理学报 2020年13期
关键词:病区儿科医务人员

易永红,余艮珍,朱慧云,汪晖

(华中科技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a.儿科;b.护理部,湖北 武汉430030)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简称新冠肺炎)成为当前最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威胁着人民群众的健康与生命[1]。 随着对新冠肺炎的深入认识,儿童亦被认为是新冠肺炎的易感人群[2-3]。 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其自我防护意识薄弱,对疫情认识不足,对暴露史及自我健康状况表达欠佳, 而且患儿住院期间需要家属陪护的特殊性,这些给综合医院儿科病区的疫情防控带来了极大的挑战[4]。 为有效预防并避免新冠肺炎在病区的发生和传播,缓解非新冠肺炎患儿住院难的局面, 我院决定在儿科成立缓冲病区。缓冲病区即设置单独病区收治经过门诊进行新冠肺炎初筛且必须住院治疗的患儿,进行缓冲隔离观察及治疗,确切排除新冠肺炎。 此创新性举措可有效避免新冠肺炎在院内传播,缓冲病区是医院疫情防控期间的重要关口,在特殊时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现将疫情期间儿科缓冲病区管理体会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院主院区普通儿内科共有4 个病区, 于2 月25 日调整一个病区作为儿科缓冲病区,所有新入院患儿均需收入缓冲病区进行管理。至3 月25 日缓冲病区运行1 个月,共收治患儿21 例,诊断:血液肿瘤12 例,慢性肾脏病4 例,急性毛细支气管炎2 例,药物中毒1 例,胆道闭锁1 例,脑脊髓炎1 例;年龄最小2 个月,最大13 岁,患儿在缓冲病区观察治疗14 d,排除新冠病毒感染后,再转入普通病区继续治疗。转出患儿至普通病区7 例,出院2 例,有12 例患儿仍在缓冲病区观察治疗,均无新冠病毒感染发生。2020年2 月25 日—3 月25 日儿科缓冲病区医务人员防控知识掌握达标率100%,患儿及陪护家长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相关知识培训率达100%, 手卫生落实率100%,患儿口罩佩戴率由85.7%提高至95.2%,口罩佩戴正确率由76.2%提高至100%, 流行病学筛查率、环境物品消毒率均为100%。

2 具体做法

2.1 病区管理

2.1.1 病区改造与布局 为了保障原有住院患儿的安全,防止新入院患儿及陪护家长带入病毒的风险,我科决定改造一个病区,作为缓冲病区,用以集中收治疫情期间新入院患儿。 缓冲病区严格按照医院内感染防控要求,遵循一个患儿一间病房的规定,贯彻传染病区“三区两通道”设置,根据病区现有环境进行改造,分区布置,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咨询院感专家,在有限的条件下尽量合乎要求的设置三区,即清洁区、潜在污染区、污染区,并将生活区域和工作区域严格区分;两通道,即医务人员通道和患儿通道,做到医患通道、洁污区域不交叉。 并制作明显标识、指引及警示语张贴在各区域,起到提醒、引导作用,不仅能让所有人员快速熟悉环境, 也能有效消除陌生恐惧感[5]。

2.1.2 感染防控管理

2.1.2.1 封闭管理。 由于新冠肺炎潜伏期及无症状感染者的存在,防控难度极大,因此缓冲病区采取全封闭管理模式。医务人员通道和患儿通道均使用门禁系统,处于常闭状态,由专人负责值守。工作人员持门禁卡进出,患儿入院时,门诊由专人通过特定路线护送至患儿通道处,接诊护士负责接待并做好每位陪护的登记,包括姓名、与患儿关系、身份证号、长期居住地址及联系电话信息等。 患儿及陪护家长入病区后不能随意出病房,严格落实陪伴探视制定,住院期间不能探视,每例患儿只留1 名陪护人员,陪护家长需身体健康,无基础疾病,固定照看,无特殊情况不更换陪护人员。 所有患儿及陪护家长的3 餐通过在医院微信点餐平台统一订餐,不允许接收外卖送餐。每周安排2 次外勤班护士负责到医院超市帮助患儿及陪护家长采购物资, 保证患儿及陪护家长的日常生活用品供应。

2.1.2.2 健康监测。病区出入口处设体温测量点,由专人负责测量所有出入人员体温并登记。 医务人员每日进行网络平台健康打卡,报告身体状况。鉴于新冠肺炎为新发传染性疾病,儿童相关文献较少,报道的患儿多为家庭聚集性病例, 因此日常需固定监测陪护家长体温、呼吸道症状及体征,建立陪护人员日常观察登记表并做好每日记录,发现异常及时上报并处理。

2.1.2.3 消毒隔离。 (1)空气消毒:关闭空调系统,有人病房每日开窗通风至少2 次,每次30 min,通风时注意保暖防止患儿着凉, 无人病房每日紫外线灯照射1 次,每次1 h 以上。 (2)物体表面、地面消毒:诊疗器械、患儿玩具及各种物体表面采用1 000 mg/L含氯消毒剂或复合双链季铵盐类消毒湿巾擦拭消毒,每日2 次,地面定时用1 000 mg/L 含氯消毒剂或75%乙醇擦拭消毒。 (3)织物处理:患儿使用后的床单、 被套等织物均采用橘红色可溶垃圾袋进行处置。 (4)医疗废物处理:严格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医疗卫生机构废物管理办法》规范处置。 (5)患儿出院或转出后,病房进行彻底的终末消毒,全部消毒工作完成后再收治新患儿。

2.2 人员管理

2.2.1 医务人员管理

2.2.1.1 全员全方位培训。 护士长负责对病区所有工作人员进行感控知识培训,包括医护人员、工勤人员(保洁员、配餐员、护理员、安保员)。采取现场实践培训并录制视频和利用网络培训平台的方式[6],依据《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控手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中常见医用防护用品使用范围指引(试行)》的相关指南及规范进行感控知识培训,限时打卡学习并考核上岗。 护士长每日督导动态考核落实培训效果,尤其重视后勤保洁人员,进行一对一单独培训,以确保所有人员工作安全。

2.2.1.2 医务人员防护。为了保证医务人员零感染,对医务人员的防控尤为重要[7]。医务人员在严格标准预防的基础上,采取二级防护措施,穿工作服、带一次性工作帽和医用防护口罩、戴护目镜(或面屏)、穿防渗透隔离衣(或防护服)、戴手套、穿鞋套,医务人员穿戴防护用品后, 仅限在缓冲病区使用, 禁止穿着离开缓冲病区, 在诊疗护理工作和摘脱个人防护用品过程中严格执行手卫生。每日安排督导护士1 名,负责检查医务人员防护用品的穿脱、手卫生、物品消毒、健康打卡工作的落实,提高了医务人员防护措施的执行力[8]。

2.2.1.3 医务人员心理支持。 管理者时刻关注医务人员的情绪变化和心理状态, 鼓励大家遇到困难多倾诉,采取多种形式,勤沟通、常交流,及时疏缓心理压力并给予生活上的支持。在交通管制时,解决所有医务人员的交通出行、做好餐饮保障,以及提供生活物资供给,解决后顾之忧。

2.2.2 患儿及家长管理

2.2.2.1 新冠病毒排查。 由于武汉市地区默认存在流行病学史, 所有需入院患儿及陪护家长均须在我院门诊缓冲区进行血常规、新冠病毒核酸、核酸抗体和肺部CT 排查, 检查报告正常并经充分评估无新冠病毒感染风险,方可收治于儿科缓冲病区。入院时缓冲病区医、 护双人核查患儿及陪护家长的各项检查报告单,由接诊护士为患儿及陪护家长测量体温,详细询问患儿及陪护家长的流行病学史, 包括居住史、接触史及可疑暴露情况等,发现可疑病例,立即上报并做相应处理。若陪护有过密切接触史,立即更换陪护人员。 患儿及陪护家长经过上述层层排查后在儿科缓冲病区留观治疗14 d,经过再次评估排除新冠肺炎后才能转入普通病区。

2.2.2.2 健康教育。 向陪护家长详细介绍医院在疫情期间的各项应急管理措施,让其理解目前的形势,予以积极配合。医院属于最容易被感染的高危场所,为阻断新冠肺炎在医院内传播, 患儿及陪护家长在病房内必须全程佩戴口罩,并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病区积极开展新冠肺炎疾病相关知识和防控隔离知识的教育,提供正确佩戴口罩、手卫生、呼吸道卫生和咳嗽礼仪操作指导, 宣教患儿及陪护家长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科学饮食等健康生活方式。 采用病区广播、宣传手册、电视显示屏、口头宣教等多种方式进行。由于缓冲病区住院患儿年龄跨度大,不同年龄段患儿的认知、 理解能力不同, 为保证宣教效果,对于落实效果不佳患儿作为重点关注人群,分析原因,找出问题,不断调整宣教方式。 缓冲病区运行期间出现2 例学龄前患儿不愿佩戴口罩, 部分患儿及陪护家长口罩佩戴不正确, 洗手操作不规范的行为。受限于病区封闭管理的现状,利用患儿与陪护家长的亲情关系,采取亲子互动教育模式[9],首先鼓励陪护家长学习,做好榜样,以此激发患儿学习的主动性,然后培训患儿正确佩戴口罩、洗手的操作,不仅提高患儿及陪护家长佩戴口罩、 洗手的依从性和正确率,同时也增进了亲子之间的互动,并能缓解在缓冲病区留观治疗的寂寞感。

2.2.2.3 人文关怀。 缓冲病区单一的环境及封闭式的管理,使患儿和陪护家长行动受到限制,物资供给较为单调,给日常生活带来了诸多不适。被封闭的感觉带来的孤独感、寂寞感致使他们情绪低落,患儿及陪护家长在病房内只能接触到医务人员, 因此病区制定出关爱行动计划,营造和谐、温暖的病区氛围,及时满足生活物资供给及提供情感支持, 切实为他们解决一些实际困难, 让他们感受到所处的环境是安全的,医护人员是可以信赖的。病区每日向患儿及陪护家长提供免费口罩,洗手液、手消毒剂等防护物品,护士定期询问患儿及陪护家长生活物质需求,竭尽所能在生活上给予无微不至的关心和帮助。 在落实治疗护理工作后, 不断与患儿、 陪护家长沟通交流,安慰、鼓励,稳定其情绪。为了减少医务人员穿着严实的防护服对患儿带来的畏惧感, 医务人员在防护服上画上各种卡通画,陪伴患儿一起游戏,辅导患儿学习, 对于婴儿, 协助陪护家长进行一切生活护理,本组1 例2 月龄患儿母亲,在照护过程中出现疲惫,缓冲病区护士们轮流替换陪护家长护理患儿,让患儿母亲感受到了隔离不隔爱的氛围。 护士长每日到患儿床边倾听患儿及陪护家长述说, 鼓励宣泄不良情绪, 细心观察心理变化, 及时疏导情绪交流看法,让患儿及陪护家长获得稳定的情感支持。

3 体会

缓冲病区实施封闭式管理模式能起到切断传染源,阻断传播途径的作用。作为病区管理者必须做好病区内每一个人员的排查工作, 患儿及陪护家长入院时的流行病学筛查是防止疫情传入的关键步骤,医护人员须严格把关,不容忽视。日常加强所有人员的健康监测,限制人员流动,可以提高病区内人员管控的有效性,从而降低疫情传播的风险。消毒隔离是切断传播途径的有效法宝,由于儿科患儿的特殊性,消毒隔离的内容有所不同, 例如患儿的玩具也需要每日进行消毒。在执行消毒隔离措施时,应注意防范各种消毒隔离技术及制剂对患儿的伤害。 尽管医务人员均具有感染防控知识、技能的受训经历,但由于综合性医院日常收治的病例多无传染性的特点,部分医务人员容易出现防护措施落实不到位的情况,因此需不断地进行医务人员培训、考核、督导工作。儿童由于其身心发育不成熟、依赖性和好奇心强,面对疫情家长的防控意识和防护能力强, 患儿的意识和依从性可能就高,因此,加强患儿及陪护家长的健康教育至关重要。疫情特殊时期,亲子互动的教育模式在共同面对疫情防控的过程中既提高了防控措施的有效性又增加了亲子之间的联结, 稳定了患儿和陪护家长的情绪,顺利度过缓冲病区留观治疗时期。

猜你喜欢

病区儿科医务人员
我国儿科急诊医学发展的现状与对策
抗组胺药在皮肤科病区的应用现状分析
医务人员新冠疫苗接种意愿现状及影响因素
CT室-病区一体化护理模式在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患者检查前准备中的应用
PDCA循环法在基层新冠肺炎定点医院隔离病区职业防护中的应用研究
如何提高医务人员对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措施执行率
医务人员如何预防针刺伤
切实关爱疫情防控一线医务人员
SSE教学模式在普通本科-儿科专业后期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2019年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