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化视角下的高校景观设计探究
2020-01-07肖叶青
肖叶青
(南京工程学院 江苏省南京市 211167)
随着全国大规模建设新校区的兴起,优美的校园环境越发成为各大高校强有力的形象亮点,然而在景观建设过程中因赶工期、面子工程、资金不足等原因也出现了很多问题,比如同质化、缺乏特色、忽略小尺度人性化的交往空间、文化挖掘不够等。大学校园不仅仅是师生学习、生活的场所,更是传承文化、陶冶情操的精神堡垒。校园景观作为学校的第二课堂,对于学校形象、文化内涵提升和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如何设身处地为大学生着想,营造真正满足他们需求、有益于他们身心健康发展的校园环境,对于高校文化传承、品质提升和大学生的素质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 当前高校景观人性化设计存在的问题
1.1 设计前期缺少基础调研
高校景观设计不仅仅是设计师一方的构思,也绝不是高校管理者的独断,高校校园景观规划往往受顶层意识影响大,设计前期基础工作做得不够扎实,缺乏基础调研,这其中包括对本校特色和文化的挖掘、对大学生行为习惯和活动需求的了解、与专家和使用者的讨论沟通、对兄弟院校优秀案例的调研和学习等。
1.2 设计过程中缺乏人性化理念
景观规划尺度和布局不合理、道路系统分级不明确、路线设计不合理、缺少参与性交往空间、绿化景观缺乏特色、景观小品没有兼具功能与文化内涵、细节做法不够安全、标牌指示混乱等。
1.3 缺少景观建成使用后的评价和反思
很多高校在景观建设后很少去研究其实用价值和服务价值,这不仅仅是设计师的职责也应该受到高校管理者的重视,如果能够在失败的做法中总结出经验和教训,便会为符合大学生需求的景观设计提供更加强有力的依据。
2 人性化视角下高校景观设计内涵
高校景观设计有别于传统的景观设计,一定是以服务大学生为出发点,充分满足使用者的各方面需求。脱离了服务学生的景观将是枯燥无味的场所空间,这就决定了设计者要学会换位思考,投入大量的精力去调研和思考使用者的需求是什么,也需要去挖掘和提炼有益于使用者的景观是什么。
大学生行为特征:
大学生一般年龄在18~25 左右,包括本科生、研究生、专科生,是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这一时期的大学生在心理方面正值迅速发展和成熟的阶段,即有广泛的社交需要又有满足自我意识的独处需要,而这两种需要主要通过对校园空间的公共空间向往来实现,校园空间是实现大学生心理发展和自我实现的重要媒介。[1]1943 年,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提出人类的需求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分为五种,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2]人性化的大学校园户外空间设计要满足使用者的生理需求、心理需求和精神需求。这些需求体现在校园户外空间设计中则表现为舒适感、安全感、领域感和归属感等不同的特征。[3]
本文以大学生行为特征的研究成果为依据,结合马斯洛关于人的五大需求的层次理论,从生理上、心理上和精神上分析总结了当代大学生对校园景观人性化设计的需求。
2.1 舒适度和实用性需求
对于校园景观最基本的功能而言,其实用价值应该放在第一位。尺度是否合理,空间的利用率,景观活动和休憩设施是否舒适,是否能够为他们提供足够的场所满足丰富多样的活动需求等是大学生最为关心的。
2.2 安全感和引导性需求
校园环境需要给予大学生足够的安全感,安全感一方面来源于场所空间带给他们心理上的归属感,另一方面来源于规划布局的合理以及景观设施的安全性设计。同时,他们渴望拥有可达性强的道路交通,尤其是步行通道。渴望在校园中有明确的指示引导系统,让他们快速找到想要去的地方。
2.3 参与性和创新性的需求
大学生向往在校园中设置更多创新趣味的景观,能够参与到景观中与环境互动,为他们的生活增添色彩和乐趣。比如某学校在有限空间中,选择通达性和连接性更好的平台空间有节制的置入景观元素,为如校园活动,跳蚤市场,社团集聚等展示类活动预留更具弹性使用空间。
2.4 审美和文化性的需求
校园景观不仅美化环境,自身也是艺术品。通过行为观察和问卷调查可知,大学生最喜欢的活动区域为出入口、水边、花园、树荫下等。[4]这说明他们喜欢欣赏优美的环境,对景观有强烈审美需求。同样,融入了文化内涵的校园景观会提升整个校园品质,也会对大学生的成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3 人性化视角下高校景观实现途径和设计原则
3.1 人性化视角下高校景观实现途径
3.1.1 加强前期调研和思考
磨刀不误砍柴工,高校景观人性化设计的成效取决于前期调研和研讨工作,无论是建设方还是设计费这个过程需要做大量的基础工作:调研考察、本校现状情况分析、师生意见的征求、学校各职能部门沟通协调、设计方案的反复推敲、会务研讨等。有了基础工作的支撑才能够为项目设计提供依据和素材,从而立足于使用者的实际需求更加科学、合理、全面地体现出规划理念。
3.1.2 充分挖掘和提炼景观素材
设计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甲乙方相互磨合的过程,从概念设计到施工图设计阶段的管理过程中,都要坚持人性化设计理念,一方面是充分挖掘前期调研的材料,提炼出景观素材应用到设计中,另一方面需要加强交流与沟通,通过校内公示、专家评审等多种渠道反复推敲方案的可行性和改进思路。
3.1.3 重视景观使用后评价分析
使用后评价(Post Occupancy Evaluation),简称POE,是一个度的评价,现在常用来表示建成后环境如何支持和满足人们表面和暗含的需求。使用后评价是基于使用者的价值取向,通过使用者的主观感受对空间场地做出评判。[5]常用的方法有:问卷调查法、访谈法、行为观察法、行为痕迹法、量表法。[4]无论是建设方还是设计方都应该重视景观后评价的分析和研究,高校的管理者更要有这个意识,反思已建景观存在的问题,寻求突破和创新。
3.2 人性化视角下高校景观设计原则
3.2.1 规划理念
高校在前期规划构思中应秉承以人为本的理念,把大学生的实际需求放在第一位,以大学生的视角分析景观布局和结构形式,而不是一味地追求形象工程。高校根据建筑的功能有独特明显的分区,一般有教学区、住宿区、餐饮服务区、活动区、行政区及游览区等。每个区域都应该结合其不同的活动性质来进行景观设计。景观节点的布局应根据不同分区和使用功能进行分级规划并充分考虑游园和休息设施的辐射半径、可容纳的活动人员等。各景观节点应结合文化内涵,突出主题各具特色,打造不同类型的交往空间,满足大学生各项活动需求。
道路系统人性化设计要充分考虑路网布局是否合理、道路分级明确。尤其要重视增加三级步行道路的打造,增强步行通道的便捷可达性,游步道的设计须结合景观视线效果做到移步异景。此外,路线线型流畅、人车分流、清晰明确的道路标识都会增强学生的安全感。
3.2.2 景观要素景观要素有广场铺装、绿化、小品设施和水景等。广场尺度应符合大学生使用需求,广场设计应综合考虑文化内涵和功能,活动区域要有足够的空间供大学生举办活动,休息区域应设置合理的休息设施。铺装材料的使用应根据不同的使用性质有所区别,尽可能防滑耐磨,色彩搭配舒适宜人。
优秀的高校植物景观可以塑造学校形象,甚至可以成为独树一帜的景点,例如武汉大学的樱花、南京理工大学的二月兰、东南大学的悬铃木等。高校植物配置设计其一应与整体建筑风格相协调,统一规划突出本校特色;其二应根据不同的分区和空间进行分类设计,营造植物空间提升文化内涵和归属感;其三且应结合四季变化、高矮搭配、观叶、观果、观干等为学生提供多维度的观赏体验。
小品设施有亭、廊架、景墙、雕塑、坐凳、标牌等,这些室外家具的摆放和风格直接影响到整体景观效果,同时也会为使用者提供心理上的暗示。通过调研,大学生最为关心的就是这些室外家具是否符合他们的要求,这便决定了景观小品设计应统筹考虑实用性、美观性、安全性、创新性和文化性。
智者乐山,仁者乐水。水景在高校景观中的应用成为画龙点睛之笔,许多高校的选址都喜欢泽水而居或因水景出名。比如安徽大学新校区坐落于天鹅湖畔、北京大学的未名湖、复旦大学的日月湖。无论是新校区还是老校区首先应合理利用和开发校内现有的水资源环境,将水景融入到校园生活中,通过湖面、溪流、跌水、喷泉等打造不同类型的水景空间。其次水岸线的设计应丰富多变,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上适当设计亲水平台、亲水栈道、缓坡草坪等亲水空间,满足学生亲水活动和观景需求。水景设计还应与建筑、山景、小品搭配起来,体现出文化内涵和校园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