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冠层设计超高产栽培技术规程
2020-01-07孙艳茹陈建平王永慧高进施洋王海洋杨华张萼施庆华
孙艳茹,陈建平,王永慧,高进,施洋,王海洋,杨华,张萼,施庆华
(农业农业部沿海盐碱地农业科学观测实验站/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盐城224002)
长江中下游棉区是我国重要的棉花传统产区,长期以来,棉花种植多采用北方以高产早熟为目标的栽培方法[1-4],一般8 月底结束各项农艺措施,往往是下部桃易烂掉、中部桃拿不足,顶部桃抓不到,导致籽棉单产很难超过3 750 kg·hm-2[5-7],产量低直接制约着棉农经济收入的提高[8-10],甚至制约着棉花生产的持续和稳定[11-14]。 为提高棉花产量, 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科技人员根据长江中下游棉区9-10 月优越的温光热资源,如秋季气温高、降温慢、光照好等,开展了一系列高产栽培技术研究与高产示范片创建活动, 经过了几年的试验研究和栽培实践, 研究制定了棉花冠层设计超高产栽培技术规程, 该规程包括了品种选择、适用地块、栽培种植方式、田间管理、收花方法等, 旨在为长江下游棉区棉花超高产栽培提供技术支持。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棉花冠层设计超高产栽培技术术语和定义、适用品种、适用田块、产量及构成、栽培种植方式、田间管理、收花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长江中下游棉区或生态条件相似的区域。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4407.1 经济作物种子第1 部分:纤维类;
GB/T 8321(所有部分) 农药合理使用原则;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
NY/T 1292-2007 长江流域棉花生产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棉花冠层设计超高产栽培。指利用长江中下游地区9-10 月丰富的温光热自然资源的特点和杂交棉品种后劲强的特性, 着眼于高产更高产的目标,春棉(育苗移栽)按照皮棉1 875 kg·hm-2以上,在棉花结铃关键时期,通过对传统栽培管理技术的设计与优化,改善棉花冠层经济性状,增加顶部结铃数,达到高产高效目标。
4 适用品种类型
杂交棉和抗虫杂交棉品种。
5 适用地块
土壤有机质含量1.2%以上,排灌条件良好,黄萎病轻田块。
6 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
产量。皮棉产量为1 875 kg·hm-2以上。霜前花率80%以上, 每公顷总铃90 万个以上, 平均铃重5.5 g 以上,衣分40%~42%。
单株性状。株高110 ~140 cm;单株果枝16 ~24 个;单株果节80 ~130 个;结铃36 ~50 个。
7 栽培种植方式
7.1 栽培方式
营养钵育苗移栽或塑盘育苗移栽。
7.2 密度
24 000~33 000 株·hm-2, 肥力低的田块适当密植,肥力高的田块适当稀植。
7.3 种植方式
麦(油)后移栽或套作。 麦(油)后移栽一般在4月上旬播种育苗。 在前茬收获后移栽棉花,采用等行或宽窄行搭配均可,若采用等行距,则行距90~110 cm;若采用宽窄行,则宽行距120~130 cm,窄行距60~80 cm。
大麦(小麦)套作棉花模式有两种:3-1 式和4-2 式。 大麦(小麦)播种时预留棉行,麦棉行比3∶1,带宽100 ~110 cm,平均行距110 cm;麦棉行比4∶2 带宽170 cm,棉花宽窄行配置,平均行距85 cm。 棉花在4 月上旬育苗,于5 月上中旬移栽至预留棉行。
8 田间管理
8.1 育苗移栽
种子质量应符合GB 4407.1 的规定;育苗移栽按照NY/T 1292-2007 中6.3、6.4 部分的规定执行。
8.2 苗蕾期管理
8.2.1施足基肥。每公顷施商品有机肥4 500~7 500 kg 和N、P、K 总含量>45%的三元复合肥375~450 kg,硼肥和锌肥全部做基肥施用,使用方法按照NY/T 496 的规定执行。
8.2.2挑施苗蕾肥。移栽后7 ~12 d, 穴施尿素150~187.5 kg·hm-2。
8.2.3化学调控。8~10 叶期,用7.5~15.0 g·hm-2缩节胺兑水喷雾。
8.2.4整枝和中耕。棉花现蕾后,及早打掉叶枝;盛蕾期中耕,结合锄草和培土一并进行;清理“三沟”(厢沟、腰沟、围沟),排除田间积水;30 cm 耕作层土壤含水量低于田间最大持水量的60%时及时灌溉;地膜棉于6 月底至7 月初清除地膜。
8.2.5苗蕾期病虫害。苗期病害主要有立枯病、炭疽病、红腐病、猝倒病等;虫害主要有地老虎、蜗牛、盲蝽、棉蚜、棉叶螨、棉铃虫等;具体药剂和使用方法应符合GB/T 8321 标准的规定和产品使用说明书。
8.3 花铃期管理
8.3.1施肥。1)花铃肥。在棉株下部有1~2 个大铃时, 追施尿素300~375 kg·hm-2、K2O 187.5~225 kg·hm-2,一次重施或分两次施用。 2)盖顶肥。第一次在打顶前6~8 d, 施尿素150.0~187.5 kg·hm-2; 第二次在打顶后4~6 d, 追施尿素不超过150 kg·hm-2,8 月20 日前结束。 3)根外喷肥。 8 月中下旬以后, 叶面喷施1%~2%尿素溶液, 每隔5~7 d 喷1 次,连续喷3~5 次。
8.3.2化学调控。开花结铃期化控4~5 次,第一次化控在花铃肥施后3 d 内,以后每隔5~7 d 化控1次,每次缩节胺均为22.5~30.0 g·hm-2兑水喷雾。打顶后3~5 d 和8~10 d 各化控1 次,均用缩节胺30.0~45.0 g·hm-2喷雾。棉田化控可结合治虫或根外喷肥进行。
8.3.3打顶。打顶适期为立秋后3~5 d,不迟于8月15 日。 打顶以掐掉顶部一叶一心为宜。
8.3.4花铃期病虫灾害。花铃期病害主要有枯萎病、黄萎病、棉铃疫病、红腐病、炭疽病、角斑病、红粉病、黑果病等铃病;害虫主要有棉铃虫、盲蝽、斜纹夜蛾、甜菜夜蛾、棉粉虱等。具体药剂和使用方法按照GB/T 8321 标准的规定和产品使用说明书;治虫结束时间必须坚持到9 月中下旬。遇台风或雨涝时, 及时排出田间积水;30 cm 耕作层土壤含水量低于田间最大持水量的60%时及时灌溉。
8.4 吐絮期管理
8.4.1病虫害防治。吐絮期病害主要有红腐病、炭疽病、角斑病、红粉病、黑果病等铃病;害虫主要有棉铃虫、盲蝽、烟粉虱等。具体药剂和使用方法按照GB/T 8321 标准的规定和产品使用说明书;治虫结束时间必须坚持到9 月中下旬。
8.4.2防涝灾。遇台风或雨涝时,及时排出田间积水; 吐絮初期, 叶面喷施1%~2%尿素溶液1~2次,每隔5~7 d 喷1 次,结合化控和治虫进行,以晴天下午喷施为宜。
8.4.3防烂铃。烂铃一般出现在下部果枝内围铃部分,防烂铃应及时改善棉田通风透光条件,降低湿度。 主要措施有打边心、打老叶、剪空枝、晴好天气推株并拢。 若阴雨连绵造成烂铃发生,应及早摘烂铃,并用1%乙烯利喷雾催熟后晾晒,促进棉铃开裂。
9 采收
9.1 收花
棉铃吐絮后5 ~7 d 及时采收、分晒。
9.2 乙烯利催熟
10 月底用40%乙烯利3 000~3 750 g·hm-2兑水450 kg 喷雾,选择晴天中午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