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总目次

2020-01-07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总目次

《四库全书总目》的文学批评………………………………………………………………………何宗美(1)

中国新经济发展的综合评价及其路径选择……………………………………………任保平,宋雪纯(13)

高质量的内部控制能否减少监管问询?——来自交易所年报问询函的证据………余明桂,卞诗卉(22)

慎独与沉沦:观念史变迁中的群己关系研究………………………………………………………章林(32)

心灵与世界的连续性——基于塞拉斯和米丽肯哲学的自然主义辩护……………………………周靖(40)

论海德格尔解释学中的“作为结构”及其哲学史渊源……………………………………………裴延宇(46)

论司法对法律漏洞的习惯救济——以“可以适用习惯”为基础……………………………………谢晖(53)

论人权论证的三种范式……………………………………………………………………………周刚志(65)

争点整理实效化的模式探索与完善…………………………………………………………………孟醒(75)

混合性党规的正当性证成与适用范围——党政联合制定党规的一种理论回应………欧爱民,李丹(87)

儒家核心价值的普世性及治理儒学的提出——兼论治理儒学对公共管理学的意义…………刘太刚(97)

外部企业社会责任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机制研究…………………………颜爱民,龚紫,谢菊兰(107)

宗教信仰影响知识共享行为的机制研究——基于青海多民族地区的实证…………………徐生菊(117)

资源识取行为、能力重构与企业创新绩效——网络惯例的调节作用…………………王核成,李鑫(128)

网络意识形态的二重性特质与主流意识形态安全维护………………………………张卫良, 龚珊(137)

毛泽东政党协商的伦理思想及其现实启示………………………………………………李雅兴,伍安(144)

都市、现代性与审美——都市现代人的精神栖居及其生态反思………………………………杨向荣(152)

伊格尔顿对“文学是什么”的重审——从《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到《文学事件》………胡俊飞(159)

论王安石的天人观念和灾祥书写——以“歌元丰”系列诗歌为例………………………………刘杰(169)

辞赋的音乐谱系:齐梁声律论与赋学关系探析……………………………………………………刘祥(177)

“三湘”考…………………………………………………………………………………………刘奕(186)

中国政治伦理思想史:时间、空间与“通道”………………………………………………… 李建华(1)

数字金融、信贷约束与家庭消费…………………………………………………………谢家智,吴静茹(9)

城市蔓延对地区生产率增长的影响——基于产业动态集聚的视角…………………郝良峰,李小平(21)

“死生之道”与三教之判——王阳明由龙场悟道而归本儒学之密钥……………………………云龙(32)

瓦解逻辑——阿多诺哲学思维方式探析…………………………………………………………张梅艳(39)

代理商佣金利益保护制度的证立与展开………………………………………………雷兴虎,刘浩然(47)

侵害患者知情同意权的司法认定与裁判路径——基于222份民事裁判文书的分析……宋宗宇,丁磊(56)

“想象竞合”情形下一事不再罚原则的适用机制………………………………………黄先雄,张少波(69)

律师扰乱法庭秩序的惩戒:困境与纾解……………………………………………………印波,王瑞剑(78)

专业价值观的构建:历史、实践与理论……………………………………………王彦,贾良定,宁鹏(87)

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基于我国35个工业行业的实证研究…成琼文,贺显祥,李宝生(97)

西方代表性官僚制理论的局限及超越——基于地区−民族匹配视角下民众对地方政府信任水平的考察……………………………………武俊伟(108)

行政问责力度的测量与分析:基于2003—2017年重特大矿难的数据………………李华君,王臻荣(119)

权力重塑与政策叠加:中国国家级新区发展机制研究……………………………………………赵吉(132)

流行的买手:境外代购的实践生成及归因透视………………………………………刘凯强,范和生(142)

论石黑一雄《被掩埋的巨人》中的记忆书写………………………………………………吴玲英,郭龙(151)

青年问题与“五四”时期傅斯年的新文学观……………………………………………………刘绪才(159)

乾嘉以来折子戏《惊鸿记·吟诗脱靴》的舞台演变………………………………………………徐瑞(166)

李贽《说书》的文体辨析…………………………………………………………………屈彦奎,任竞泽(174)

卡格纽通讯基地与美埃(塞)关系的兴衰………………………………………………………王延庆(182)

狄奥尼修斯对修昔底德撰史特点的评论………………………………………………………安凤仙(192)

后置介词结构语序演变的类型学观照…………………………………………………贾君芳,何洪峰(200)

宋代书院的《四书》学教育…………………………………………………………………………朱汉民(1)

疫情风险认知过程与代际互动模式研究……………………………………………………吕鹏,刘芳(11)

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在中央苏区时期的实践与发展——新中国建设与改革的经验准备……李应瑞(24)

艺术体制论源流新释——从贡布里希到阿瑟·丹托与乔治·迪基………………………刘昌奇,赵奎英(33)

被重构的织物——苏珊·朗格关于感受的思想及其内在矛盾…………………………………朱俐俐(42)

中西方视域下的“群己权界论”——基于对儒家与社群主义的比较解读……………………曹晟旻(50)

论监察体制改革背景下的检察官惩戒制度…………………………………………………李蓉,瞿目(58)

航空产品适航审定的政府责任:美国经验与中国应对……………………………………………于丹(65)

不同使用方式下保护作品完整权的侵权判定标准…………………………………………………陶乾(72)

证明程度在民国时期的学理演进及启示…………………………………………………马莉,何邦武(80)

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的设立能否提高农业绿色效率?——基于湖南省的经验数据……陆杉,熊娇(90)

技术特征、市场环境与新兴技术创新网络的初始结构——基于探索性多案例研究…………………曹兴,罗会华(102)

组织文化对组织创新的效用如何?——来自中国情境下的Meta分析证据……………………………………魏丹霞,俞少君,赵曙明(112)

政治精英与社会冲突治理:机制、实践与模式——以“唐慧劳教案”为例…………………张正州(124)

行政吸纳社会:基层治理困境分析——以H市农村调查为例……………………………………刘锐(135)

回溯与批判:个体化理论的逻辑考察………………………………………………………………杨君(144)

“缘何愉悦”——当代西方恐怖艺术悖论研究………………………………………周宇航,杨莉馨(157)

中国现代“女性自由”主题话剧中的多重话语………………………………………………李星辰(164)

浮士德、现代性及其道德困境……………………………………………………………………杨明强(173)

社团的政治性与社团性政治——政治社会视野下的中古晚期英国城市政治…………………刘涛(181)

帝国之子:近代早期英国儿童海外输送活动探析…………………………………………………吴晗(189)

汉语正反同义构式的认知研究——以“VP之前”与“没有VP之前”为例…………彭懿,张雪莹(197)

七律结构论的模式化及其消解——以徐增的七律分解说及其创作实践为中心…………………蒋寅(1)

《逸周书》中的环境美学思想………………………………………………………………………陈望衡(8)

乾嘉骈序的抒情成就及其骈文史意义……………………………………………………………吕双伟(17)

尊体:晚明骈文批评的理论向度…………………………………………………………………李金松(26)

论南社文人的骈文创作——以《南社丛刻》为中心………………………………………………曹丽萍(35)

图像带来的双重视觉发现——从左拉的《杰作》谈起………………………………………………牟春(41)

洛克是自然类的实在论者吗?……………………………………………………………………陈明益(50)

专利融资租赁证券化的法律风险控制…………………………………………………马忠法,谢迪扬(58)

量刑情节的界定和区分……………………………………………………………………………文姬(71)

间接征收语境下公共利益的多重维度及比例原则的解释路径………………买木提明·热西提,沈伟(82)

中国金融子市场周期波动的关联动态与溢出效应检验………………………………邓创,谢敬轩(100)

全球价值链下的中欧制造业贸易隐含碳研究……………………………………………兰天,夏晓艳(111)

绩效反馈、机构投资者持股与企业环境绩效关系研究…………………………………关健,阙弋(124)

公共安全风险防范中的个体行为逻辑——基于前景理论的视角…………………………孙翊锋(139)

陈独秀的“新青年”说及其当代价值…………………………………………………查芳灵,黄伟力(150)

中国农村“中等收入线”研究——以湖北孝昌县农村调查为例…………………………………杨华(159)

关于颜之推丙子岁(556)“自陕奔邺”之行………………………………………………………吴光兴(172)

诗性原则与文献意识:美国汉学家华兹生英译杜甫诗歌研究…………………………………林嘉新(180)

高升号事件爆发后两位英国国际法学者的舆论宣传…………………………………………戴东阳(191)

从“阅文风波”看网络文学生态培育……………………………………………………………欧阳友权(1)

本性重建如何可能?——从康德对路德宗恩典概念的批评谈起………………………………谢文郁(12)

康德如何看待恩典对克服“根本恶”的作用——与韦政希博士商榷…………………………舒远招(24)

恩典如何降临?——康德宗教哲学中基督的形象作用之解读…………………………………韦政希(35)

民事诉讼电子化及其边界…………………………………………………………………占善刚,张博(47)

国际投资争端调解机制的发展与制度困境………………………………………………漆彤,范晓宇(58)

数据的二元划分与体系保护………………………………………………………………………冯德淦(70)

中美贸易的就业创造效应分解:基于国际产业关联的视角………………………………戴枫,柴嘉悦(82)

服务投入与我国农业全球价值链位置权利…………………………………………………………杨勇(95)

公共政策创新扩散的影响因素——基于31个省级居住证制度的数据分析……………陈潭,李义科(107)

新三板分层制度、市场环境与盈余管理…………………………………………潘红波,汪涛,周颖(119)

商帮文化、制度环境与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基于我国A股民营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彭晓,修宗峰,刘然(133)

属地管理原则在基层党内问责中的滥用及其矫正……………………………………吕永祥,王立峰(148)

新时代“革命话语”的“出场”及其重大价值………………………………………陈建兵,高镜雅(158)

应对“中国锐实力说”:文化外交视角下中国的软实力运用与国际形象塑造…………………严骁骁(167)

类型比较与抗逆力建设的内部差异性研究——以渝东M镇105户易地扶贫搬迁移民为例……………………………………………魏爱春,李雪萍(177)

脑−机接口对个人自主的挑战与哲学反思……………………………………………郭华,田雯,刘星(190)

周作人与夏志清的“人的文学”思想之比较………………………………………………刘楚,高文强(199)

大明二年的转折——刘宋孝武帝朝初期政治平衡的构建、瓦解与寒人上位…………………赫兆丰(207)

明清时期民瑶的族群互动与社会发展……………………………………………………………杨洁(219)

新时代协商治理理论与实践有效互动的中轴逻辑及其实现……………………………………魏崇辉(1)

共享发展作为新时代重大方略:意义与践行……………………………………………………魏志奇(10)

从阅读到生产:走向新诠释学的阿尔都塞——兼论马克思主义诠释学的建构………………王凯立(22)

正义与辩护——论莱纳·弗斯特的正义批判理论………………………………………………刘光斌(33)

稷下道家与庄子后学的渗透与融合——《管子》四篇与《庄子》外杂篇关联性探析………李秀男(42)

认罪认罚案件被告人上诉的制度建构…………………………………………………兰跃军,赵化亚(52)

《民法典》知识产权条款立法研究——兼论“民商知合一”立法体例的构建…………刘强,孙青山(62)

人工智能产品发展风险抗辩制度的理论冲突与平衡协调……………………………………胡元聪(75)

人口年龄结构变动对经常账户和经济增长的动态影响研究——基于TVP-VAR模型的实证分析……………………齐红倩,刘岩(90)

中国土地供给的空间错配与环境污染转移——来自城市层面的经验证据………………………李宝礼,邵帅,张学斌(103)

信息渠道如何影响商业养老保险决策——来自CGSS的微观证据…………………………彭魏倬加(119)

创新合作伙伴资源异质性对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建模与仿真…………………………张慧,谷勇杰,饶湖广(130)

网络非技术风险及其安全治理…………………………………………………………………罗方禄(140)

现代中国社会保障制度与慈善事业70年发展进程及其思考…………………………………周秋光(150)

互联网社会科学实验:方法创新与价值评价………………………………………………………郝龙(163)

传承与颠覆:《哪吒之魔童降世》的反神话叙事……………………………………………陈红梅(175)

跨文化视野中的妙善故事…………………………………………………………………周秋良(183)

“凝情取象,惟雅则同”:王维诗艺观及其创作的会通化成…………………孙敏强,谢文惠(191)

艾米莉·狄金森的家园书写与文化身份………………………………………………李玲,张跃军(199)

孟治与民国时期的中美文化交流……………………………………………………………陈倩(207)

两汉宗藩入嗣与“为人后之谊”…………………………………………………………丁佳伟(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