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错失的良机道声谢
2020-01-07刘泉锋
◎ 刘泉锋
本以为永远不会再提起这件事,却不想在2020 年秋天的这个早晨,与妻闲聊时露了馅。妻很诧异,反复问我:“你还有这样的机会?我怎么一点也不知道?这么大的事你怎么从没跟我说过?”
我不知怎么跟妻说。几十年前的事了,几十年间,又何止这样一次良机?它们就像阵风,眷顾了我,想拥抱我,却最终被我错过,至今唯留下一点影子沉淀在我心中。
这件事,是我本可拿到北京师范大学的硕士文凭。凭谁都会觉得,这不是一般的机会吧。
1992 年春,河南省作家协会推荐我到北京鲁迅文学院进修,全省只有两个名额。那时,尽管我在豫西文学界小有名气,但还是个货真价实的农民——农活缠身,收入微薄,家里盖房的借款还未还清,两个稚童仍时时离不开妻的照拂。我几乎想都没想便婉拒了作协的好意,妻却坚决不同意我放弃:“这样的机会不是一个农民想要就有的!”最终她说服了我,又从娘家借来两千元钱,“逼”我起程。我一脚迈进了中国文学最辉煌的殿堂。
遥居千里之外,我时刻思念着故乡的妻儿,眼前总不时浮现他们艰难生活的画面:家有五亩地和两亩多果园,田地的耕种、收获,果园的打药、稀花、下果、卖果,繁重的劳动都落在了妻的身上,一个从未受过这般劳苦的女人身上。每想及此,我都泪流满面。那段时日,我们鸿雁往来无数,尽管妻来信都报“平安”,但不难发现每页信纸都有泪痕,那褶皱让我的心也无法舒展,我虽身在首都,却度日如年。
半年进修结束后,鲁院给我们提供了进入北师大深造的机会,两年后便可获得硕士文凭。这是我做梦都想不到的事,仿佛是上天有意弥补我曾高考失利的遗憾。但我又不得不面对现实,如果继续深造,就又要借钱,家的重担还要妻独自再负担两年……前思后虑,我最终悄悄放弃了这个机会。
这样的事还有必要跟妻说吗?
说到良机,又不得不提另一次错失。当然,妻是知道这件事的。
2001 年,我尚在一家私人医院打工,却被异地一个国有单位“相中”,那里待遇优厚,职位与我相宜,我便欣欣然准备赴任。恰恰这时,大儿子中招落榜,且分数与录取线相差五十多分,让我深感意外和失望。孩子从小聪明勤奋,成绩优异,本以为考进市一高是水到渠成的事,只因初中三年我与妻在城里打拼,孩子因农村户口无法跟随,只能“留守”在镇上读书。这样一来,我们与孩子沟通不畅,只得放任他“自由发挥”,他的学习成绩便一落千丈了。我知道,问题出在自己身上。
我果断放弃了那份工作,动员孩子复读。那一年,我一边打工,一边时时不忘与孩子加强交流,一得闲便骑着摩托跑上十余里,到学校与老师沟通。在孩子、老师、家长的三方努力下,第二年,孩子顺利考进市一高,四年后,又如愿入读一所名牌大学,如今,已在国内知名企业工作快十个年头了。
想当年,若没有辞了那份工作,我可能会得到更好的发展,但孩子呢?结果虽不得而知,但肯定有所不同。
多少年过去了,至今仍有很多关心我的朋友替我感到惋惜。审视自己的大半生,我确实未能大富大贵、出人头地,不过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员。顺着我身份证上的信息,便能寻到灵宝西塬上一个普通山村,顺着一条不起眼的巷道找到一个老旧门牌——迄今,我仍是一介农民。
每每回乡站在这个门牌前,我便会想到城里的家,想到大儿子已在大都市扎根,想到二儿子即将建立新巢,想到妻子能按月领取养老金,想到自己把一家人带出了农村,让他们有了自己的新天地,过上了芝麻开花的日子……这时,我的心中便满怀对生活的浓浓爱意,并升腾起一股自豪:对于爱人和孩子,我自认尽到了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至于那些错失的良机,与这个家,与爱人、孩子相比,又算得了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