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钢结构住宅建筑部件生产企业发展困境与对策研究
——以M公司为例
2020-01-07吴立兴
吴立兴
(福建一建集团有限公司 福建 三明 365001)
1 装配式钢结构住宅建筑部件生产企业的发展困境
1.1 市场需要低,生产能力不能发挥
建筑是单件产品,订单式生产,在装配式建筑全面推广阶段,虽有政策引导,但鼓励推进地区的市场接受度不足,建成的部件生产能力基本处于闲置状态,固定资产折旧、管理费用支出、财务费用支出给部件生产企业带来压力。M公司投产以来,在目标市场区域内,生产部件只使用于一幢示范建筑,部件总产量只有年生产能力的10%左右。
1.2 生产技术难积累
生产装配式钢结构住宅建筑部件,是一项新产品,社会上没有现成生产作业工人,需要进厂后培训、实践,如果没有承揽到生产任务,生产人员缺少学习实践机会,技术难提高,承揽到生产任务后,生产效率低,技术工人易流失,质量控制难度大[1]。
1.3 当地装配式建筑专业力量不足
装配式住宅建筑建造全过程涉及标准、规范、工法、设计、图审、监理、部件生产、部件运输、部件保护、吊装、安装连接、混泥土灌注、防火涂装、保温等等,各方面的作业人员、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监督人员,对装配式建筑的标准、规范、施工工法、施工组织、施工管理、建造监督还有一个熟悉、掌握、实践的过程,建设各方往往首选轻车熟路的传统现浇建筑,不选装配式建筑,影响装配式建筑的推广,制约装配式钢结构住宅建筑部件的需求[2]。
1.4 装配式钢结构住宅建筑建造成本高
工厂化生产钢结构部件,需要土地、厂房、设备、模具,这些都要折旧,还要检验、仓储、运输成本。而现阶段鼓励推进地区的装配式建筑市场规模小,标准化程度低、设计与生产环节联系不紧密、施工队伍技术不成熟等因素,造成装配式建筑的比较优势难以发挥。与传统现浇方式相比,装配式钢结构住宅建筑单位面积钢材用量高,每平方米建造成本比现浇方式一般要多500~600元。钢材价格在高位时,增加成本更加明显。
1.5 标准不完善
据不完全统计,2014年到2017年发布的国家层级的装配式建筑规范、标准、图集共15部,其中装配式钢结构建筑方面的标准只有一部,即GBT51232-2016《装配式钢结构建筑技术标准》,并且是推荐标准。装配式钢结构住宅建筑没有图集,没有技术规程,装配式钢结构住宅建造方案,建设方也有疑虑,也难以通过建设主管部门、人防部门的审查。
1.6 适应装配式钢结构住宅建筑工程总承包的企业少
各级文件都提出,“装配式建筑原则上采用工程总承包模式,可按照技术复杂类工程项目招投标”。这对促进传统建筑企业转型是很好的推动措施,但在建设方不选择装配式建筑的情况下,具备工程总承包能力的传统建筑企业通过转型而获得竞争优势就没有现实意义。M公司是部件生产企业,有动力追求成为具备工程总承包能力的企业,但要取得施工总承包资质或设计资质,需要资金投入、技术力量和管理力量配备、设备配备、业绩积累,这些条件M公司都有差距[3]。
1.7 缺少系统集成能力
装配式建筑优势的实现建筑中发挥出来,有赖于技术和管理支持。装配式建筑对技术和管理的要求比传统现浇建筑更高,其工作流程、施工环节相对较为复杂,对设计、部件制造、运输、吊装、安装、管线、装修都要系统化安排。BIM技术的虚拟建造功能,对于预先发现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可能出现的问题具有突出优点。但受制人才不足,项目不足,成本难消化,BIM技术在M公司所在区域的装配式建筑项目上没有应用实例[3]。
2 突破装配式钢结构住宅建筑部件生产企业发展困境的建议
部件生产企业的发展困境,既有内部因素,也有外部因素。针对内部因素,建议采取以下对策。
2.1 大力培养人才
只有足够符合装配式建筑发展的设计、部件生产、施工、检验的人才,才有能力承接工程总承包。人才既要通过企业培养,也要向社会吸引。人才要配套,即要有管理人员,也要有技术人员和一线操作工人,各类人员要保持相对稳定,积累技术和经验。
2.2 保证资金投入
应用新技术的初创企业,前期都难以盈利,稳定队伍、开拓市场、技术研发、产品开发、技术攻关、人才培养等等,都需要资金投入,装配式钢结构住宅建筑部件生产企业的投资主体,除了固定资产构建资金的投入外,应当投入比较充裕的流动资金,减少生产企业有息债务,减轻财务费用负担,提高企业生存能力。
2.3 扩展建筑资质
国家发展装配式建筑的目标是明确的,到2025年新建建筑中,装配式建筑达到30%。M公司所在的市政府提出,从2019年起,国有投资(含国有资金投资控股或者占主导地位)的新开工保障性住房、教育、医疗、办公综合楼项目采用装配式建造的建筑面积达到50%。装配式建筑部件生产企业,要把具备工程总承包能力、资质作为发展战略,抓住政策机遇,练好内功,掌握主动,向具备工程总承包能力的当地建筑业龙头企业发展,整合资源,提高质量,降低建造综合成本,带动需求,从而提升部件生产能力负荷。
2.4 拓展业务领域
在装配式钢结构住宅建筑部件需求不足的情况下,要发挥钢结构制作安装的技术、装备优势,要向公共建筑、工业建筑,以及传统钢结构建筑、设施领域拓展,实现产品多元化,增加收入,消化期间费用。
2.5 应用BIM的虚拟建造技术
装配式钢结构住宅建筑部件生产企业,要加强与设计、BIM技术服务商的战略合作。基于BM的虚拟建造包括基于BM的预制构件虚拟拼装和施工方案模拟两方面内容。预制构件虚拟拼装方面,一是深化设计阶段的预拼装,以检查深化设计的精度;二是构件出厂前的预拼装,以检查生产中的偏差对安装精度的影响,避免构件到现场后发现问题。施工方案模拟方面,通过BIM技术建立建筑物的几何模型和施工过程模型,实现对施工方案进行实时、交互和通真模拟,进而对施工方案进行验证、优化和完善。
3 结语
通过上文的论述可以发现,装配式钢结构住宅建筑部件生产企业,政策环境好,但受技术环境、市场环境制约,仅依靠部件生产,生存压力大,需要向公共建筑、工业建筑,以及传统钢结构建筑等领域拓展,解决生存问题,同时要积蓄力量,向工程总承包方向发展。对于计划建设部件生产基地的投资方,要根据当地市场环境、标准和规范的配套情况,慎重选择建设地址和技术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