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龄前儿童编程教育的目标导向和实施建议

2020-01-06余晞宁

人物画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编程教育学龄前儿童

余晞宁

摘 要:对学龄前儿童进行编程教育是可行的,本文通过分析学龄前儿童的认知和发展特点,以及目前编程教育存在的问题,认为编程教育应注重目标导向,并对学龄前儿童的编程教育提出了系列建议。

关键词:学龄前儿童;编程教育;STEAM

编程是最能代表STEAM学习的项目之一,它是科学,技术,工程,艺术,数学多学科的融合,强调各学科的相互联系,形成有机整体。对于学龄前儿童而言,编程教育同样可以充分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改善孩子的认知模式。当然,学龄前儿童处于认知发展的特殊阶段,如何制定编程教育的目标和实施策略,需要根据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来进行探讨。

一、学龄前儿童的认知发展特点

学龄前是儿童学习欲望、学习能力最强的一个阶段,这个阶段,孩子的主要认知发展呈现多个特点:

(一)采取整体感知的方式来加以学习。儿童感知觉出现系统性和概括性,表现为能够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且比较持续;

(二)凭借图像来开展想象,尝试认识世界。学龄前的儿童,他们整个人就像一只眼睛,把周围世界中所发生的各种事情,都变成一幅幅的图像记录下来,逐渐形成自己对这个世界的认识。

(三)儿童思维可逆、记忆策略趋向成熟,表现为能够组织匹配信息并合理联想。

分析以上三个特点,可以发现,编程学习非常符合学龄前儿童的认知发展:它采取项目式学习方法,围绕一个项目展开各个层次的学习,而且便于合作和分享;同时,针对学龄前儿童开发的ScratchJR是一个图形化编程工具,能够吸引儿童的学习兴趣。

二、目前编程学习存在的误区

从目前各个儿童园和校外培训机构的情况来看,学龄前儿童编程教育往往存在以下误区:

(一)大龄化教学:没有针对学龄前儿童的认知特点,而是生搬硬套小学生的学习内容,导致儿童学习难度大,出现畏难和厌倦情绪。

(二)缺乏问题指引: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儿童容易沉浸在各种花哨的元素中,而老师又强调完成任务,导致儿童认为自己的任务只是参与,缺少对问题的思考和质疑。

三、编程教育应注重目标导向

通过我们对儿童认知发展特点的分析,可以知道,学龄前儿童还不能理解抽象概念,因此,编程学习必须通过各种实践活动来进行,编程教育目标的重心也要放在思维启蒙和思维方式的培养上,即鼓励儿童探究培养问题意识、增强实践体验与合作学习、发展创新思维和解决创造性问题能力,不需要儿童掌握具体的科学、技术、数学、艺术理论和知识。通过游戏化的活动形式和生活化的问题情境促进儿童提升理解问题的能力。

学校和机构应该构建编程教学目标的导向机制,利用游戏化教学目标激发儿童潜在的学习欲望,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主动学习。这里所说的教学目标具有“双向”的特点。课程目标不仅要表达教学目标,还要体现任务目标。目标的组合应该尽可能详细。即使受到外部环境因素的干扰,也应尽可能保持目标的导向。目标的内容应符合儿童的认知范围,不超过其认知水平。教师要注意设置情景主题,以情景主题为核心,引导孩子充分发挥想象力,自主创作。比如孩子学习前,老师要给全班设定教学主题,可以和小动物、自然环境、家庭生活有关,也可以和科学想象有关。这样有利于激发孩子以情境主题为核心的创造力和表达事物的能力,有利于孩子深入了解生活,认识事物,形成科学的认知思维。

四、开展学龄前儿童编程教育的几点建议

如何让学龄前儿童编程教育起到更有效的作用,还需要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基于以上分析,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注意。

(一)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设定教学内容

评价教育活动的方法是否有效主要看教师在教育活动方法、手段及情境创设的设计上是否体现了儿童的年龄特点、活动方式,是否能满足儿童学习方式上的差异,是否能促进儿童在已有水平上的有效学习,教师的教学形式是否适宜于教学内容,活动中教师的提问是否有效等方面。《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儿童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得经验的。如果方法不正确,是不可能达到教育目标的。而编程教育本身也注重实践、注重过程,通过制作自己喜欢的软硬件作品,在制作的过程中建构起关于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的知识。

在素材选择方面,要注意软硬件结合,以便持续提高儿童的学习兴趣。因为尽管是图形化的编程学习,但软件设计会有很多重复的操作,久之会略显枯躁,在学习过程加入硬件,通过软件进行控制,如摄像头、手柄、机器人等,使学习结果更为直观,使孩子兴趣更为浓厚。

(二)从实际生活出发,探索解决方案

编程课程要体现科技时代带来的变化,这些变化不是在抽象的原理中,而是在儿童的生活中,是他们经常接触到的事物。例如运动会、垃圾分类、简单计算,以及各种游戏都是非常好的设计素材。儿童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切实问题都为活动主题的开发提供了丰富的生活化资源,教师要具备STEAM教学的意识,敏锐发现并开发出具有研究价值的活动主题,再进一步将科学和数学知识有机地融入到问题情境中,同时儿童对作品进行装饰设计,在交流分享中丰富语言词汇,锻炼表达能力,提升自信心。

(三)鼓励儿童对未知内容进行探索。

大多数数师在实施过程中,往往基于儿童的已有经验和教学目标,以及既有的经验,预设得比较多。编程教学中,教师就不要受传统教学活动的禁锢,大胆地鼓励孩子对未知的内容进行探索。因为编程学习本身正是基于现实问题的探究,可以让儿童通过自主的观察、比較,找到问题所在,并尝试着自己解决。

参考文献:

[1]张末,王巍,袁磊.儿童园STEAM教育的活动设计研究[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8(04)

[2]潘艳,吴玉莲.STEAM教育理念入户儿童园[J].《新课程》,2017(07)

[3]杨国珍.在“项目课程”中让STEAM软着陆[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5(11):49-50.

[4]黄瑾.儿童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5]龚宜丹.直击STEM教育:幼儿园倒底该怎么做STEM[J].早期教育(幼师版),2016(6):4-7.

猜你喜欢

编程教育学龄前儿童
基于体验式教学支持下的编程教育实践研究
“编程教育”:日本中小学的必修课
巧用微课进行Scratch教学的几点思考
基于Scratch软件平台的小学编程语言教学方法分析
学龄前儿童家具设计与应用研究
学龄前儿童肥胖的综合干预研究
心理护理干预在学龄前儿童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探析
学龄前儿童第一恒磨牙应用窝沟封闭剂预防窝沟龋的临床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