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下的短视频发展
2020-01-06冯艺沁
摘 要: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通信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媒体处于先锋地位。不久之后,在社交媒体上,我们看到了新一轮的短视频浪潮,这个时代,短视频受到了公众的高度评价,在大众媒体中发展迅速。本文对各大媒体的视频发展进行了简要的点评,以期提高大众传媒对短片发展路径的认识,希望大众传媒能够制作出更高品质、更具说服力的短片。
关键词:主流媒体;短视频;信息技术
在实践中,人们认识到,现代大众传媒的短片制作有别于其他平台。现代媒体主要制作短片,视频产品主要是“精品、高质量”,为了更好地发展短视频产业。其他消肿短视频的社交平台视频,常常鱼龙混杂,为什么主流媒体仍然很受欢迎?实践证明充满人情味、积极向上的短视频照样可带来大流量和刷屏式传播。
一.加强生产创新
短视频产业的发展为在线视频产业引擎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然而,需要指出的是,短视频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如短视频内容质量参差不齐,舆论地位低下。在这样的背景下,为了使主流媒体更好地发展短视频,坚持新闻专业化生产,只有保持主流媒体的专业定位,才能更好地在行业中区分和站稳脚跟,提高其品牌的黏性。当然,视频开发也是如此。例如,在PGC模式下,人民视频通过不懈努力提供《听见中国》等原创节目,并与国家公安等部门合作,推出高质量的短视频。因此,在大型媒体中发展短视频是基于需要保持自己的专业定位,培养良好的互联网思维。然后为受众提供高质量的短视频产品,引导受众树立合适的价值观。
二.基于深度报告
除了需要保持专业定位外,在信息领域也努力在各大媒体开发短视频。大型社交平台产生的视频质量参差不齐,为了更好地引导产业信息产品向更好的方向发展,大型媒体必须利用更广阔的社会环境,确保对舆论的影响更大,影响最大化。传统大众传媒顺应时代潮流的做法并不鲜见,比如通过网络播放视频节目,邀请公众积极参与讨论,从不同角度运用和弘扬社会正能量,培养良好的价值观,成为新时期合格的公民。
三.多产品类型
在当今社会环境下,所有产业都在向多元矩阵发展,因为人们普遍认为单一的发展模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大众传媒也是,他们应该根据信息内容生成逻辑,根据不同的平台开发不同的信息产品。主流平台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更广泛的受众发展效果。各大媒体在新闻生产中应更加重视这一问题,通过提高媒体知名度和丰富产品类型,创造出高质量的内容。在每个平台上,主流平台短视频可以吸引更多的忠实观众。为了更好地发展传统媒体,我们必须不断丰富产品的品种,当然,我们也不能忘记,但是我们必须生产出质量和品种多样的产品,建立多元化的产品体系,提高发展水平。
四.强调跨境合作
随着新媒体的出现,获取信息的渠道逐渐增多,人们可以根据自己喜好选择信息平台。选择移动终端和社交平台都是通信用户,知道移动信息的用户数量高,而且各年龄段的群体都积极参与,大众主流媒体应该怎么做?这就需要大众传媒更加重视新短视频的制作,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跨界合作,最大限度地利用短片的播出机会。大型媒体能够扩大其隐形短视频的使用,并在一定程度上确保其更广泛的传播,使其在新时代取得更大的进步。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短视频时代已经到来。为了使大众传媒得到满意和快速的发展,现在需要对这一问题给予更多的关注,并进行多层次的分析,以实现其真正的价值。对这些关键点的准确分析预测,未来各大媒体的短视频将获得更大的人气和人气。
短视频吃掉用户的大量碎片时间,有更强的时间粘性、更年轻的用户群、更好的变现方式。在短视频江湖,“南抖音、北快手”的竞争格局基本形成,美图的美拍、新浪的秒拍、头条的火山小视频、西瓜视频等产品基本瓜分了剩余的市场份额。2017年短视频独立App用户已突破4.1亿人,较去年同期增长116.5%;2017年短视频使用时长占移动互联网总使用时长的5.5%,而这一比例在2016年刚刚达到1.3%。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4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6月30日,中国网民规模达8.02亿,互联网普及率为57.7%。短视频应用迅速崛起,74.1%的网民使用短视频应用。
另一方面,监管部门加强了对短视频的监管。从2018年4月份监管出手,短视频行业用户整体增长态势急剧放缓。监管部门推出的手段从约谈、警告、罚款到应用商店下架,基本形成了梯次化,而从最高级别的处罚措施(应用商店下架)带来的结果看,基本上大招一出,新增立刻降为零,等于宣告死缓;另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监管出手之后的卸载状况:男性用户、25岁以上(尤其是41岁以上)用户、三四线城市用户、千元以上机型用户,都是卸载高发群体,而卸载用户流向,除了即时通讯、短视频(主要为头条系和快手)两个领域,泛娱乐领域的电子书(QQ阅读、快看漫画)和长视频(优酷、爱奇艺、腾讯视频)占比很高。据了解,短视频即短片视频,是一种互联网内容传播方式,一般是在互联网新媒体上传播的时长在5分钟以内的视频;随着移动终端普及和网络的提速,短平快的大流量传播内容逐渐获得各大平台、粉丝和资本的青睐。随着网红经济的出现,视频行业逐渐崛起一批优质UGC内容制作者,微博、秒拍、快手、今日头条纷纷入局短视频行业,募集一批优秀的内容制作团队入驻。到了2017年,短视频行业竞争进入白热化阶段,内容制作者也偏向PGC化专业运作。
为了进一步引导全国短片视频产业日益规范,政府还制定了保护原创内容、加强视频监管的方案。2018年9月14日国家版权局约谈了部分影视短片公司,并责成他们提高版权保护意识。11月7日,国家版权局通报称,“剑网2018”打击网络盗版专项行动提供了一些信息。因此,有57万部作品在15个短视频平台上制作。阿里巴巴推出视频产权保护平台,以保护内容作者的版权为单一窗口,并且迅速部署3000名审核组成员,提高内容审核效率,并通过自查、用户申报等方式对平台内容进行调整,并提供了一定程度的版权保护。然而,由于非法传播未经授权的传统媒体节目和电视短片,在所有主要平台上继续发生侵犯人权的事件。形式提升内容制作者的版权意识,解决快速发展的产业所依赖的大量短片需求与原创短片成本之间的矛盾。
短视频行业当前处于爆发增长期,表现为“竞速”和“下半场”这两个特点。前者指时间和速度的比拼,后者指巨头入场和淘汰赛的出现。从行业本身数据、市场规模,投融资等方面的数据来看,2018年短视频风口依然强劲。特别是市场规模处在成倍的攀升当中,相关数据显示,2018年是57億,预计2020年超过350亿。尽管短视频当前处于风口期,但决定向上发展的势能仍然来自内容创作方。因而,如何扶持和提升内容生产力是行业当前面对的重要的议题。目前短视频行业案例也相应地在增长,2020年将继续扩大。
作者简介:
冯艺沁(1993年10月—),女,汉族,浙江东阳,硕士,助教,新媒体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