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古代西方美学对美的本质的研究
2020-01-06尤阳
摘 要:美学如同哲学一样普遍,很多人认为美学是一个高端的学科,不是普通的人能研究明白的,所以一些自认为粗俗鄙陋的人他们认为美跟他们相距甚远以至于摒弃它,厌恶它。但实际上,美就在我们身边,不管从哪个流派,哪个思想来说,美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莺歌燕舞叫美,蚂蚁在搬家也是美,世间万物都离不开美。千百年来无数的人在探索美得本质的道路上艰难前行其目的旨在于探索出一条真正正确的道路,到底什么才叫真正的“美”?本文浅论西方美学在不同时期对美的本质的研究进行解析。
关键词:西方美学;美的本质
一、古希腊时期美学
古希腊时期的美学主要是指从公元前六世纪到公元前四世纪这一段时期的美学,而且真正辉煌发达则开始于柏拉图以及他的弟子亚里士多德时期。这一时期被西方学者视为启蒙时期,在这个时期,人们还没有真正接触到美学,没有真正的去探索,但是已经有初步的意识去思考何为美。
说到古希腊时期,我们不得不提到古希腊文化,希腊文化发源于巴尔干半岛,因为四周环海,在地理环境上对整个希腊的经济、思想、政治都给予了极大的助推力。而由于其航海业以及经商贸易的发展,使得其具有强大的开放性,再加上希腊民主制度的建立,还有宗教色彩的孕育,对希腊美学思想的形成于发展有着极大的帮助。
希腊哲学在最开始的时候是以毕达哥拉斯学派为代表的探究客观自然所带来的美的思想,他们认为“和谐起于差异的对立”,“音乐是对立因素的和谐统一,把杂多导致统一,把不协调导致协调。”认为宇宙万物都与美有联系,毕达哥拉斯学派可以说是古希腊时期美学最重要的理论,后期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美学都收到其影响。
说到古希腊美学,不得不提到柏拉图以及亚里士多德,可以说,其二人的美学思想代表着古希腊时期美学思想的巅峰与辉煌。柏拉图有一个使一切事物成为美的事物的品质,特例的美是相对的,变化无常的,而这个美的品质是绝对的永恒不变的,是绝对的。将其赋予到任何一件事物上面,这件事物就成为了美,而不管这个事物是物件还是人本身亦或是思想学派都无关紧要。孔子说过:“知无不言、言无不尽”。通过肯定来否定固定下来的思想,因为固定下来的东西,最终还是会随着事物的发展变化而消逝殆尽。你认为天有缺,缺在你自己心中,补天,即补自己的心。如果心无缺,天也就无缺了。你不能固定真实,你可能认为自己能固化外在的表象,但其实你只是把自己的思想给固定化。而亚里士多德则更偏重于经验、科学的分析,柏拉图以及亚里士多德在很大部分程度上树立了古代西方美学的基本规范。
二、古罗马时期美学
在亚里士多德之后,古希腊美学思想则慢慢衰败,文学以及文化艺术的重心由雅典逐渐向罗马偏移。在古罗马时期,除去原有的艺术形式,小说,讽刺性散文以及抒情诗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但是由于缺乏了对美学思想深入地去探索思考,即使在古羅马时期各个艺术流派新兴学科的兴起,在对美学理论研究的发展上依旧不如古希腊时期。尽管在一部分程度上,古罗马在文化上借鉴吸取,甚至有些复刻的痕迹,但是古罗马的美学理论依然有着属于罗马人自己的美学特色。在这个时期中,伊璧鸠鲁、斯多葛以及怀疑派在古罗马时期占据了主导地位。伊璧鸠鲁注重感觉,“美即享受”,他认为只有快乐才是美的标准。伊壁鸠鲁的哲学正象他那时代所有的哲学一样,主要的是想要获得恬静。他认为快乐就是善,并且他以鲜明的一贯性坚持这种观点一直到底。他说:"快乐就是有福的生活的开端与归宿"。而斯多葛则追求自然法则,将自然与美的享受统一起来,在社会生活中,斯多葛派强调顺从天命,要安于自己在社会中所处的地位,要恬淡寡欲,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幸福。他宣扬人类是一个整体,只应有一个国家,一种公民,即宇宙公民。怀疑派则是顾名思义,对理性的怀疑体现得淋漓尽致。不管到底有没有问题,这三种思潮既有可取之处,又有不足之点,但是他们仍然对罗马人对于美学的倾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在古罗马时期,维特鲁威对具体的艺术类型的理论研究有了进展,他的《建筑十书》一直到文艺复兴时期都深刻地影响着西方的建筑思想。
三、中世纪时期美学
“中世纪”这个词的观念,是十五世纪后期人文主义者首先使用,具体指向为古希腊罗马到古典文化复兴期间的年代。中世纪实际上是处于基督教神学统治的时代,教会至上,它不仅控制着社会群众的思想,甚至控制了这个国家的统治层。中世纪美学思想大概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是以奥古斯丁为代表的教父时代的美学思想;第二个就是以托马斯·阿奎为代表的经院哲学的美学思想。中世纪的美学思想核心思维就是代表上帝来告诉群众什么才叫“美”。按照基督教的教义,只有上帝才是唯一真实的存在,只有上帝的美才是真实的。所以同理类推,他所创造的各种对象在不同程度上也肯定都是美的;现实世界的美,是上帝作为万物的创造者,把自己的形象反映到他的作品中的结果。由于其存在于神学唯心主义,所以中世纪时期所存在的美学一定都是附庸到神学统治中的,在中世纪时期美学思想的发展中,普罗提诺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他的学说将毕达哥拉斯学派以及新柏拉图主义还有东方神秘主义相结合,认为美的本质是宇宙的本源,即“太一”。普罗提诺突出了柏拉图哲学中的“巴门尼德”方面,强调最高精神本体即"太一",由于他是有神论,所以在他的精神领域中是存在映照诸天的神的,他所处于的世界是悲惨而且痛苦的,而他认为是存在于另一个世界,天堂也好,地狱也好,那个世界是幸福的美好的,他是不属于这个世界的,所以他的生平也都是由其底弟子蒲而菲力所写的传记将其记载下来的。尽管他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附庸了基督教,但不可否认的是,他的哲学思想对整个中世纪时期美学影响也比较巨大。
而作为中世纪时期美学向文艺复兴时期美学过渡的人物但丁也是一个不可被忽视的人物,他是意大利从中世纪时期到文艺复兴时期过渡期前最伟大的诗人、作家,也是人为主义的开创者。《神曲》是但丁一生中最重要的著作,他在被流放的过程中见到了太多的苦难所以想寻求真正的快乐与幸福,《神曲》也是在这一过程中完成的。《神曲》整个就是一个寓言,人生中迷路到了炼狱见过了那么多的苦难最终走向了天堂到了幸福的伊甸园。他告诉人们只有经历了那么多的苦难,但是最后一定会幸福的走完这一路,他不仅是要将这个思想传递给他人同时也是传递给自己,在流放的过程中他一定很痛苦很绝望,但是《神曲》作为他精神的一个寄托他一定最终会走向幸福的国度,这个过程只是他人生中必将经历的一个旅程。但丁美学思想的基础是中世纪神学以及亚里士多德哲学,他强调“上帝是一切美的本源”同时,也强调“万法取自自然。”他与普罗提诺对中世界时期美学思想均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四、文艺复兴时期美学
文艺复兴是十四世纪至十七世纪初发源于意大利并作为全欧洲文化与思想的运动。文艺复兴时期也经常被西方学者称之为中世紀与近代的交接和分界的时代,其最大的特色是“人文主义”思想为核心反对中世纪的神学观念。文艺复兴时期的美学思想高度赞扬了世俗美,人性与人权,整个艺术充满了人本主义美学思想。重点强调了“人间烟火气”的思维,认为只有人的生活基础才是最重要的。由人的理性而充分肯定世俗物质生活和人的感官愉快,从艺术实践出发,来探讨美学问题,各种艺术的繁荣是文艺复兴美学的最大的特征。而且是文艺复兴时期的美学在美的哲学思辨中也没有太大的进展,并没有形成成规模的美学体系,二期文化上的发展本人将其分为三个阶段——起步、辉煌、迟暮。在美学思想上难以严格将其区分开来。
达芬奇作为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画家,也是将绘画与美学相结合,他认为不懂绘画得人既不懂哲学,也不懂自然。他认为“艺术应该像一面镜子将自己转化为对象的颜色,并如实摄进摆在面前所有物体的形象。”人们对于美学思想的认知都是从感性到理性慢慢转换的,而达芬奇的“经验论”与后期思想主义相比就非常超前了。对于美观,他所认知的美感思想已经超于了那个时代,甚至超出了人类的认知界限。到目前为止,还有人在探索达芬奇的秘密,对于达芬奇眼中到底什么是美,人们直到现在都在探索,就像是神秘的微笑这幅巨作一样,到底她的微笑背后蕴含着什么样的感情,到底想要表达一个什么样的情感态度,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思想大家到如今都很迷惑。离世之后,留下很多的疑问,等着人们去探索,他当时的思想以前超越同时代,在死前,还留下遗憾,让上帝宽恕他的灵魂。
达芬奇美学思想结合了他自己对于世界多方面的独特见解,在科技、科学中的眼光中理解艺术美,艺术字融入科学,两者结合构造了一副完美的艺术创作。因为达芬奇自己的思想融入了科学的元素,所以开创了艺术界的先河,在中期的时候,达芬奇美学思想得到了艺术的肯定,到现在为止,达芬奇美学思想还在世界各地流传,被广大追求美的人探索着。
卡斯特尔维屈罗作为文艺复兴著名的文艺批评家也是亚里士多德史学理论最有名的诠释者,其保存下来的《亚里士多德<诗学>的诠释》是卡斯特尔维屈罗最有影响的著作。他认为诗的目的就是娱乐,尤其是娱乐人民群众,这与长期以来西方美学思想认为美学的美育性是相悖的,尤其是吉尔伯特以及库恩都称之为“当时最激进的诗歌理论”。它标志着人民对艺术独立的美学价值的认识更加的渗透了。如果说达芬奇是提出了“镜子”理论的话,那么卡斯特尔维屈罗则是提出了由“镜子”转向“灯”的思想。他还将戏剧诗与叙事诗相区分开来,认为戏剧诗在范围上是小于叙事诗的,这些等等看法对于西方古典戏剧的“三一律”有着重要作用。
以上四个时期,作为西方美学思想的发展来说属于“少年”,在这个大时期中,种种的思想还不够成熟,有许多思想体系还存在着不足与偏差,但是我们可以发现,不管美学研究的是自然还是人,万变不离其宗的是艺术一直是美学研究的主要对象和关注点,追根溯源,探求美的本质是需要我们先去了解什么是“美”,柏拉图也好,亚里士多德也好,薄伽丘也好,不管是从理性视角出发还是感性视角出发,不管是“万法自然”还是“美即享受”,美就是美,它存在于那里,所以,它存在于那里。
参考文献:
[1]毛宣国,《西方美学思想史》[M]湖南: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4
[2]牛宏宝,《现代西方美学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6
[3]宛小平,《美的争论—朱光潜美学及其与名家的争鸣》[M]新知三联书店,2017.6
[4]朱光潜,《西方美学史》[M]江苏:江苏人民出版社,2015.6
[5]张法教授,《中国美学史》[M]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2006.16
[6](德)托尼奥·赫尔舍著,《古希腊艺术》[M]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4.
[7]李泽厚,《论美感、美和艺术》,哲学研究,1956
作者简介:
尤阳(1996—),男,沈阳师范大学戏剧艺术学院,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戏剧影视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