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东民间工艺中的国庆献礼作品

2020-01-06谭倚云

源流 2020年10期
关键词:剪纸馆藏

谭倚云

1959年10月3日,当时的轻工业部和全国手工业合作总社在北京故宫午门举办全国工艺美术展览会。展览会上涌现众多“反映革命斗争和现实生活”的现实题材作品,而且很多展品在生产制作和艺术上接近或者超过了历史上工艺美术达到的最高水平。这些新时代的工艺美术杰作大部分是1958年以来艺人和工艺美术工作者为向伟大的建国十周年献礼的新作。显然,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全国各地工艺美术行业都迸发出高涨的热情,踊跃创作了大量向祖国献礼的精品。广东地区亦不例外——在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广州陈家祠)的馆藏当中,便有多件当年各个工艺美术行业的献礼之作。

惠来贝缀画《我们伟大的祖国万岁》

馆藏惠来贝缀画《我们伟大的祖国万岁》创作于1959年,是一件典型的献礼精品。它由广东普宁县惠城艺工厂缀制,整体长84厘米、高134厘米、厚16.5厘米,尺寸巨大,制作复杂。1950年代后期,惠来的贝缀工艺品在党的“保护、发展、提高”政策指导下,在“百花齐放”的方针激励下,已形成小批量生产规模。其中,贝缀画产品更代表了这一富有地方特色的工艺门类的创新成果,是“中国工艺美术园地中一枝新花”。贝缀画是以立体的材料来表现平面的画面,需要先设计图稿,在底板绘上颜色,然后选择不同的贝壳进行粘贴,贝壳的形状和色彩必须贴合设计的图案,因此粘贴过程要求对整体图案的精准把握与局部细节塑造的精巧技艺。由于当时没有化工胶粘合剂,粘贴材料采用较为原始的松香或糯米糊,松香用火加热,糯米经煮烂并搅成糊状。

“我们伟大的祖国万岁”并非一句简单的歌颂与抒情表达,而是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毛泽东的开幕词的结语,具有震撼人心的深远历史意义。这件作品以此为题,并参考了1955年连环画报》上为庆祝当年国庆而发表的封面宣传画《我们伟大的祖国万岁》,采用国徽、党徽及社会主义建设成就为画面的主体元素。但是,创作者并未“照搬”宣传画,而是在构图上再作创新。火车、水坝、电塔、工厂以及通天大道等反映工业化和基础建设成果的图案构成正三角形的构图,正好将观者的视线引导、凝聚至正中心的国徽上。除了主体元素外,这件作品还辅以百花、麦穗等纷繁热闹的图案作为烘托的边饰,增添“百花齐放”、农业丰收等寓意。贝壳的精巧搭配与凹凸的质感更使得原本是平面的图案充满厚重的立体感。

饶平剪纸《我们欣欣向荣的祖国万岁》

馆藏1959年的饶平剪纸《我们欣欣向荣的祖国万岁》长36.5厘米、高52.2厘米,从其鲜明的主题上便可以看出,它亦是为庆祝与歌颂建国十周年而作。这件剪纸的创作者为许占梅。据考据,饶平有一位当地著名诗人亦名许占梅,著有《涑玉诗词集》等,若二者为同一人,足以说明当时文人深入群众、积极反映时代的文艺创作观念。

这件剪纸虽然主题一目了然,但它通过细腻的刀剪线条,展现了许多颇具心思、值得品味的细节;通过传统剪纸繁而不乱的喜庆热闹的布局,表现全新的时代题材。首先,占据构图主体部分的鲜花盛开的花篮表现了“百花齐放”的主题。1951年,毛泽东为新成立的中国戏曲研究院题词:“百花齐放,推陈出新”,为新中国文化艺术的发展指明了方向。1956年,他提出科学文化领域“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后,工艺美术领域随即涌现了大批以“百花齐放”为题材的作品,反映了创作者对这一文艺方针的积极支持与响应。这件作品正是采取了剪纸中常用的以花篮表现“百花齐放”的造型,并在花篮中融入多种寓意丰富的纹饰。例如,鲜花上有两只白鸽,是纪念抗美援朝的和平鸽。花篮上共有四层纹饰,自上而下,第一层为寓意幸福的传统蝙蝠纹;第二层是反映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成就的场景;第三层是象征民族大团结、共庆国庆的民族歌舞人物;第四层是象征丰收的瓜果纹饰。四层图案主旨明确、错落排列,整合了传统与现代的元素。剪纸的边框亦采取了复杂的图案作为装饰,除了党徽、国旗、麦穗等外,连环的圆形纹饰中是上涌的波涛,或寓意着不断前进、发展的时代势不可挡。

汕头彩瓷瓶《虎门焚烟》

这件馆藏汕头彩瓷瓶《虎门焚烟》口径8厘米、腹径11厘米、高28.5厘米,于1959年春由汕头市华侨瓷厂彩制。汕头市华侨瓷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汕头开办的重要侨资企业。这件带款的作品通过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历史题材表达华侨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当时,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历史集中体现了爱国志士与广大人民群众抵抗侵略的英勇气魄,成为各种艺术形式中的经典题材。例如,同年上海海燕电影制片厂摄制的《林则徐》上映,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的献礼影片之一,亦是我国第一部在美国上映的彩色故事片。这件作品表现这段历史的方式,则是以不同人物鲜明的神态与动态构造出充满戏剧冲突且壮阔的画面:在林则徐的肃然注视下,被焚烧的鸦片浓烟滚滚,后方广大群众拍手称快,侧旁洋人鸦片贩子垂头丧气、丑态毕现。瓶身背后还书写有一段阐述画面的文字:“林则徐至粤查禁鸦片,共缴获烟土廿余千箱,于虎门海滩,掘地为池,灌海水,再将石灰、鸦片同投池中焚化,围观群众皆拍手称快,欢呼雷动,斯时,英国领事与烟商,目睹我國人民激昂情绪,吓得心寒胆战,宛如丧家之犬。”

其他献礼之作

除了为国庆献礼的作品外,在其他重要场合或纪念时刻,工艺美术领域亦涌现众多纪念、献礼之作。

石湾陶《八女投江》长31厘米、宽31厘米、高36.5厘米,是刘泽棉、廖洪标、姚志明等大师合作,于1960年“向佛山市二届一次党代会献礼”的作品。

“八女英魂,光照千秋”。作品刻画的是东北抗日联军的八名女战士冷云、胡秀芝、杨贵珍、郭桂琴、黄桂清、李凤善、王惠民和安顺福。2009年,她们被列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做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2015年9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颁发“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仪式上的讲话中便提到这群女英雄:“天下艰难际,时势造英雄。在14年反抗日本军国主义侵略特别是8年全面抗战的艰苦岁月中,全体中华儿女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凝聚起抵御外侮、救亡图存的共同意志,谱写了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壮丽史诗,涌现出杨靖宇、赵尚志、左权、彭雪枫、佟麟阁、赵登禹、张自忠、戴安澜等一批抗日英烈和八路军‘狼牙山五壮士、新四军‘刘老庄连、东北抗联八位女战士及国民党军‘八百壮士等众多英雄群体。”

“八女投江”的英雄事迹早在1950年代便已广为流传。1949年,东北电影制片厂摄制了以此为题材的电影《中华女儿》,这是新中国建立后拍摄的第一部抗日题材影片和第一部获国际奖的影片,于1950年获捷克斯洛伐克卡罗维发利第五届国际电影节自由斗争奖。在美术界,著名画家王盛烈于1957年创作了中国画名作《八女投江》,雕塑家于津源亦于同年创作了同名雕塑。这件石湾陶作品借鉴了王盛烈画作的构图、场景及人物动作;同时又别出机杼,不仅人物更为挺立,而且不断回头开枪杀敌的动感更加明显。作品通过充满紧绷的张力与力量的人物神态、动态,塑造出更为强烈、鲜明的视死如归的革命斗志。

馆藏中有数件长征周年纪念作品。1965年8月1日,为准备红军长征胜利三十周年,大型声乐套曲《长征组歌》在北京人民剧场成功举行首场演出,产生了巨大影响,歌曲迅速流行,在广大人民群众中传唱。《飞越大渡河》、《过雪山草地》等正是该组歌中的经典。因此,各个工艺美术门类的创作者不约而同集中围绕泸定桥、过雪山、过草地等关键事件,创作了大量长征题材的作品。例如,陈成光、苏巧莲于1965年创作的揭阳剪纸《红军过草地》正是长征周年纪念的献礼作品,,呼应了《长征组歌》中《过雪山草地》的经典主题。作品长33.3厘米,高21.5cm,构图别出心裁,用繁密的线条和大块的色块浓墨重彩地营造出草地的恶劣环境,却用洗练有力、棱角分明的线条裁剪出红军的形象。强烈对比之下,生动表现出革命先烈在艰苦卓绝的条件中,仍旧昂首挺胸、谈笑自若的大无畏意志与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又如,同在1965年,潮州麦秆剪贴画行业中,谢森民、蔡镇源创作了《金沙水拍云崖暖》,杨植伟创作了《更喜岷山千里雪》,作品均取题自毛泽东的《七律.长征》。《金沙水拍云崖暖》采用了传统中国山水画高远兼深远的布局;同时根据麦秆材质的特点,借鉴山水画的皴法,用粗犷而坚硬的线条“描绘”惊奇险峻的危崖峭壁;又利用山石树木形状的大小及麦秆色彩浓淡的对比,在“留白”中表现远景。《更喜岷山千里雪》取诗句之意,刻画了雪山的高耸入云和人物的细小,同时在构图中将人物排列成一条连绵不绝、一直向上的“之”字线,将雪山从中剖开,从而有力勾勒出红军凭着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战胜雪山的场景。在潮汕地区的工艺美术作品当中,因“红军长征”这一题材的主题性非常强,除了为展览或其他专用目的而定制外较为少见,所以这两幅作品有着珍贵的历史价值。

这些献礼之作主题元素突出,通过构图、线条与色彩等艺术语言表达饱满浓烈的歌颂之情;而且技法高超精湛、品类丰富多样,全面反映了建国后工艺美术迅速恢复、繁荣发展的成果。它们代表了建国后至改革开放前大量涌现的现实题材工艺美术作品。此类作品作为红色经典的重要艺术表现,充分反映了当时艺术創作扎根于群众、能够及时反映时代的观念,以及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结合的传统。直到今天,此类作品仍持续发挥讲述时代故事、红色故事的重要作用与意义。

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围绕着这些反映时代、表达时代精神的现实题材工艺馆藏,策划了一系列主旋律专题展览,例如:于2014年举办《时代印记:馆藏广东艺术陶瓷(1950-1980)特展》;于2016年与2018年举办《祖国颂歌:馆藏工艺品中的时代主旋律》展览,其中2016年的展览正是向长征胜利八十周年献礼;于2019年举办《英雄礼赞:馆藏民间工艺所见之英雄模范》展览,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献礼。

猜你喜欢

剪纸馆藏
馆藏
剪纸欣赏
黑龙江省书法活动中心馆藏拓片选
剪纸
博物馆的生存之道:馆藏能否变卖?
美妙的剪纸
知还印馆藏印选——古印篇
剪纸
馆藏唐卡保管与预防性保护
剪纸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