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谢创儿子寻“谢创”

2020-01-06罗学华冯创志

源流 2020年10期
关键词:足迹苏联资料

罗学华 冯创志

谢创曾任中国共产党开平特别支部书记、四邑工委书记、开平县委书记、海丰县委书记、海陆丰中心县委书记、东江前方特委书记、粤中特委书记。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粤中纵队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与冯燊、吴有恒、欧初一起,指挥16000将士配合四野一举解放江门、云浮、新兴、罗定及湛江一带。建国后曾任粤中地委副书记、粤中专署专员。

与众多老革命家不同的是,出生于1905年的谢创在美国入党,曾是美国风云一时的美国共产党党员。

当翻开厚厚的《谢创回忆录》时,我们仿佛看见一位刚毅的开平青年受父命远涉重洋,来到美国西部的旧金山,经过9年的生活、斗争的实践,使他从仅有满腔革命激情,但找不到前进方向而四顾彷徨的18岁青年,成长为一名共产主义战士。

谢创在美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旧金山劳苦大众,与邪恶势力进行长期不屈不扰斗争,期间两度被捕人狱,最后一次囚禁“天使岛”。美国共产党一直没有停止过对他的营救。他们通过国际工人保障会出面,代他向地方法院起诉,坚持人们有权留居美国,反对遣返中国,借以摆脱回国后遭蒋介石政权杀害的厄运。与此同时,美共中央通过美国产业劳工联合会发出号召,发动工人群众在全美各大城市进行示威游行,抗议当局将他遣返中国。最后,美联邦最高法院摄于大众抗议,被迫判他自由出境。美共征得共产国际同意,让他前往取道德国转至苏联。美国共产党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征求他的意见,对留在苏联有什么愿望和要求,他表示希望能在苏联作短时期的学习提高,然后返回祖国,投入革命斗争中去。美共代表团接受他的要求,将他的组织关系转给中共代表团,并安排到列宁学院初级班学习。

1935年3月18日,共产国际的联络员通知谢创离开莫斯科回中国。几经辗转,他经比利时坐轮船于6月初回到上海。但是在上海,他找不到中共党组织,才被逼转道香港寻找党组织。但此行也没有找到党组织,他并不气馁,以革命战士的大无畏精神回故乡组织故乡群众开展抗日救亡活动,再伺机寻找党组织。到1937年8月他终于回到党组织怀抱,与其他3位党员同志一起,组成中共开平特别支部,属中共广州市委直接领导。

谢创早年在国外那十多年传奇的斗争生涯令人有点难以致信。纵观此前所有的国产片子,哪一部电视剧写到过共产国际和美国共产党动员各方以至全美的力量去营救一个华侨美共党员呢?这一点,别说别人不信,就连从小就在父亲身边长大,听过许多次父亲娓娓叙述这些故事长大的谢军威也觉得很玄乎。或许是是谢创的经历太过离奇,才招至“文化大革命”被打成“苏联特务嫌疑”。

从小,谢军威就萌生过这样一个念头,他想,人过留痕,雁过留声,有可能的话,一定要到父亲早年活动过的地方,去寻找父亲早年活动的足迹。

那年,谢军威做好充分准备之后,与夫人和姐妹四人动身赴美,开始他们在美国寻找当年父亲早年活动足迹的艰辛旅程。

也许是苍天不负有心人,谢军威他们寻找父亲早年足迹的历程是幸运的。他们未到美国,亲人就为他们联系好美国国家档案馆,通过谢姓的英文谐音,查JA,果不其然,真的找到一批谢姓华人的中文资料。这批资料真多,厚度的十多厘米。谢军威他们欣喜欲狂,细细查阅,但是,欣喜之余,他们失望了,资料里只有一张谢创经“天使岛”入美时签署的“人境纸”。

谢军威他们并不灰心,他们坚信,只要功夫深,一定能找到父亲活动的足迹,他们又到一些相关的档案馆去查阅,但是档案馆就是再也没有相关资料。为此,谢军威不厌其烦求教于相关的专家,专家提出,可能是谢创的资料还在美国国家移民局,还没有到移交年限,相关档案就不会出现在国家档案馆里。

美国国家档案里找不到父亲的足迹,谢军威他们毫不气馁。由于他的工作关系,早期认识了美国共产党员的后人,一位华裔中国问题专家建议到福斯坦大学的中文部图书资料部里,寻找当年的中文报刊。他们按照美国华人研究者的提议,采取“曲线救国”的办法,从当年的美国西部行重要城市三藩市的中文报纸中去寻找那时父亲从事革命活动的蛛丝马迹。为此,谢军威他们一调阅了福斯坦大学中文图书馆里从1927年到1932年近五年的所有旧金山中文报纸,其中有《国民日报》等等。好在当时美国的图书检索已经数字化,只要输入相关条目,就能检索出来。查到谢创成立“工余俱乐部”后,果然吸引更多的工人与劳动群众参加活動并还出版油印刊物《工余》、组织“三藩市中国学生会”出版《群声》杂志,团结爱国华侨青年和学生;“工余俱乐部”的“反失业宣传队”,失业工人工会与美国资方进行不屈不扰的斗争。

证据显示:1930年5月18日,旧金山当局以谢创是外籍侨民反对美国政府罪,拘谢入狱。在谢人狱两周后,美国国际劳工保障会以两千美元将谢保释在外候审。查到了谢创出狱后继续带领失业工人开展斗争的曲折与艰难斗争的经历的记载,失业工人像潮水一般汇集在旧金山第三街街头,这是由美国产业劳工联合会旧金山分会领导的一次大规模示威活动,参加游行的群众共1万多人,游行队伍以24人为一排,组成一条长长的巨龙,沿着市场大道向市政府进军。也查到了1931年5月,谢创被美国政府关押后被送到天使岛等的记载。

谢军威为印证父亲在美国最后一站的经历,登上了闻名遐迩“天使岛”。有着美好名字的天使岛,其实是外国劳苦大众进入美国之初的伤心地移民候审所。这个移民候审所实质上是软禁所,与监狱无大差异。谢创被关押在这里到获准离开,有一年时间,他从在岛不停地发动候审的狱友团结起来,为争取应有的权益而斗争。在岛上,谢军威他们也找到了许多谢创当年引导狱友抗争的痕迹。至此,谢军威赴美寻找父亲早年活动足迹的行动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史海淘砂见真金,近百年来,从美国史海深处走来的父亲,是一枚金光灿烂的金子。

从美国回来,谢军威他们虽然感到安慰,但当年父亲“苏联特务嫌疑”的恶名还未得到洗刷,那一段迷雾还未能掀开,于是他们又动议到苏联进行寻找父亲早年足迹的行动。

赴俄之行,困难一点都不比赴美易,首先,谢军威他们不懂俄语,其次他们在苏联完全没有亲友。为此,谢军威得到了中共中央党史专家的帮助,通过党史研究室了解到,当年曾为中共党组织去苏联寻找过中共党员在苏联活动资料的原河北省委书记的侄子。他详细地向谢军威介绍了关于在苏联寻找相关资料的办法,即通过曾用名到苏联后请相关的人士帮助查找。

对于查阅父亲的曾用名问题,又把谢军威他们难倒了。原来,相关档案管理的规定有明文表示,家属不能查阅这类档案。后来几经周折,通过开平档案馆的朋友代行查找,才找到父亲的那时曾用名叫谭广。这谭广的曾用名共产国际给谢创起的,他填写入学资料时就用这名字。

找到父亲曾用名后,谢军威就通过驻俄大使馆武官帮忙,那武官介绍了一个在俄留学就读硕士研究生帮忙,很快就找到了相关资料四份。四份资料中,一份是父亲入学时填写的入学资料;一份是当年共产国际的介绍信;一份是当年谢创的学生证;以及另外一份永远绝密的证明书。

此时,谢军威他们心头的疑团解开,父亲国外十多年的足迹得到印证:父亲不愧为一名坚定不移的早期国际共产主义战士。

猜你喜欢

足迹苏联资料
Party Time
PAIRS & TWOS
JUST A THOUGHT
成长足迹
足迹
足迹
苏联出版节的由来及其变迁
春的足迹
苏联克格勃第五局
挥之不去苏联人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