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年帮扶路浓浓毕节情

2020-01-06孔维军

源流 2020年10期
关键词:毕节市毕节贫困村

孔维军

张习志是织金县以那镇五星村的贫困户。过去,在贫瘠的土地上一年到头辛勤耕耘却只够填饱肚子,他像很多村民一样选择外出打工。2017年,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回到了故乡,也只能靠做临时工维持生活,艰难地负担一家人的开销。

自从广州市引进的耀泓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与织金县当地的农业公司合作组建织金县农耀农业开发公司以来,张习志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他每年在公司分红1700元。而且,该公司的生产基地就在家附近,张习志自愿到基地务工做农活,平均每天还可以拿到100一150元的薪酬。“算下来,我每年至少可收入1.5万元。”张习志高兴地说。

张习志的故事正是毕节市贫困户的脱贫缩影。这些改变的背后,得益于广州市推进对口帮扶毕节市的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也凝聚了原广东省第一扶贫协作工作组组长,原毕节市委常委、副市长杨伟强的心血和汗水。

老扶贫干部的担当

1968年出生的杨伟强是广东省潮州市饶平县人,毕业于中山大学。他称得上是一位“老扶贫干部”——早在2010年至2013年,他就作为援疆干部,任新疆喀什地区疏附县委副书记,有过3年多的援疆经验。2016年9月,在国家东西部扶贫协作政策的推动下,广州市从深圳市手中接过对口帮扶毕节市的“接力棒”。作为由中共中央组织部、国家发展改革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授予的“全国援疆先进工作者”,杨伟强主动请缨参与到对毕节的对口帮扶工作中。对于这项工作,他说:“参与脱贫攻坚,既是政治任务,又是锻炼机会,在付出艰辛的同时,自己也经受了历练,个人的境界和情怀也得到极大的升华。”

2016年9月,刚踏上毕节这片土地时,杨伟强感觉这里贫困程度深,贫困人口也非常多。作为广东省第一扶贫协作工作组负责人,杨伟强深感肩上的担子非常重,压力也很大,所以始终不敢怠慢。当时,他就暗下决心尽快熟悉工作,为改变毕节贫穷的面貌贡献自己的最大力量。

“我始终在问自己,对于扶贫,去了要干什么?而我离开时要留下什么?”在杨伟强看来,能为受援地、帮扶地“留下什么”是极其重要的。“产业不够扎实,没有持久性,那么很容易会导致返贫,我们要把输血变成造血。”杨伟强说,立足当地资源优势和产业配套基础,把握生态、高效、利大的要求,通过招商引资,加快两地产业园建设,助推一批有实力、有担当以及科技含量高的企业落户投产是产业扶贫需要迈出的第一步。

毕节市农业基础薄弱、农业产业结构单一、产品销售滞后,杨伟强从广州引进了耀泓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在织金县建设了蔬菜种植基地,借助企业广阔的销售渠道、科学的种植技术以及丰富的农业生产基地运营经验,当地的农业产业结构愈发优化。耀泓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在织金县建立了农产品供应链集散中心,集冷冻运输、农产品深加工、数据交易平台、物联网溯源系统于一体,既可以有效带动当地贫困人口增收致富,又可以带动亲子农业旅游项目实现持久增收,助力贵州农产品走向全国。

帮扶工作结出累累硕果

“全國脱贫看贵州,贵州脱贫看毕节。”毕节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毕节的脱贫攻坚事关全国、全省大局。在毕节3年多来,杨伟强经常对广州帮扶团队的干部说:“扶贫干部一定要讲政治、守规矩,善作为、敢担当,重情怀、甘奉献。”这是他给大家提炼的团队精神。杨伟强要求大家“尤其是要有家国情怀、草根情结、奉献意识”,只有具备这些,才会真正落实“真扶贫、扶真贫、真脱贫”。

在对口帮扶工作中,杨伟强对标国家要求,结合毕节所需和广州所能,突出倾斜深度贫困地区,重点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聚焦精准、尽锐出战,尽心尽责、尽情投人、尽力而为,在产业合作、消费扶贫、组团帮扶、校企合作、结对帮扶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深化产业合作,促进绿色发展。在工作中,杨伟强紧紧扭住产业帮扶这个主攻方向不松劲,坚持“输血”与“造血”并重,围绕“毕货出山”“粤资投毕”“粤客游黔”扶贫协作模式,聚力把毕节建设成为珠三角乃至粤港澳大湾区的“三大基地”(绿色农副产品产供地、黄金旅游休闲目的地、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地),辐射带动贫困户增收脱贫。3年来,共推动800多家企业赴毕节对接考察,引导93家企业到毕节投资兴业,累计实际投资40.24亿元,带动6.52万贫困人口增收。

推进毕货出山,打造消费扶贫的“广州模式”。在杨伟强及其团队的推动下,广州市制定《广州市推进消费扶贫实施方案》,安排1000万元资金出台消费扶贫支持政策。依托粤港澳大湾区市场,通过整合资源,促进线上线下产销对接,探索构建立体式消费扶贫体系,全力助推“毕货出山”。3年来,广东(广州)市场销售毕节农产品27.19万吨,销售总金额16.2亿元,带动7.09万贫困人口增收。

精准谋划项目,增强扶贫协作新动力。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坚持因地制宜,建立资金项目管理和利益联结机制,精准谋划资金项目,确保发挥最佳效益。3年来,广州市投入财政援助资金8.49亿元,实施项目290个,带动22.63万名贫困人口脱贫,惠及贫困群众30万人以上。

创新就业帮扶,促进贫困户精准就业。坚持就业优先的帮扶理念,积极搭建劳务协作平台,加强精准对接,搞好服务保障,帮助贫困家庭劳动力实现长期稳定就业。3年来,两市合作举办246期劳务培训班,举办54场招聘会,提供就业岗位7.4万个,帮助5554名贫困人口到广东就业、28816名贫困人口省内就近就业。

扶志扶智并举,激发脱贫内生动力。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注重强化人才支援,尽锐出战,不断提升脱贫攻坚的内生动力,增强积蓄发展的后劲。3年来,广州共选派409名党政领导干部和专业技术人才到毕节开展工作,工作组有3名同志被评为“广东省脱贫攻坚工作突出个人”,19名同志被评为贵州省和毕节市脱贫攻坚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个人,2名同志被授予“援黔医疗卫生对口帮扶工作特殊贡献奖”。杨伟强领导的工作组被评为2019年“贵州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天河纳雍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党支部被贵州省委评为“脱贫攻坚先进党组织”。

坚持共享发展的理念,对毕节7个贫困县各1所学校开展教育组团帮扶,每所学校选派3名优秀校长、教师挂职帮扶,广泛开展各领域的交流互访,多途径培训被帮扶学校师资,提升薄弱学科的教研水平,支持援建各类场室,发动社会力量资助贫困学生,聚焦薄弱方面重点帮、全面扶,以点带面,加快两地教育大融合,促进毕节教育质量全面提升。

聚焦医疗需求,在毕节市第三人民医院和毕节市7个贫困县各1所医院开展组团式帮扶,每所医院选派3名医护人员挂职帮扶,切实帮助被帮扶医院完善流程制度,开展学术讲座、手术示教、专科研讨等培训毕节医护人员,利用专科优势补齐薄弱专科短板,引入各项医疗新技术,开展重点帮、有效扶,培养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伍,夯实后续发展基础。组团帮扶赫章县中医院开展12例毕节首例手术;威宁县人民医院完成5例毕节首例手术,创建威宁首个PICU;黔西县钟山镇卫生院成功借鉴花都经验建立了医联体,带动乡镇卫生院医疗水平快速提升。毕节市第三人民医院在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第八人民医院的帮助下组建了大感染病科、呼吸内科、消化内科等8个科室,填补了8个专科空白,其中实现了呼吸内科排名从0到毕节市前3位的跨越、毕节市重症艾滋病患者诊治零的突破。

构建“大扶贫”格局情洒乌蒙大地

3年多来,在帮扶工作中,杨伟强坚持聚焦深度贫困地区和“两不愁三保障”,充分动员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凝聚各方合力,积极构建政府、市场、社会互动联动的“大扶贫”格局,累计捐赠社会帮扶资金1.5亿元。

构建多层次结对帮扶关系。3年来,广州、毕节两市多层次建立了结对关系,广州6个区分别与毕节市10个县(区)建立结对帮扶关系,广州32个街道(镇)与毕节33个乡镇结对,23个社区(村)与毕节30个贫困村结对,352家企业与毕节449个贫困村结对,33个社会组织与毕节50个贫困村建立结对帮扶关系。广州402所学校、122个医疗机构分别与毕节480所学校、293个医疗机构建立结对帮扶关系。

推动村企结对实质性帮扶。促成广州市印发《加强落实深度贫困村结对帮扶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导各结对企业、村开展帮扶活动,针对制约深度贫困村发展的民生、产业、就业三类突出短板采取精准有效帮扶举措,解决突出困难和问题,确保扶贫效益精准到村到户到人。建立定期通报制度,每季度收集一次村企结对帮扶开展情况,形成正式文件通报给各相关责任单位,压实责任。目前,广州市的街道、社区(村)、企业已完成与毕节529个深度贫困村结对帮扶,累计投入5173万元资金,有效助力毕节深度贫困村脱贫攻坚。

搭建社会帮扶协作新机制。协调《人民日报》《小康》《南方日报》《广州日报》等中央及省、市主流媒体,分阶段、分批次深人毕节帮扶一线调研采访,集中宣传报道,讲好“扶贫故事”。以“非遗扶贫”“黔貨出山”“花海毕节”等为主题开展宣传报道,通过广州地铁2.16万个视频终端和30个固定灯箱,在每天近800万人流量的地方进行滚动宣传,大力营造全社会关注、支持和参与脱贫攻坚的浓厚氛围。组织企业家、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等到毕节考察,开展结对帮扶、志愿扶贫和捐款捐物活动,深入实施“广黔同心。携手同行--百企帮百村振兴计划”,积极开展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不断加大残疾人帮扶力度,带动当地残疾人就近就地就业。协调广州雪松集团捐赠到位资金3250万元,支持“毕节.广州人力资源开发基地”、织金“羊城中学”项目建设、设立“珠江职教奖学金”和支持深度贫困村补脱贫短板。

谈到下一步的工作,作为把毕节当成“第二故乡”的人,杨伟强满怀深情。他认为,脱贫攻坚已到了决战决胜、全面收官的关键阶段,广州、毕节两地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攻克深度贫困堡垒、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打造消费扶贫体系、提升产业帮扶质效、加大就业帮扶力度、强化结对帮扶力度,推动社会力量与贫困村、贫困户精准对接,营造扶贫帮困的良好社会氛围。

从“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3年多来,在杨伟强及其团队的推动下,广州市利用资源优势不断通过产业帮扶,为毕节扶持起一批产业强、特色优、效果好的产业,进一步推进毕节市整体脱贫工作,为推动毕节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今生此行,无怨无悔!杨伟强和他的团队非常注重践行“感情扶贫,不留遗憾;科学扶贫,少留败笔;作风扶贫,不留骂名”的扶贫理念。这些,他和他的团队做到了!毕节试验区人民永远铭记!

猜你喜欢

毕节市毕节贫困村
毕节市统筹推进项目实施 推动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高质量发展
广州通过电商带货毕节农产品 累计销售136万元
毕节市旅游文化现状与创新发展研究
贫困村开通“网上大集”
由“贫困村”变成“百万村”
特殊教育教师职业幸福感调查研究——以毕节市某特殊教育学校为例
一个贫困村的“暴富”——宝丰村的农业也能让人“吃撑”
寻味贵州——毕节
游洞——毕节织金洞
My Best Fri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