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明理有趣,优化小学计算教学的策略

2020-01-06谭婉媚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150期
关键词:除数两位数卡片

谭婉媚

计算是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中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和素质,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甚至有人将数学学科比作是计算的学科,学好计算是学好数学的首要条件,也是必要条件。在教学中将明晰算理与有趣教学有效结合起来,促进小学计算教学落在实处,提高学生计算的速度与准确率的有机结合,高效完成计算教学的基本任务。

一、创设情境,感受计算生活味

数学学科是理科,学科是比较重视算法和算理的,但往往在教学时会出现过于沉闷的气氛,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适当的情境创设,不但利于教师的教学,还有助于学生的学习,使得学生在快乐中轻松学习,在学习中发现快乐,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实际。数学是生活的真实反映,由被动的“要我学”变为主动的“我要学”,学习效率自然会有很大的提高。

例如,在教学三年级上册《倍的认识》时,创设了以下的情景:

师:在今年暑假的8月5日—8月21日在巴西里约有一个盛大的赛事,你们知道是什么吗?

师:你们喜欢看什么项目的比赛?

(生畅所欲言)

师:在美丽的森林里,住着一群可爱的小动物,它们每天都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但是,在今年8月,它们看见人类举行了一个奥运会,特别好玩,于是它们也在9月的今天举行了一个森林运动会,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伴随着运动进行曲,出示情境图。

情境创设是将实际生活的例子再现于课堂之中,和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选取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情境教学,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的学习激情被点燃了,就会自主地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中去。精美的多媒体动画教学也为该情境创设添砖加瓦,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形象、具体、直观的视觉效果,帮助学生观察分析、深入思考、联合实际、猜测创新。

二、明晰算理,发现计算真神奇

算理就是数学的原理,就是要学生明白“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怎样去?”的思维过程。在思维碰撞的过程中,不仅要求学生清楚为什么这样做,怎样能够正确地计算,还要求学生将计算过程中每一步骤用完整的语言表述出来。在小学计算教学中,教师要学会蹲下身体,用学生能听懂的语言,找出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的教法,理清算理,让学生明白数量是从这里来的,它要到去那里去,最后到达到目的地。在明晰算理,关注深层理解中,促进学生对产生、发展、运用有一定的了解,并发现计算并没有想象中的枯燥,计算也有生命和活力,感叹计算神奇和伟大。

例如,在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不进位)》时,教者利用点子图让学生分小组通过圈一圈、算一算,充分理解14×12的算理,在小组活动之前,老师提出以下的两点要求:

A、2人小组讨论方法,看看能不能用以前学过的知识求出14×12的结果。

B、用水彩笔将点子图圈一圈,再写出这样圈法得到的算式。

师:一点表示1本书,你知道第一行表示什么吗?

生:1套有14本。

师:这里有几行?

生:有12行。

师:12行表示什么?

生:有12套书

经过提示和明确活动的要求,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并汇报结果:

①学生第一种分法

我是这样想的:把12行分成3个4行,每个4行都可以用14×4=56,3个4行就用56×3=168。

②學生第二种分法

我是这样想的:把12分行乘6和6,第一个6行是14×6=84 ,第二个6行也应该是84,所以84+84=168。

③学生第三种分法:

我是这样想的:把12分成10和2,14×10=140 ,14×2=28,140+28=168。

学生通过借助点子图,从而明晰计算的算理,并证实以上几种方法都是正确的,接着老师追问“那幅图能恰当的体现竖式的计算过程?”学生通过点子图的分解图,从而找到了第三种方法和竖式计算是一样的算理,14×2是用第二个乘数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乘数每一位数的结果,14×10=140是用第二个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乘数每一位数的结果,口算140+28=168的过程其实就是竖式最后的一步,将两次乘得的积相加。通过自己动手,使学生的思维轨迹形成可思、可寻的思维导图,使学生丰富多彩的学习成果得以证明,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计算的道理,计算不再是枯燥的,而是有趣的、神奇的,在不知不觉中爱上计算、爱上数学。

三、掌握算法,准确计算能实现

算法是寻找计算方法的问题,怎样计算,需要理解算理后用自己的直观语言形成计算规律或法则,明白为什么这样算的道理后,就可以将同类题目直接用规律或法则计算,通过举一反三,以不变应万变的方式,实现又快又准确的计算。

例如,三年级学习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时,将计算法则总结形成顺口溜“除一位看一位;一位不够看二位;除到哪位上那位;除数当姐余当妹。”计算249÷3时,看被除数的前一位数2,不够除以3,所以要看被除数的前两位数24,除到数字4,商就要写在4的上面,“除数当姐余当妹”说明余数要比除数少。

四年级上册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中,由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算法”迁移,并形成儿歌顺口溜“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法则:除两位看两位;两位不够看三位;除到哪位上那位;除数当姐余当妹。”计算249÷31时,看被除数的前两位数24,不够除以31,所以要看被除数的前三位数249,除到数字9,商就要写在9的上面,余数要比除数少。以上的例子明晰了算理,掌握了算法,把握了数量的内在联系,运用了迁移的数学方法,从而实现了运算能力的拓展延伸。

四、培养习惯,规范计算有方法

小学阶段最重要的是培养习惯,习惯一旦养成,就可以成就好人生。小学是学生学习生涯的起点,又是学生可塑性最强的时期。孔子说:“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在厘清算理和掌握算法后,培养学生养成良好计算的习惯,学生受用终生。

一看:认真看题、审题。审清题目是准确计算的前提条件,做到:①认真抄题,看清数字和运算符号,不因为抄错数字或运算符号犯下低级的错误;②判断好先算哪一步,再算哪一步,后算哪一步?

二想:想计算方法。当题目厘清算理后,自然而然会形成技能,也就是看到题目会马上想到算法,但不能着急计算,往往匆忙下笔计算出的结果容易产生错误,而且很难在检查中被发现且纠正。因此,先要想清楚怎样算,用什么方法算?

三算:细心计算。要求学生按照想好的步骤进行计算,计算加法时注意满几十要向前进几,计算结果不要忘记加上进位;计算减法时,遇到不够减时,要向前一位借一当十再进行相减;计算乘法时,注意用哪一位上的数去乘,积的末尾要与这一位数对齐;计算除法时,注意除到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的上面,有余数的题目还要检查,余数要比除数少;计算有关分数的题目时,注意结果要是最简的分数。

四思:反复检查、驗算。完成题目后,一定要养成检查,验算的习惯。首先要检查计算方法是否正确;其次,检查数字、符号有没有抄错,对位是否准确,小数点有没有点错或漏点;再次,对计算过程中每一步得到的结果进行再次检查,尽量避免过程错误导致连环错误的情况。

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只有做到一步一个脚印,才能促进并保证了计算能力的提高。

五、卡片游戏,体会计算挺有趣

小学计算的速度和准确率,很大程度取决于学生对2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熟悉程度,计算教学需要从一年级开始重视和培养学生的数感,采用卡片游戏的形式培养数感,既符合小学生直观形象的思维特征,也满足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容易分心的年龄特征。例如,当一年级第一学期学习完8以内的加减法时,老师和学生将8以内的加减法整理好,然后,一张卡片上写上一道的题目,有几道题目就会有几张卡片,接着就要进行每天刷卡片的游戏。开始是将卡片按顺序进行刷,按顺序刷熟悉后,就将卡片的顺利打乱,无论是按顺序,还是不按顺序的刷卡片,都要记录好每次所用的时间和错误的数量,从这两个数据能检测出学生的速度和正确率,在玩卡片游戏的不知不觉中,让学生体会计算的有趣性。

学好数学离不开计算,计算教学是任重而道远的事情,只有认真钻研,优化教法,工作中不断进行总结和创新,认真挖掘计算题中的能力因素,才能促进小学计算教学落在实处。

猜你喜欢

除数两位数卡片
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部级优课)
“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的教学实践与反思
除法中的数学问题
卡片排一排
健忘卡片
暑假训练营·两位数乘两位数和小数的初步认识
水往高处流
两位数
《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设计
商和除数可以交换位置吗